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应对策略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3/23 14:18:10
字体显示:  【】  【】  【

一、湖北省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面临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强

突出表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偏少。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一些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不强,很多技术没有及时申请专利。2015年湖北省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前10名中,有5家来自“光谷”。在“光谷”9000件发明专利中,约三分之一集中在邮科院、中冶南方、华工科技、凯迪等几家大集团手中,这些公司年申请专利量均达几百件乃至上千件,而“光谷”总共汇集有3万余家企业,目前仍然有较多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偏少。其次在核心专利数量方面,以信息技术领域光通信产业为例,烽火科技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直属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是湖北省“光谷”的关键性企业,在我国的通信行业,特别是在光通信行业,具有代表地位。尽管通过专利战略的实施,烽火科技在专利申请总量、发明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核心专利数量方面,烽火科技与其国内竞争对手华为公司以及中兴公司之间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可见,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的瓶颈,将极大地影响了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速度。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加强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面对外国企业密布的“专利网”以及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如何有效规避运营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正在进军国际市场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外专利布局存在问题:一是企业海外专利数量明显不足,2015年湖北省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国外专利的数量为414件,而仅华为公司在2015年提交的PCT申请数量就高达3898件。二是缺少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规划,多数企业未能通过系统性的布局来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这种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很可能将直接面对国际巨头在目标市场精心设置的“专利丛林”,遭遇跨国公司的侵权诉讼。

(三)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资料显示,2014 年武汉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为 11871 件,其中本地区高校发明专利申请量为 4150件,占全市总数的 34%。截至2014 年底,武汉地区共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超过14500件,其中本地区高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5300件,占全市总数的36%。以上两组数据显示,武汉地区高校是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的重要主体。然而进一步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地区15所高校的590项授权专利中,其中已经实施的专利仅有147项,实施率只占24.9%。高校的大量专利技术依然被闲置,未能获得有效实施,未能有效转化为本地的现实生产力,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造成这一尴尬局面常常因为: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与市场需求脱钩;二是知识产权的运用环境条件不足,缺乏动力;三是知识产权中间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使得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无法对接。因此如何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反哺经济社会发展的“真金白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应对策略

(一)实施以专利保护为核心的专利资助政策 

实践表明,专利资助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专利申请数量。目前,我国多数地方政府均对专利申请采取补贴政策,例如2015年颁布实施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企业首次申请的第一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分别按照6000元/件、3000元/件和1000元/件进行奖励;从第二件开始分别按照2000元/件、500元/件和500元/件的标准予以资助;对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国外专利的企业按10000元/件予以资助”。上述补贴政策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专利的申请和审查阶段,对专利授权后的保护少有顾及。由此导致权利期限短、状态不稳定的实用新型受到众多申请者的追捧。为此,建议在实施专利资助政策中应当有侧重的补贴专利授权后的申请,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逐步以补贴中小企业申请、奖励重大授权专利等更有针对性的补贴措施代替现行的普遍补贴政策。

(二)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少。因此针对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沿以及湖北省的重点发展领域,需要加强技术预见研究,制定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对产业核心技术与战略专利加大研发投入。此外,还要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三)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为依托,为新兴产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2015年1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规划,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布局指导,在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探索设立知识产权布局设计中心。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方面尚缺乏经验,布局的意识和目的性不强,缺少有效的布局手段。而专利分析是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了解产业发展基本框架、路线图以及推进方式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涉及新兴产业的跨国公司专利布局情况、国内外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以及技术标准中的专利写入情况等进行系统分析,能够发掘出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技术领域,选好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口,增加研发投入和优化专利布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以下简称湖北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独立的人事、劳资、财务管理权。湖北中心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湖北中心的建设,实现全国专利审查队伍的壮大和专利审查能力的提升,推动湖北专利事业的发展,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的服务能力,为创新湖北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为建设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奠定扎实的基础。自中心成立以来,已经为湖北省内多家企业的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以及专利申请的检索查新提供了优质服务。因此,结合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的人才优势及区位优势,能够有效的为湖北自贸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对外贸易中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预警,从而在对外贸易中为企业保驾护航。

(四)健全知识产权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及产业化

首先,应制定和实施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评价政策,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高校工作考核指标之一,把专利申报与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奖励、职称评定挂钩,提高广大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对与新兴产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科研人员,还要考核其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知识产权、实现了产业化。

其次,还应坚持科研项目的立项与转移转化有机结合,即在科研项目立项时,要充分论证科研项目在转移转化中的可行性,证明确有市场前景时再进入专利研发阶段,克服片面强调理论意义。此外还应当建立健全高校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并且使这个平台与企业的研发中心接轨,使高校在研发上与企业建立有机联系。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专利专题推介会和专利需求座谈会,推广专利技术项目,促进专利技术转移及产业化。


建议人: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    姚川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