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关于武汉市恢复推广紫云英绿肥种植的建议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3/2 14:14:34
字体显示:  【】  【】  【

紫云英是豆科黄芪属一年生草本,又名红花草子、翘摇,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稻田豆科紫云英,20世纪70-80年代种植比较普遍。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肥因具有施用便捷、增产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以致紫云英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直到近几年由于长期偏施化肥、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严重、有机质含量下降、农产品品质下降,紫云英才又逐步受到重视。在提倡低碳农业和有机农业的今天,紫云英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全面了解武汉市紫云英种植情况,引导农民恢复种植紫云英,我们于2015年6月分别走访了武汉市黄陂、江夏、蔡甸、新洲四个区的主要紫云英生产示范点、种植大户,实际了解恢复紫云英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武汉市推广种植紫云英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化学性质,实现农作物安全性

种植紫云英不仅能为作物提供大量的养分,还能够活化土壤中原有的营养元素,其增加的有机质含量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并可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紫云英翻埋入土壤,其有机质的分解快,供肥率高,能够显著增加作物的产量。研究了肥-稻种植条件下,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紫云英绿肥的施用不仅能够增加作物的产量,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化肥,增加种植的产投比。施用紫云英还会降低土壤中交换态Cd含量,提高稻作土壤中氧化锰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Cd含量,提高作物的安全性。

(二)有利于花卉观赏,打造武汉市赏花经济

2012年,武汉市发布了赏花游发展规划,全面打造融种养、加工、观赏、生活体验、文化传承、市场消费于一体的“赏花经济”。紫云英在3~5月开花,花色由粉红色至紫红色,花期比油菜花稍晚,如果在道路两旁的水稻田大面积成片种植,将给市民带来别具一格的观花效果,进一步丰富武汉市赏花经济的内涵。

(三)有利于菜用开发,丰富群众菜篮子

紫云英植株硒、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鲜嫩多汁,口感好,具有健脾益气、解毒止痛的药用价值。因此,在我国民间还有利用紫云英嫩梢做菜的悠久历史,其味道近似上海和江苏沿海一带的金花菜。紫云英10个品种(系)进行评价其嫩梢的菜用价值,明确了紫云英营养价值高于绿豆芽空心菜等,且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食用安全,可作为特色蔬菜食用。市民在农家乐休闲赏花的同时,品尝“清炒紫云英”也是非常愉悦的。

(四)有利于扩大高级蜜源,提升蜂蜜品质

紫云英蜜色洁白,结晶细腻,味清甜,为上等蜜,是主要的出口蜂蜜之一,深受国外客商欢迎。正常的年份,一箱蜂可产蜜20~40 kg,价值1500元。紫云英蜜清热、解毒、通便、健脾,尤其适合老弱妇幼病人食用,营养丰富,易于吸收。武汉市蜂蜜素来享誉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紫云英将对武汉市蜂蜜产业有一个答大幅度的提升。

(五)有利于富硒产品开发

紫云英是自然界中为数较少的富硒植物种类之一,可运用其生物学特性开发紫云英有机硒产品,我国植稻地区均能发展紫云英富硒茶及富硒干菜生产。紫云英可制作花茶75 kg/hm2,产值15 000元;富硒花茎茶150 kg/hm2,产值9000元/hm2;富硒干菜150 kg/hm2,产值3000元/hm2。紫云英的开发利用,可提高农民种植紫云英的积极性,紫云英单产和总产将大幅度提高。

二、武汉市紫云英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武汉市紫云英面积最高年份为1990年,达到3.73万hm2,以后逐年下降大幅萎缩。目前全市紫云英作物种植面积仅为3700 hm2,其中黄陂区1 300 hm2,蔡甸区1 700 hm2,江夏区500 hm2,新洲区200 hm2。主要种植区域黄陂区前川、祁家湾、罗汉、六指、三里、王家河、李集;蔡甸区蔡甸街、玉贤、奓山、永安、侏儒、张湾、索河、消泗;江夏区金水河、107国道、纸贺路、五里界、山坡;新洲区汪集、仓埠、李集、凤凰、三店等街镇。东西湖区因稻麦连作为主,基本没有种植紫云英;汉南区由于水田面积由高峰时的4 600 hm2减少至现在的133.3 hm2左右,且旱地种植紫云英也与该区春玉米播期存在矛盾,难以推广。

三、武汉市恢复紫云英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武汉市紫云英种植主要依赖项目和政策扶持,1998年为了消灭冬闲田,争取财政支持100万元,购买紫云英种子免费发放到农民手中,结果在紫云英长出来后,农民不愿意起沟,导致大面积因渍死苗,政府花了钱,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2012年黄陂、蔡甸区两区成功申报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均获得项目补贴资金38万元, 2014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由于仅提供了种子补贴,而肥料和用工方面资金不足,田间管理不善,效果也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有关部门对紫云英重视不够

由于紫云英在种植业结构中长期缺失,以致有关部门对紫云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资金严重缺乏,又无专人分管和主抓紫云英,紫云英的种植推广与农户实际生产脱节。

(二)当前农民组织形式的制约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土地分散于千家万户,农户只图简便速效,只种不养,加上土地产出在家庭收入中占比很小,目前虽然有许多土地通过土地流转进行了集约化管理,但大量土地仍然呈分散状态,难以统一组织生产。

(三)农产品市场不能进行良性引导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不能实行优质优价,通过种植紫云英所获得的优质农产品并没有在市场得到价格补偿,生产优质农产品动力不足。

(四)经济驱动力不足

种植紫云英生态效益明显、直接收益看不见,农户宁愿拿出购买紫云英种子的钱购买化肥,获取眼前经济利益,加上用工投入大,种植667 m2紫云英,不含种子费,化肥、劳力等差不多要投入100元左右。农村劳动力来源和投入制约了紫云英的发展。

(五)种植习惯、茬口方面有冲突

紫云英要求4月上中旬翻压,还需要7-10天的沤制,对后茬作物的安排有一定的要求,江夏的早稻产区、新洲的一季晚以及汉南玉米种植区均无法安排。

(六)水稻收割机械不能满足后茬的紫云英种植

紫云英如果在水稻收割前播种,那么水稻收割时秸秆覆盖和机械链轨的碾压,会导致紫云英死苗,另外链轨的碾压形成不规则积水的小沟,紫云英难以生长。

(七)紫云英种植推广工作没有项目经费

农技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和技术指导时必要的工作经费难以保障,也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八)紫云英作为赏花项目的局限

紫云英是武汉市紫云英的主要种类,也是近年来武汉市打造新花城、培植赏花经济的新项目。但是,紫云英作为赏花项目存在局限性:一是在合理布局方面如果不与休闲游相结合不能产生效益;二如果田间没有规划,没有田埂供游人走近,观花效果也不好,第三紫云英长势不好或者花型花色不好也起不到观赏作用,还有如过早翻压也影响观花效果。

四、对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尽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要把“土壤安全”上升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视;把抓改良土壤作为国家层面的大型公益性项目常态化;把紫云英种植作为实现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的一项具体举措。

和相邻省份比较,河南省信阳市作为我国传统紫云英种植基地,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于2012年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组成的关于发展紫云英及相关产业领导小组,当年该市种植紫云英5.33万hm2,地方政府补贴种植紫云英种子资金2 700万元;2013年地方政府补贴种植紫云英种子资金2 800万元;2014年该市种植6.67万hm2,地方政府补贴种植紫云英种子资金3000万元。而武汉市2014年省市区各级财政项目紫云英种植补贴资金不到200万元。

1.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财政至少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紫云英种植补贴,连续5年,同时区、乡、镇都要拿出相应的资金予以配套。

2.要将紫云英种植纳入乡镇目标管理,强化各级干部责任,采取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成员包村包片的方式,狠抓紫云英种植。

3.要早动手、早准备。紫云英适宜的播种期很短,过去人工收稻时在割稻前10天撒种效果较好,现在是割完后再撒种,播种时间以9月中旬为宜,因此,8月15日前能够落实项目就比较好。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种植紫云英无直接明显的经济效益,还要投工投劳,在当前土地流转集中不充分的地区,土地产出并不受到重视,农户只图简便应付,可以省出时间外出打工,想要农民自发种植紫云英非常难。因此恢复紫云英种植不能急于求成、贪大求全,要选择土地集中连片的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种田大户进行合作,鼓励他们发展紫云英-稻模式,开发生态大米。鼓励休闲游企业,连片种植紫云英,实行赏花、紫云英蔬菜、紫云英蜜等开发,延长产业链条。

(三)加强宣传,做好技术服务

很多农民对紫云英的科学价值认识不够,对紫云英生产管理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知识的欠缺。技术部门应做好试验、示范工作,并积极宣传紫云英的种植技术,为农民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紫云英的生产发展。农户只有从种植紫云英作物中真正得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甜头,同时又得到保护和提高土地肥力的好处后,才可能自觉种植紫云英。

(四)加强部门协作,强化农机农艺相结合

当前劳力成本不断上涨,人工管理作业强度大,在全市耕牛已淘汰的今天,凭劳力费时费工费钱的作法遭到农民的排斥,如果能够把中稻收割、秸秆还田、机械耘田开沟结合起来必然受到农民的欢迎,因此必须加快配套农机的研发,将农机补贴项目和农技推广项目有机结合,实现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开沟、机械翻压和机械收种的全程机械化轻简生产。

(五)抓好种源,保证种子质量

发展紫云英种植一是要优选适宜的品种,二要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供种渠道。由于武汉市年降雨量在1500 mm左右,尤其是春季多雨,湿度大,造成落花、落荚、种实不孕等现象严重,在本地繁种得不偿失。建议在通过试验对余江大叶、宁波大桥、徽紫一号等品种进行筛选确定,同时与浙江奉化、安徽宣城、河南信阳等繁种基地签订长期供种协议保证种子价格和质量的稳定。


 

建议人:
蔡甸区农委    蔡文杰  李满娣  曹国松  胡海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