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以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实现科技创新质量跃升——以美国波士顿地区为例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8/2 13:15:39
字体显示:  【】  【】  【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崛起的关键,首先在于具备成熟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从而获得内在的发展潜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整体发展质量。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单个行为主体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各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实现网络整体创新能力大于个体创新能力之和。

美国波士顿地区基础设施齐全,金融业发达,不仅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下简称MIT)等世界一流名校,同时还聚集了数以千计的高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尤其是国防技术、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工程和医疗等领域的发展世界领先,已形成全美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密集区。根据世界知名咨询公司2Thinknow发布的《2015年全球创新城市排名》,波士顿地区创新实力高居全球首位。从发展过程来看,波士顿的创新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该区域内由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创新主体缔结而成的创新网络,各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不同,不同的作用力相辅相成,实现协同创新。

一、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大学是区域创新网络中知识创造与人才培养的桥头堡。波士顿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世界级大学资源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学具有企业家精神以及与企业间多形式互动合作的优良传统。

(一)大学为企业提供人才,孵化大量的科技企业

以MIT为例,自其建立以来一直实施创新教育模式,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和学生与产业界通过提供咨询、承担研究项目、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建立关系,甚至直接创业,历届毕业生纷纷创办了高科技公司。至2006年,MIT累计为波士顿地区“生产”了3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占128号公路地区1全部高新技术公司的1/4,“大学生产企业”的说法也由此产生。此外,至2010年,MIT的毕业生在世界各地创办的高科技公司总数已达到25800家,雇佣330万劳动力,年产值200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11大经济体。

(二)大学为企业提供技术转让,共同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目前,波士顿地区共计拥有30多家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分别从属于高校和研究机构、州政府以及非营利研究部门。它们将大学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转让给当地企业,大力促进本地区的产学研技术转移服务。例如,MIT的技术许可办公室(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TLO)是全美开展大学专利使用转让最活跃的机构之一,与产业界、风险投资市场和企业家保持着长期且密切的合作关系,遵循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评估和许可流程。过去十年间,经该机构专利转让催生了数百家高新技术公司,涵盖生物、信息、纳米等产业领域。

(三)大学与企业构建联合研究机构,大大提高研发效率

波士顿地区的大学和产业界通过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等形式,形成优势互补、互动双赢,加强跨学科研究与开发,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例如,MIT的工业行为中心自1992年成立以来,科研人员和学生先后与2000多家公司合作开展了应用研究,合作对象涉及制造业、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新型产业等领域。目前,MIT及其附属研究中心与产业界开展赞助项目研究活动的经费每年已超过7.5亿美元,产生近400项新发明、100多项专利成果。

(四)大学和企业不断开展多元化互动,建立长期合作动力

波士顿内大学与企业界间的合作方式主要有封闭式联合研究团队(Closed Consortium)与开放式联合研究团队(Open Consortia)两种方式,前者主要让固定的会员之间得以共享研究管理经费、前期出版成果和技术认证机会;而后者更广泛地鼓励来自高校科研人员、产业和公司的专业人员共同开展研究。此外,波士顿地区的高校通过开展企业合作论坛、专业研讨、产学研管理培训、公司诊所、商业计划工作室、案例分析等,邀请高科技公司人员到高校做访问学者或短期学习和研究,这均对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起到明显成效。

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政府在波士顿创新网络中,兼具管理与参与的双重职能,在积极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有效规范地方市场行为、促进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军事采购与军事研究投入

早期波士顿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源,即政府对军事技术研发的巨额投入和军品订单的强有力支持。二战期间,曼哈顿计划的成功使联邦政府意识到大学的重要性以及大学、政府、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因此,美国政府通过引导资源流向大学实验室,发展军工技术来刺激新的行业和地区发展。例如,将国家实验室交给大学直接管理,吸引大量民间技术企业纷纷涌向128公路沿线。当前,128公路地区创新活跃,现有3600多家高科技企业及大学毕业生自组的伙伴公司,涉及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设备、生物工程、保险和医疗服务等高新技术领域。

(二)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美国马萨诸塞州(以下简称:麻州)政府和波士顿市政府从高等教育和扶持新兴产业入手,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大调动了各个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与活力。如麻州政府为促进生化产业(生物工程、医药等)发展,设立了10亿美元的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并以税收优惠形式支持生化企业发展;同时还设有“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吸收部分私人资金和创投基金参与,对高科技企业给予低息贷款支持。此外,波士顿市政府通过房地产税优惠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生化产业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研发费用补助等给予支持。

(三)组建NGO科技服务机构

在波士顿区域创新网络发展中,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作为一支特殊的力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大部分与政府关系密切,从事政府导向的工作,有些组织的资产甚至直接来自政府。例如麻省技术领导委员会(Mass Tech Leadership Council)是一个非政府性质的高技术产业促进组织,包括500多个企业会员,其宗旨是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从而带动就业,主要职能包括协助政府完善产业政策,促进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帮助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帮助引进新的高技术企业等。

三、企业之间的互动

区域创新网络不仅强调企业与大学、政府等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重要的还是在于产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直接决定着波士顿的创新发展质量与能级。

(一)上下游配套企业的相互依存

上世纪80年代,波士顿致力于建立“大而全”及垂直一体化的封闭式工业体系,将当地供应的技能、技术和其他资源高度内部化,虽有规模优势和稳定性,但减少了与外部市场和技术反映的交流,导致外部分工网络无法形成。然而,跨入新世纪以来,波士顿地区逐渐摆脱封闭式组织体系的束缚,发展出一种以许多相关企业组成的创新网络为基础的工业体系,有效促进了企业之间以及与其它组织机构之间的集体学习和合作创新,促进技术、信息、知识在关系网络中迅速传播,从而使得波士顿地区空间上高度集聚、相互依存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如上下游配套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得以生存与发展。

(二)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互利共生

波士顿地区通过本土企业的繁衍,以及与跨国公司或外地企业的相互竞合,形成巨大规模效应,为该地区产业集群吸纳和配备了许多关键性资源,如产业化必须的工艺和管理人才以及配套产业,从而形成成熟完善的关系网络。以波士顿发展最迅猛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波士顿不仅聚集了大型跨国公司,如诺华和赛诺菲等,还有大量本土的成功企业,如Biogen Idec(百健艾迪)、健赞(已被赛诺菲收购)等。这些企业“强强联合”,吸引了众多风险资本、技术和人才资源的汇聚,奠定了波士顿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迅速形成该行业的风向标。

(三)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联动互补

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大企业与初创企业有机组合,在不断消亡和生长之中爆发出持续的创造力,对提高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具有重要作用。波士顿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孕育了众多龙头企业,并且由于技术溢出效应,使得新的创新不断在临近地域或相似产业上产生。例如,波士顿大型龙头生物医药企业Biogen Idec、Genetics Institute等起到“明星式”榜样作用,纷纷与新创的生物医药企业建立联盟合作关系。这些小企业在合作中逐步发展成中大型企业或被大企业兼并,而大企业和大学又不断促进新的小企业形成,这种良性循环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得投资效应及研究开发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四)风险投资与企业的密切关系

波士顿地区一直十分重视产学界和风险投资业建立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波士顿地区金融业发达(占全美金融服务的27%),风险投资水平排名全美第二(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州),对驱动高技术企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由MIT校长康普顿和哈佛商学院教授共同创建的美国研究开发公司,是美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目的是为新兴高技术企业提供风险性创业资本,并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其成功孵化培育了DEC等一批创新型企业。

四、对武汉的借鉴与启示

学习借鉴波士顿的区域创新网络发展经验,对于武汉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质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产业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建议武汉致力于构建由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金融服务等机构等组成的区域创新网络,有效地促进官产学研合作,形成密切联系的协同优势与关系网络。

(一)要充分发挥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波士顿在强化“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产业界”三方协同优势的同时,十分注重发挥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建议武汉加大重视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知识创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加快推进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和科研院所分类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研发与技术转移机制,从而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要加强以风险资本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风险资本是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武汉风险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健康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然而,目前武汉与国外许多创新型城市相比,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建议充分利用政府资金撬动市场资金,形成强大的风险资金池,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三)要加强企业之间的网络化联系

波士顿作为中小企业网络密集区,不仅形成了严密的专业化分工网络,而且拓宽了投资渠道和产业门类,使企业之间的创新网络日趋成熟。建议武汉着力促进和加强企业间网络化联系。一方面,在鼓励引进外资企业的同时,更应着重强调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创新合作,以及相关辅助产业及专业化服务机构跟进。另一方面,鼓励新企业的衍生以促进产业内部分工,强化企业间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提供整个创新网络所需的支撑性基础设施和功能性平台,提高企业之间在专有技术、知识基础、经营业务等方面的关联程度。

(四)要有效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虽然市场机制在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的发展中无所作为。针对武汉而言,建议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找准定位,强化科技创新“引导者”和“服务者”的作用,通过宏观调控与政策制定,在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营造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生态环境,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从而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发展质量与效率。

建议人: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范 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