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抓住时代机遇 提高资源整合能力迎接产业变革 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6/5 17:31:33
字体显示:  【】  【】  【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迭代加速。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的产生与演进规律,营造有利于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颠覆性技术的前沿布局,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已成为我国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任务之一。武汉市高新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及其项目的实施将产生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推动武汉市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新发展。颠覆性技术是基础研究新成果与实践应用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课题成果的应用,将推动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发现、拓展和响应用户需求,助力全市高新企业实现产业变革和业态更新,更为推动全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二是营造武汉市颠覆技术创新的新环境。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顺利孵化、科学形成、合理应用并形成产能是多方合力的成果。其中,政府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引导和管理是企业产生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课题组针对武汉市经济社会环境,从引导技术升级、营造适宜环境、推进项目驱动等六个方面提出完善全市现有颠覆性技术创新环境的政策策略,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环境的加速形成。

为达成上述两个目标,课题组选取了华为、奇虎360和腾讯三家国内颠覆性技术创新标杆企业,并结合上述企业自主开发的典型性颠覆性技术的设计、开发、管理和运营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案例调研。

一、华为颠覆性技术创新调研

华为公司在过去20多年间,从一家做交换机销售代理的小企业稳健成长为世界500强公司。通过调研发现,“专利丛林”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限制了创新主体获取创新资源的途径,高昂的专利许可费和专利侵权诉讼风险阻碍了复杂技术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革新和新技术商业化。与此同时,IT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促进了知识网络化。华为的成功与其独到的“云技术创新模式”有着密切关系。

云技术创新模式(图1.1)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云技术创新具有开放性、民主性、低风险、低成本、多元收益、边界模糊等优势,强调面向用户需求运用群体智慧模式,推动内外部海量资源和知识的集聚与整合,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万众参与的新型创新模式。云技术创新模式有效适应了信息时代技术、商业模式、思维方式的变化,弥补了传统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限制和不足,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开拓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通过调研和分析可知,从华为云技术创新要素的构成来看,华为公司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拥有包括创新主体、要素资源、管理机制、创新流程、创新成果在内丰富、完善的云创新要素体系(图1.2)。

                                                           

二、奇虎360颠覆性技术创新调研

自2005年9月成立以来,奇虎360已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互联网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多、市值排名第二的互联网质量安全服务商,构建了汇聚近5亿PC用户、6.7亿移动端用户的互联网质量安全生态体系。奇虎360的高速成长与庞大用户基数与其独到的产品研发模式有着密切关系。为此,课题组围绕奇虎360“Freemium微技术创新模式”进行相关案例调查。

经调查得知,奇虎360将互联网企业的营销策略由传统的产品“先买后用”模式颠覆性地过渡到产品的“免费”使用模式(表2.1)。奇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赢得用户和客户的认同之后,采用广告模式或者交叉补贴模式获得盈利。这被总结为360特有的“Freemium”商业模式——Free(免费)+Premium(增值服务)。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是推广手段,用来培养用户忠诚度,在此基础上推出互联网增值服务。从最早的“360网盾”进化到未来的“推荐引擎”,奇虎围绕着360浏览器和网络系统安全,演进出一条完整的颠覆性技术创新轨迹(表2.2)。

                                                          

                                                                      

                                                         

  三、腾讯颠覆性技术创新调研

成立于1998年的腾讯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目前,腾讯把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作为战略目标,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和网络广告服务。在全球市场广受好评的腾讯微信已成为展示“整合迭代”技术创新的典范,腾讯为发展微信先后投入了数亿费用,将内部的资源完全打通,为推动微信发展整合了QQ通讯录、QQ邮箱和腾讯微博等产品。为此,课题组围绕腾讯微信的“整合迭代技术创新模式”进行相关案例调查,并制定了相关的专题调研方案。

通过对腾讯微信的发展调研和技术分析(表3.1)可以看出,腾讯微信成功的机理是,在强大的动态能力支撑条件下,抓住了技术范式变化的战略机遇,通过客户需求导向和企业知识管理,以及强大的跨界(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虚拟整合能力,将从组织内外部搜索、学习到的分散的技术知识,基于用户信息体验消费对创新活动进行快速、反复、精确迭代,领导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先导顾客进行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并通过有效的延续性技术创新、破坏性技术创新和微技术创新的综合运用,降低创新失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成为支撑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服务的平台级产品,最终实现颠覆式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

                                                     

四、国内颠覆性技术创新标杆企业的经验总结

通过对华为、奇虎360和腾讯三个颠覆性创新标杆企业的调研可以发现,上述企业在企业管理、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人才培养上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一)颠覆传统企业管理体制,理念更新引导扁平组织管理格局

企业扁平化是提升企业工作效率、避免大企业病的重要举措,在腾讯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两次管理体制改革均以推动引导扁平组织管理为目标。2005年以前,腾讯公司采用的是职能式组织架构。当时腾讯规模还比较小,只有一个核心产品QQ,管理简单的职能式架构可以发挥最优作用。但是随着腾讯的发展壮大,业务多元化拓展,职能式架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为避免基于职能式架构造成的管理混乱,腾讯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变革——BU(业务系统Business Unit)化。在这样的架构下,腾讯形成了双重分工系统:横向是业务分工,纵向则是决策分工。从横向看,业务系统可以看作是生产线,主要承担一线营收,其他系统为其提供支持和指引。纵向来看,组织层级又分为系统、部、组的三层体系,组织扁平化,提高了决策效率,每个业务单元可以快速响应环境变化。2012年以后,腾讯从原来以产品为导向的业务系统升级为事业群制,把业务重新划分为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后续又将微信独立,单独成立了WXG。

(二)颠覆传统技术发展路径,弯道超车抢占高新技术发展高地

弯道超车是后发型企业实现水平赶超和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技术,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源重新分配、产业重新布局、企业重新洗牌、市场重新划分等新机遇。以奇虎360为例,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奇虎360的转型缓慢,在BAT大肆收购移动端入口的时候,360却因缺乏资金而被对手抛离。2015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对外投资金额分别1020亿元、620亿元人民币和74亿元,而360的投资总额只有8亿元左右。为此,2016年奇虎360结束了为期5年的赴美上市之旅并实现私有化。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希望藉由退市所带来的丰沛资金,推动奇虎360由一家网络公司,以安全为切入口,深入拓展物联网和企业级市场,最终成为一家主导“万物互联”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颠覆传统产品发售模式,顷刻应用满足用户体验至上

技术创新中经常存在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新技术或发售产品,对创造出来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具有特殊的感情,因而往往对用户提出的要求视而不见或不予理睬,进而导致用户体验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以腾讯为例,现在广受好评的QQ邮箱,以前市场根本不认可,因为用户经常反映邮箱非常笨重难用。后来,为研究用户需求、使用习惯和使用体验,腾讯践行了一个“10/100/1000法则”,即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通过研究和总结发现,在研究用户需求上没有捷径可以走,也不能想当然的去猜测用户习惯,不管什么年龄和背景,所有人都喜欢清晰、简单、自然、好用的设计和产品,这是人对美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

(四)颠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推动人才共享机制

华为高级副总裁黎芳在2016年8月召开的LSE中国峰会上与中外嘉宾分享了华为的人才观,其中“炸开人才金字塔,与世界交换能量”是推动人才开放流通,促进内外部交流的第一标准。为此,华为提出把人才金字塔顶端炸开,无限扩大外延,使内生领军人物倍出,外延天才思想云集。这样更多华为的商业领袖、战略领袖和技术领军人物,能够不断站上来,使组织永保活力。同时,华为的人才可以跟外部专家、科学家、国际组织、标准组织、产业组织进行交流。为此,华为以全球科学家和专家为核心,通过创新研究计划(HIRP)与120多个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100多位院士合作,在全球设立了26个能力中心,成为华为利用外部智慧的重要平台。


建议人: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周耀林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