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发挥科普示范引领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2/2 18:46:00
字体显示:  【】  【】  【

——武汉市蔡甸区创建全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调研报告

蔡甸区科协

 

武汉市蔡甸区地处美丽的江汉平原东端,滚滚长江西来,涛涛汉水东去,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全区版土面积1100平方公里,所辖16个街乡镇(园区)、288村、人口45万人,是著名的知音故里,莲花水乡。

一、基本情况

1998年,中国科协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若干意见》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基础作用,推动“科教兴县”的实施,决定在全国开展“科普示范县”的活动。2005年扩大范围,将科普示范县涵盖扩大到市、区。中国科协的举动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一个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活动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迅速展开。

蔡甸区委、区政府领导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及时决策,明确提出,一定要把蔡甸建成全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十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统领,以“七创”(即:创建科普示范街乡镇、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特色学校、农村科技示范户、社区科普示范家庭)促“一创”(即:全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开展争创全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的活动。通过打基础、抓活动、促创建、提素质,继2007年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后,2010年又被命名为湖北省科普示范区,2011年被中国科协再次命名为(2011-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区。2013年又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全区抓“七创”,促“一创”的作法和经验得到了市、省、中国科协的充分肯定,多家媒体和刊物进行了推介,并在2011年中国科协地方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座谈上进行了交流。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十五年的奋斗拼搏,十五年的努力创建,成就辉煌,硕果累累。

——科普事业大发展。十五年来,全区科普经费大增加,2013年区级财政预算的科普专项经费达到人平1.95万元,金额为85.7万元,全社会用于科普事业投入经费达300多万元,分别比创建前的1998年增加10倍和14倍。在此期间,建起区科技馆、一中科技馆、气象科技馆等一大批科技场馆和基地,科普组织和网络日趋建立健全,科普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经济实力大增强。科普创建带来科普事业的大发展,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极大地推动全区经济大增长。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11亿元,比1998年翻了3.5番,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5.55亿元,比1998年翻了3.6番,蔡甸连续7年跨进全省县域经济“十强”行列。

——居民收入大增加。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城乡广大居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渠道和致富的机会,居民收入显著增加。2013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12600元,比1998年翻了近2.6番;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3.5万元,比1998年翻了2.5番。

——文明素质大提高。创建全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全面贯彻《纲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对“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教育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科学文明素养,在多次开展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我区都取得了好成绩,并荣获“市级文明城区”,现正在齐心协力争创全省文明城区,为武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作新贡献。

——社会风气大好转。不断地普及科学知识,不断地弘扬科学精神,不断地倡导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全区城乡学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爱科学蔚然成风,广大居民安居乐业,到处呈现一派稳定祥和的景象,并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平安畅通城区及湖北省和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

二、主要作法

(一)领导挂帅,专班负责

搞好创建活动,必须领导挂帅,大员上阵,专班负责,齐抓共管,真正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全区积极贯彻中国科协和省、市科协文件精神,努力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作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创造有利条件,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全区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区委、区政府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又及时充实和调整了创建全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随后,根据人事变化的情况,适时调整和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并在区科协设立办公室。同时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和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各街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抓好创建工作,真正形成领导挂帅、科协牵头、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2、切实纳入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把创建全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与加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同抓。制订了《蔡甸区创建全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发展规划》、《关于开展“七创”活动建立区内科普示范体系的通知》,区委常委会每年都要认真听取区科协关于创建示范活动的汇报,把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写入了区委常委全年工作要点;区人代会还把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等领导每年都要听取创建示范工作的专题汇报,并多次参加全区性的大型科普活动。

3、实行考核评比表彰。区委、区政府每年将科普创建工作任务纳入各领导小组对各街乡镇等各成员单位和区科协对各基层科协的双重考核体系,区委、区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评比,平时进行督促检查,年终考评总结,并召开全区性会议,表彰和命名一批科普示范的先进单位、个人和家庭。先后有38个先进单位、43名个人受到表彰,同时命名了7个系列的科普示范单位和家庭,奖励力度空前。

(二)广泛动员  全社会参与

开展科普示范区创建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全区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科普事业中来,以此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在创建活动中,全区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工作做起。

1、抓起点,搞好“三个建设”,竭力奠定科普工作基础。首先,搞好科普网络建设。全区现已建立区属学会协会32个、街乡镇和企业科协29家、农技协196家、村(社区)科普站和科普惠农服务站300多个,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科普工作网络,做到创建活动有人管,科普工作有人抓。其次,搞好科普队伍建设。全区现建有专家科普服务团、科普工作队、科技小分队,这些科普队伍的人员涵盖了全区工业、农业、卫生、教育等各条战线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农村乡土人才。再次,搞好科普阵地建设。在创建活动中十分注重阵地建设,为开展科普活动创造良好条件。现在,区级办有农函大、农广校、科普学校、科技馆、科普画廊,街乡镇、村、社区建有科普站、科普栏、科普图书室,各级各部门都办有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全区建有各类科普活动场所26个,基地47个。

2、抓热点,打好“三个战役”,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紧紧依靠全区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突出重点,花大气力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三大科普战役”,每年动员和组织各社会力量积极行动,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每年九月的全国科普日,全区采取城乡联动,全社会参与,在城关设置主会场,各街乡镇设置分会场,开展科普活动项目10多个,发放科普资料上万份,咨询人数上千人,参与群众2万多人次,做到了科普活动经常化、社会化和科学化。特别是2014年5月12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全省“农家书屋科普示范行动”启动仪式在蔡甸举行,省、市、区有关单位现场向蔡甸赠送了价值约13万元的科技图书3000多册、电脑10台。武汉科技馆的科普大蓬车开进现场,向当地农民和青少年学生进行“声光电”的科普展示,华中农业大学和省、市、区的专家教授现场进行科技咨询服务,区文体局、区科协、张湾街办事处等单位开展了农家书屋现场培训,受到当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3、抓亮点,打造“三个品牌”,着力形成本地科普特色。其一,办好区农函大。以区农函大为阵地,聘用兼职教师26人,常年开展科普培训,已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近万人,区农函大还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分校、湖北省十佳农函大分校和武汉市科普助推都市农业先进单位。其二,办好科普流动画廊。组织全区20多个部门和企业参与,投资4万多元制作了68块展板,并根据各个参展单位的实际,不断更新展板内容,在全区进行巡回展出,形成了流动画廊,广大群众非常喜欢观看。其三,办好科普电教晚会。购置和制作了简捷、便利的投影仪和电教音响设备及科普宣传车,到乡村,进社区,入校园,常年开展科普宣传,每年都举办电教晚会20余场,人数达3万多人次。

4、抓重点,突出“五种人群”,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创建活动中,认真抓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种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分别以区农业局、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和区委组织部为牵头责任单位,以各街乡镇、村(社区)为基础,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各类科普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经过各种培训,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26872人,其中:党政机关人才1119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281人、专业技术人才9700人、高技能人才2012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9760人。在全区现有各类人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人才4300多人,占人才总量的16%。

(三)讲究方法  科学化运作

在创建活动中,十分讲究工作方法,注重精心组织,实行科学管理,讲究实际效果,把创建活动认真开展起来,深入下去,做到“四个结合”。

1、把科普创建与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幸福新蔡甸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全区发展目标,围绕各种人群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大力开展创建“科普示范街乡镇、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特色学校、农村科技示范户和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活动,全区已创建区级科普示范街乡镇6个、科普示范村82个、科普示范社区11个、科普示范基地19个、科普特色学校16所、农村科技示范户223户、社区科普示范家庭102户。2013年又表彰了科素工作先进单位15个、先进个人44人,这些为全区成功创建成全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全区突出将科普创建与生态环保创建工作相结合,成效明显。2013年,蔡甸区被国家环保部列入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良好的环境为蔡甸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4年3月26日,在中法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两国政府代表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意向书》,目前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落户我区,现已启动规划建设。

2、把科普创建与争创全市全省文明城区结合起来。科普创建是争创文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区科协与区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携手合作,共同创建,把科普创建工作指标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各街乡镇进行考核。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增强了领导的科技意识,增加了科普创建的内涵,全区各级组织对科普创建工作十分重视,各种科普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展开,有效地推动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2010年以来,全区有92个单位和3个街乡镇及10个村继续保留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并又新涌现出区级文明单位35个、文明村(社区)22个、另有7个街乡镇和52个单位被推荐为省、市级文明单位。

3、把科普创建与创建平安蔡甸结合起来。在科普创建活动中,不仅仅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同时不断地开展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和传播科学思想的活动,着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引导人们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摆脱出来,做到生产经营讲科学管理,生活方式讲文明道德。这些活动的展开,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科学意识,使大家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来,扯皮打架抹牌赌博等不良现象大为减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区近几年连续被评为湖北省和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群众对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的满意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4、把科普创建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创建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多次组织区科协、区城乡建设局、区经信局、区电信公司等职能部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调研论证规划和科普宣传,编制了蔡甸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任务书。2013年8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我区成为全国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单位,也是武汉市新城区中的首家试点单位。目前,蔡甸区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正强力推进,有关智慧城市的科普宣传活动也正有序进行,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目标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在创建活动中,尽管取得一些成效和经验,但也存在不足和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科普网络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健全的科普网络是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有的地方特别是少数边远乡村和刚建立的农村社区,科普组织还没有建立,“组、会、员”“站、校、网”还没有起步,科普网络还未建立起来。有的单位尽管建有科普组织,但人员未配齐,开展活动少,组织如同虚设。

(二)科普队伍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几年随着创建活动的开展,科普队伍得到壮大发展。但在这些队伍中,存在着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一些年龄大的科普志愿者,只会唱“龙船调”,吹“四季曲”,仅懂得一些比较简单的科技知识,对新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很难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新期待,有的甚至连电脑也不会,特别是微信微博等现代手段更是不懂,只满足于编点资料,发点书籍,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三)科普设备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的示范区以来,全区抓住这一契机,加大了对科普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少地方和部门添置了一大批科普设施,特别是科技馆、科普栏、科普基地建设有了很大的成效,但按照高标准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有些设施显得陈旧老化,例如,区科技馆建馆以来,除主办几次科技图片展和添置少量“声光电”设施外,基础设施缺乏,有些已经过时或损坏,加快设施更新,势在必行。

(四)科普手段创新还有待于进一步灵活。科普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更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现在有的地方是传统的办法和手段不多,新办法新手段也很少,而往往只读“老三篇”,印一些资料,办一些展板,搞一些培训,很少有新意和创新手段,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普活动很需要科技创新的手段,满足他们对学习科学知识的期盼,而有的科普场所只有一些展板图片的展示,而谈何手段灵活和方式方法创新。

(五)科普活动开展还有待于进一步广泛。在开展科普活动中,有时仅仅局限在城关和集镇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容易忽视偏远乡村和湖区,有的地方而又仅仅限于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员,出现“三多三少”的问题,即:重点节假日活动开展的多,平时活动开展的少;政府机关所在地活动开展的多,偏僻地方开展的少;城区集镇开展的多,村组湾落开展的少。

(六)科普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科普服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科普活动的开展和科普效果的好坏。近几年各地在开展创建活动中,加强了科普服务能力的建设,但有的地方从事科技和科普工作的人员老化,设施退化,资源缺乏,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能力不强,创新发展后劲不足。特别利用现代科技方法、科技手段和科技设施能力有限,科技传播的能力、服务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以及基础设施服务科普的能力都显得滞后。

(七)科普经费投入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科普经费不足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制约科普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在科普创建活动中,各地加大了科普经费的投入,由过去人平几分钱到几毛钱,现在已增至1—2元钱,但还是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科普事业的需要,尤其是有的基层科普站科普经费缺乏,开展活动只能是开动脑筋,到处化缘。

四、对策与建议

(一)思想认识要向“三新”(新观点、新概念、新理念)深化。对科普创建的认识要在“三新”方面进一步深化。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科技和科普工作的领导同志要更新思想观点,倾听群众呼声,把握时代脉博,紧跟形势发展,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时俱进的新观点、新概念、新理念,充分认识到开展科普创建活动是提高全民科普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开展群众性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一个重要载体,要以科学普及之水,撑起科技创新之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科普网络要向“三区”(工业园区、新建社区、边远山乡湖区)延伸。科普组织和科普网络要紧紧围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兴建的新工业园区、新建的乡镇社区和一些边远山乡湖区建立科协组织,完善科普网络,做到哪里有科技人员,就在哪里建立科协组织,哪里有居住人群,就在哪里建立科普网络;哪里有科普网络,就要在哪里开展科普活动。

(三)科普队伍要向“三化”(大众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科普队伍的建设事关重要。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科普工作更是如此。科普队伍的建设要立足高标准,着眼从长计议。参加人员应大众化。科普人员即是志愿者,也是受益者,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普及。队伍管理应科学化。要建立科普专家服务团、科普志愿者工作队和科技小分队等一大批科普队伍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规范科普队伍的工作性质、作用和职责,让他们在科普活动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聪明和才智。人员知识结构要专业化。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人群对科普知识的需求,组建特色明显、专业突出、结构合理的科普队伍,选用聘用一大批具有各类科技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类贤才到科普队伍中来,为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四)科普内容要向“四科”(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拓展。要在发扬过去传统的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四科”并举,把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纳入科学普及的范围。在开展科普活动中,统一计划安排,统一部署行动,把科学思想、方法、精神的传播普及与科学知识的宣传学习等同重要一起抓,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一份责任和重任,更加扎实地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五)科普资源要向“三率”(资源的利用率、群众的参与率、社会的认知率)提高。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科普资源,是搞好科普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要摸清本地现有的科普资源,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共建共享。同时,利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整合科普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和更优质的科普服务,做到资源充分利用,群众广泛参与,社会肯定认可。

(六)科普手段要向“三高”(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率)转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随着人民群众对科学知识不断追求,随着的科技革命的热浪扑面而来,各项科普工作的手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历史的潮流,加快向“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率”方面转轨变型,提档升级。要不断创新创造,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理念、现代化的设备设施、高科技的手段和高投入的方式方法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七)科普活动要向“三性”(经常性、广泛性、多样性)展开。科普工作要常抓不懈,科普活动要经常开展,除了每年突出抓好科技三下乡、科技周、科普日重点活动外,要在机关、学校、乡村、社区、企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各类科普活动中来。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讲座、媒体科技传播、微信微博网站传播科学知识等一些形式和方法,经常性广泛多样性地开展科普活动,让科普活动下乡村,入校园,到社区,进企业,惠及千家万户,福泽广大百姓。

(八)科普服务要向“三贴”(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群众)努力。科普服务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重点人群对科普工作的不同要求,抓好服务工作,做到紧贴实际,紧贴生活,紧贴群众。各级科协机关和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农村、企业、园区、学校,了解人民群众对科普工作的需求,有针对性做好群众性的科普工作。要紧密结合各地开展的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切实帮助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科普春风吹拂老百姓的心田。

    (九)科普经费要向“三多”(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科普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科技经费的支撑,要解决科普经费不足这个瓶颈问题,除各级各地政府加大财政预算支付外,要千方百计、千措万举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地筹措资金,兴办科普事业。同时,在科普事业的投入上,要精打细算,作好计划,开流节源,把钱真正用在科普事业和科技发展上面来,减少损失,避免浪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