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在科普上下功夫 在致富上见实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2/2 18:30:12
字体显示:  【】  【】  【

——关于江夏区乌龙泉街科普惠农情况调查

江夏区科协  

 

  近几年来,乌龙泉街科协在市、区科协的关怀指导下、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科普法》、《纲要》,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科普助推都市农业发展为抓手,以科普惠农为目的,锐意创新,务求实效,培养出了一大批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也培育出了一大批高效、优质的现代都市农业科普示范典型,形成了“街有产业群,村有基地群,队有示范户,户有农技人才”的科普惠农大环境,为该街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和追求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发挥基层科普作用,加快科普惠农工作步伐,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对乌龙泉街科普惠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乌龙泉街位于江夏区中部,东邻梁子湖,西切107国道。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武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天子山大道、纸贺公路、乌段路、闵杨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耕地面积6.65万亩,其中水田3.24万亩,旱地3.41万亩。山林绿化面积2.68万亩,果园面积1.33万亩,茶园面积0.22万亩,养殖水面1.73万亩,是江夏区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万亩茶园基地、万亩冷食瓜基地的主要组成街之一。下辖23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16228 户,47754人,其中农业户8979户,农业人口32163人。乌龙泉街农村科普工作历来受到街工委、街办事处高度重视,全街科普惠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普网络设施管理配套,科普组织人员经费落实;科普宣传培训形式多样,农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科普基地建设快速加强,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专业协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倍促规模形成;大批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农民增产增收年胜一年。 

全街各类农民专业协会8个,会员3210人。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3个,会员2071人;养殖业3个,会员1103人;其他2个,会员36人。各种农业基地14个,拥有农户248户,拥有面积3600亩。农业合作社团38个,农业公司29个,农村家庭农场8家。全街协会、基地及合作社(公司、农场)拥有农户3763户,拥有面积69325亩,分别占全街的42%、55%。协会(基地)组织均有各自章程和规章制度,有健全的领导班子,他们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按照“协会+基地+公司+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和“优品种+好模式+强服务+高效益”的运作方式开展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推崇。

该街在农村科普上下功夫,扎实做好科普惠农工作,先后被国家、省、市、区授予多种荣誉称号:该街西甜瓜和密本南瓜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省瓜协授予:湖北省特色西瓜第一乡;省科协授予:科普示范乡镇;市质监局和农业局授予:西甜瓜产业标准生产示范基地;区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街。全街有8个基地被国家、省、市科协评为科普助推示范项目基地,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6个。全街受省、市、区级表彰的星火科协示范户48人,其中16人是受省、市级表彰的,全街受市表彰的科技示范村3 个,受区表彰的科技示范村5个,有6人被省、市人社局聘为高级农技师,程光云、罗生雷被市农业局评为核心示范户,有6人被市人社局授予拔尖人才,有1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种养殖能手,并获得省、市科技局授予甜瓜品种收集与种植推广等四个重大成果奖,周承明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户。

    二、主要作法

   (一)科普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做到“三个硬”,实现“六个有”

多年来,乌龙泉街把科普工作摆上全街工作的重要位置,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做到了科普工作部署与街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行,科普工作检查评比与党委政府工作同步,科普年终考核与街、村干部绩效目标同考,从而有力推动了科普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一是班子队伍“硬”——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年初及时调整街科技科普领导小组成员,由正处级领导任组长,街科协主席任副组长,以各涉农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对成员按工作职能对应挂村(协会、基地)负责,并以街工委文件下发到各相关单位。各村配足配强了科技科普工作专班。二是管理手段“硬”——纳入街、村干部绩效目标考核。十年来该街一直把科普工作纳入街、村干部绩效目标管理,实行绩效考核。为明确各单位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的目标任务,每年初以街办事处文件下发了《乌龙泉街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以指导工作实施。在街全年绩效目标体系中对街挂村干部和全街26个村(居委会)干部实行总分千分制考核,其中科技科普工作占187分,主要考核组织科技培训、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科普社会宣传、建立示范基地和培养示范户五个方面。对林特、畜牧、农技、水产等部门实施了专项考核责任制,其中:农技培训目标值全年147期次,培训人员13000人次。全街科技科普工作考核由街科协负责组织实施,年初做好规划目标,年中做好检查、评分,年底做好考核、评比和表彰。三是科普设施“硬”件到位——投入三百万元建起了街科普教育基地。街科普教育基地现有综合楼1500㎡,授课厅400㎡,办公室200㎡,图书室100㎡,学员宿舍800㎡,21寸彩电14台,课桌椅164套,拥有电教综合楼600㎡,其中成人教室250㎡,办公室50㎡,食堂300㎡,教学电脑40台,开通了信息网并与市农业信息中心联网,配有长800米、宽8米沥青路面和蓝球场,有30亩优良品种推广示范基地,建有钢架大棚,种有各样瓜菜、苗木和嫁接示范品种,栽有无籽椪柑、红冠桃等16个品种供学员们培训实践。街道2名副处级领导任培训基地兼职校长和副校长,配有3名专职管理人员、2名专职教师和1名厨师,每月8日定为街农业科技培训开班时间,规定每月集中农民技术骨干办班2期次,每期脱产学习5天,学员学业结束时通过考试对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全街各村科技科普工作做到了“六有”:即,各村均有固定规格的8X1.5M的宣传栏;有5—7人的科技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有容纳80—120人的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有30平米、1000册以上科普书籍的科技科普图书室;有远程教育和农业信息网络;有相应的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和成批的科普致富带头人。街、村科技科普软硬件设施的到位为科普宣传和科普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科普宣传培训精彩纷呈,做好“六个利用”,实现“六个学习”

街科协每年制发实施了全街农民、党员和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规划,并将培训工作纳入街、村干部(协会)绩效目标考核。街科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一是利用街科普教育基地邀请专家上门指导学习。由于街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区农技科普培训中心的设施优势,该街充分利用全区集中开展科普培训活动的机会借势做好农村科普宣传培训工作,配合做好一年一度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业科技推广月”、“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今年来该街先后就关于农作物荐口高效种植、农作物新技术、新品种栽培、蔬菜无公害种植、大棚菜种植、名贵鱼高效养殖、优质茶种植技术等邀请了十三位教授、专家,共开展了八期集中培训,街内参训人员达1100人次。二是利用示范基地请专家、技术骨干现场辅导学习。该街充分发挥现有基地和技术骨干的带头引领作用,按照农时需求组织农民到基地请专家、技术骨干进行现场辅导学,今年先后在沛美达、家事宜、兰波湾农业科技公司等基地开展了大棚菜、名贵鱼养殖、嫁接西瓜种植等培训学习12期,培训人员930人次。三是利用生产基地集中协会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各协会按章程认真组织开展会员集中相互交流学,达到互学互帮、共同致富。如:罗生雷养鱼协会,会员1100户,拥有养殖面积2.8万亩,协会聘请华中农业大学王卫民院长为常年技术顾问,每季度协会成员集中一次相互交流学习,大家相互提问,彼此解答,对疑难问题就向王院长和有关教授专家请教,直到弄通弄懂。2013年罗生雷一举攻克了草鱼苗爆发性出血病和水质出现蓝藻的治理问题,他的1320亩鱼池产量达260万斤,生产的鲜鱼被省级评为绿色环保产品,现在会员们基本掌握了这种高效集约养鱼方式。四是利用教育资源组织人员到农学院校委培学习。近五年来,街科协组织农民到华农、市农校等农学院(校)委培学习210人次,其中到华农学习的18人。五是利用村部电教网络进行远程培训学习。充分利用村部教育网络组织农民学习生产技术、了解市场行情。每年年初在街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二期电脑培训,已经使很多农民学到了电脑使用基础知识,为他们利用村部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科普知识打下了基础。六是利用外出考察采取“走出去”学习。五年来,街科协先后组织了五批次分别到华农、市瓜菜研究所、海南、湖南等地考察学习了种瓜、养鱼、种菜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各种培训学习,该街实现了协会会员、村干部培训面100%,党员培训面在90%以上,每年累计培训时间达80学时以上,会员普遍掌握3—4门生产技术,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普遍掌握了2—3门农业实用技术。全街有109个学员走上了基层干部岗位,成为科技带头人,有58人依靠科技致富,成为科技示范户、专业户,有23人办起了专业协会或农业龙头企业,成为行业带头人或农民企业家。如养鱼大户陈本金、罗生雷,种茶大户任能祥、周承明,特色种植(南瓜)大户熊本江等。

   (三)发展协会强化管理服务,严把“三关”,做好“三评” 

为了加强对基层农技协组织的指导管理,促成农技协发展壮大,街科协把农技协纳入科协组织网络体系和科普工作体系之中,在协会的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技术培训、人才引进、信息传递、专业联合、维权保护、经验交流、宣传表彰、示范引导等诸多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农技协的发展和壮大。在指导管理上严把“三关”:

1.严把科技含量关。即:对将要成立的协会组织,街科协在指导起草章程时严把协会成员中配备相应比例的科技能人作为一个硬条件。

2.严把“任务”服务关。在协会章程中要有四项任务:一是为会员提供良种、生产资料;二是解决会员在发展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举办协会知识培训,开展经验交流,组织会员参观、学习;四是引导生产,面向市场,拓宽流通渠道,促进销售。三是严把绿色环保关。对种养植业食用产品的提倡做到“四不”:一不打农药,二不施用化肥,三不使用激素,四不用转基因品种,确保食用产品环保、绿色、健康、安全。 

在年终考核上做好“三评”:一评社会效益,二评经济效益,三评生态效益。年终对各协会(基地)、示范专业户、星火计划带头人等进行综合考核评分,对优胜对象将作为年度评优评先、争取来年上报立项的主要依据。通过年终考评已取消了1家“星火示范户”牌子,对考评优胜的8家基地先后被上报申请为国家、省、市科普助推示范项目,争得上级项目资金78万元。

   (四)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实现“三个效益”,追求“三个梦”

科技示范是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做好协会示范引领发挥基地辐射作用,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农村科普惠农,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1、在组织形式上做到“多建设协会(基地)——多发展会员(成员)——多推广新技术”,追求农业科普梦。通过街科协引导指导协会发展,基地(公司)催生协会发展,农业产业化大市场倒逼协会发展,农民调整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热盼协会发展等综合作用,全街8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已发展会员三千多人,他们把促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农村科普惠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街组织实施了六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一是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二是以西甜瓜为抓手的6个西瓜新品种种植技术;三是优质柑桔的种植技术;四是以蔬菜、杭椒、紫甘兰、紫薯、黄秋葵等21新品种种植技术;五是以“竹柳”等3个树苗品种的种植技术;六是罗生雷的水产精养高产技术。以上新技术推广面积达48000亩,其中,以兰波湾、沛美达为龙头,鄂笼和润绿合作社为示范的蔬菜种植共引进反季节、大棚蔬菜新品种17个,推广大棚栽培4000亩,推广反季节蔬菜栽培4000亩,仅2013年累计增加产值4800万元,增加纯收益3000万元,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在经营理念上坚持“好品种——好模式——好产业链”,追求农民致富梦。农民通过培训学习拥有一定技术后,就追求好的经营理念,来实现自已的致富梦。该街把做到“好品种——好模式——好产业链”作为农民科普致富的大事来抓。全街先后实施了八个茬口模式:一是在群建村实施猪沼——嫁接西瓜——配茬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二是罗生雷基地利用猪沼液沼渣——种植安微食用莲藕——养鱼——垂钓休闲模式;三是立新村刘家胜“猪——沼——杭椒”模式;四是团结村陈樟“猪——沼——竹柳”模式;五是民主村、五星村、群建村的“瓜——瓜——菜”模式;六是大学生村官王海的海纳百川畜禽养殖合作社与六个养殖大户建成的“猪——沼——鱼——果(菜)”模式 ;七是蔡光艳蔬菜协会的“自种——自运(配置蔬菜保鲜车)——自销(在汉超市设置多个销售点)”模式;八是南小忠的“开发新品种——探求新技术——形成新规模”模式,他自主开发人工繁育鳜鱼、黄颡鱼、红尾鱼苗技术获得成功,每年为渔民提供三类新型优质鱼苗5000万尾,产品远销河南、湖南、江西等省。

该街七大农产品规模经营越做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1、西甜瓜已发展到25000亩,亩均收入3500元以上。2、优质密本南瓜今年种植面积为30000亩,年产量为6000万公斤,远销全国各地。南瓜生产与加工被国家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3、柑桔种植10000亩,群建村王德命湾21户,户户种柑桔,仅柑桔户平年均纯收入达26000元。4、牲猪家禽养殖小区形成规模,全街建有万头猪场企业12家,建有养猪千头以上的30户;养万只鸡以上的专业户114户,每批次养5万只鸡专业户41户。全年该街出栏牲猪30.9万头,出笼家禽276万只。5、优质茶提档升级,全街茶叶种植专业户12家,面积4500亩,示范户周承明、任能强生产的茶叶每年都进市农博会,任能强新引进的200亩吉安大白茶长势良好,2015年可摘茶上市。6、水产养殖提质升效,在罗生雷的带领下,新引进鱼种6个,协会建有配套的冷库和饲料加工厂,生产的鲜鱼畅销市场。7、种植优质饲料玉米基地12000亩,科技示范户程光云用此饲料喂养乌鸡,生产的绿壳蛋于2008年至2010年在市农博会上被评为金奖。

     3、在发展取向上着眼“高起点——高技术——高标准”,追求农村生态美梦。该街坚持科普工作与生产发展、生态平衡、生活宽裕的新村建设有机结合,注重以人为本,加大对农民在科学生活、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和谐共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普及和应用,逐步培养了一批追求农村生态美的新型农民,全街建起了14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拥有248农户,种养面积3600亩,基地固定资产1.6亿元,劳动力人平年收入28000元。

陈樟生态农业种养业基地成立于2009年,是市科普助推示范基地,被街科协评审为生态农业种养业示范基地,被区老科协评为示范联系点。

该基地以“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形式,拥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科技志愿者10人,种养业技术人员32人(高级职称6人),主要从事生猪养殖、柑桔、蔬菜、竹柳、苗木种植以及水产养殖、生物肥加工、产品销售等行业,实施“猪—沼—果(菜、树、鱼)——肥”特色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在追求生态效益上取得了实效。基地拥有2万头现代化规模封闭式养殖场,建有3000立方米沼气池,配建了生物肥加工厂,拥有600亩种植园。每年出栏商品猪3.5万头,上交合作社净利润60万元,187万元用于股金分红(股金利率30%),铺设P50输气管网4.2公里,无偿输气给6个自然湾共150户村民烧水、做饭,年为村民节约资金10万余元。沼液沼渣供基地种植竹柳、柑桔、蔬菜、树苗等做基肥,基地呈现出“柳绿果花飘香春满园,桔红鱼跃猪肥秋美景”。利用生物菌将干沼渣发酵成生物肥销售,年产生物肥1000吨,再生价值50多万元。仅沼液、沼气、沼渣年创收200余万元。基地农户家家住进了小洋楼,打工收入加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劳平年达4—6万元。该基地已成为市民娱乐、旅游、观光、采摘、垂钓、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为了大范围推广科普惠农工作,省委启动了“111”试点工程。即:省委对华中农业大学下达“一个院帮扶一个村,一个村辐射带动一个县”的新村建设计划。华中农业大学新村建设试点选定在该街的群建村,九月上旬已正式挂牌成立。     

三、主要体会

    (一)争取党政领导支持是搞好农村科普惠农工作的前提

科协是党领导下的科技群团组织,科协工作必须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农村科普工作组织体系建设、阵地建设、经费落实和主要科普项目等纳入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普法》《纲要》实施意见中,列入街村(社区)干部工作绩效目标管理,制定《实施细则》进行逐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人员,平时做好检查考评,年终做好绩效考核兑现。

    (二)落实人、财、物是做好农村科普惠农工作的基础

科协的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确保农村科普人、财、物落实,这是有效开展农村科普惠农工作的基础。

    (三)实现规范管理是做好农村科普惠农工作的重要保证

街科协统一指导全街学会、协会和村科协的科普工作,年初制发科协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年中检查评比,年终验收打分,实施绩效目标考核,并做好科技科普战线的评优表彰奖励工作,这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四)抓好部门协作是做好农村科普惠农工作的重要方法

农村科普工作量大、面宽、内容丰富,单靠科协的力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社会影响。在工作中必须要争取党政的支持,借助部门的合作,营造全社会科普大氛围,形成全社会科普大合力。科协要充分发挥社会部门的科技科普职能作用,在组织、协调上要起到牵头抓纲的作用。

    (五)彰显自身优势是做好农村科普惠农工作的关键

乌龙泉街充分珍视自身固有优势,借助贯彻落实《科普法》、《纲要》的强劲东风,面对“三农”发展客观需求,依靠科技科普惠农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区域内园艺场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内“荒山”、“荒水”、“荒滩”多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街科普教育基地硬件优势,精心做好对农民科技科普培训学习,强力推动科技科普惠农工作,这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所在。

四、 存在问题

(一)在家农民科学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实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难度较大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劳动力不多。要对农村现有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与应用难度较大。

(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力较为落后,给科普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很多农业设施科技含量较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集约经营发展的需求,给一些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难度。

(三)农村基层少数单位的主要领导思想认识不高,对科普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开展科普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不强,存在被动应付,走过场,效果差;二是对科普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科普基础设施不全;三是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特别是在推进项目建设和开展重大活动上,主要依赖上级拨款。

五、几点建议

(一)强科技——进一步提高科普水平,为科普惠农提供科技支撑

现代都市农业是集约、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推动其快速发展。提高科普水平,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树立科技科普兴农思想,提高农民种植、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显得十分重要。

(二)严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农技协等组织的管理和指导,为科普惠农提供组织保障

街科协要把做好农技协工作、加快农技协发展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服务“三农”指示精神的一件大事来抓,摆在突出位置,纳入绩效管理,加强对农技协等组织的管理和指导推动农技协发展组织、壮大队伍、提升层次、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农技协等组织对农民的凝聚力,提高农民的科普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重人才——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为科普惠农提供人才保障

尊重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是科普惠农发展过程中关键环节。要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培养出更多人才和更好地利用发挥人才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向他们传授实用技术、市场经济、政策、法律、金融和市场营销、民主管理、合作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生产技术、懂市场营销、懂民主管理的农村适用人才。

(四)多投入——进一步加大对科普的投入,为科普惠农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加大对农村科普人、财、物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村科技科普环境。二是加大社会资金扶持。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农村信用社等部门要在担保、贷款和农业开发、科技推广专项经费使用上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支持其发展。三是要探索建立多元化融资、社会化参与支撑农技协发展壮大的新机制。

(五)广引进——进一步培植、引进优质都市农业项目,为科普惠农提供有效载体

    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政策扶持,更多争取上级科普助推示范项目,鼓励和支持优质都市农业项目落户并开花结果。通过培植、引进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谋得一片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为科普惠农打下坚实基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