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微”时代下科协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布者:scywtjhldcj      发表时间:2014/8/14 16:31:19
字体显示:  【】  【】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新媒体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个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时代,如何利用好当前的“微”产品,更好地契合“微”时代的特点,来改进我们科协的工作,更好地发挥科协作用,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微”时代的特征

“微”时代则是指以微博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悍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140个字的微博,将我们推进微时代,草根们在这个时代里惜字如金,将所有问题融进140个字内。微博、微信等成就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凸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

“微”时代传播的特征主要有:

1、传播快易广。“微”时代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和新闻的源头,这直接改变和颠覆了原有的信息传播和舆论传播的模式,造就全民传媒时代。此外,“微”时代中信息的传播是几何级的,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十分惊人。

2、微博等新媒体渐成突发事件传播的舆论中心,网络监督进入新阶段。微传播利用微博快易广的优势,在一次次突发事件中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据统计,96%的用户表示会通过微博了解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发布观点。

3、传播群体年轻化。我国微博客户年轻化特征明显,20岁~3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到总体用户的52.6%,学生和职场人士这两大群体是主力用户,分别占29%和17%;63%以上的微博用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年轻的用户们往往更具有激情,且好奇心强烈,更愿意探究事件,微传播的方式契合了年轻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要,他们通过飞信、QQ、微信等传播工具随时随地传播新鲜事件,得心应手地上传图片视频,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即时滚动更新。

4、传播影响力大。无数小人物以微形态和微行动参与到传播中来,他们发出的声音低调却有力,最终凝聚成不可小觑的力量。

 二、“微”时代下政务微博及科协系统微博的现状

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出炉,成为中国最早开通微博的政府部门。紧接着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面世。随后,以“平安肇庆”、“平安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的公安微博,以及各级党政领导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开通。政府部门、党群机关,越来越注重通过这些新兴产品来与公众沟通,来促进工作。截止今年7月31日,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已超7.9万,发博总数超过6000万条,被网友转评总数约3.6亿次;在腾讯微博平台认证党政机构微博也超过5万个。2013年,上海、山东、陕西三地分别将政务微博写入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前不久,“国务院公报”开通微信,成为了首个国字头官方微信。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开微博、微信是一个大趋势,是践行阳光党务、政务、增加政府公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一则短小精悍、网味十足的微博,可以引起有时官方媒体不能比拟的铺天盖地的响应。

近年来的网络科普需要我们利用好新媒体,绝不能忽略新媒体,尤其是微博在科学普及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新时期,科普和科技工作者抓住微博等网络新媒体进行科学知识传播和发起科普活动等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上网搜索统计,以科协名义开通微博的数量并不多。其中,中国科协有@中国科协共青团_机关团委的微博;浙江、山东、新疆、内蒙古、重庆等省市区科协开通了官方微博,天津科协以其科普部名义开通微博;15个副省级城市中,开通官方微博的有广州、成都、济南3个城市科协;另外还有银川、珠海、洛阳、佛山等少部分城市科协开通微博。省内,只有襄阳市科协于7月开通了官方微博。但这些官方微博的粉丝与转发条数都偏低,可见其受关注程度并不高。

与此同时,一些非官方科普性质的微博受到了网民的高度关注。目前,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果壳网微博,已有近百万粉丝,是人气最高的民间科普微博;《科技传播》杂志微博,听众已经达到快两万人。由此可见,微博的力量是强大的,用大家所喜欢的方式及时广泛地传播科学知识和反馈大众在科学方面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三、运用新媒体,做好“微时代”下的科协工作

武汉市科协要更好地发挥科协工作的优势与特点,并与“微”时代接轨,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工作,要尽快运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这将为我们的工作带来益处:

1、创新宣传方式。与职能部门相比,科协是一个知晓率较低的部门,很多老百姓并不知道科协组织、具体工作及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自身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工作。与传统宣传方式相比,新媒体的宣传不受传统媒体的限制,是无时无地不在的。微博的宣传在空间上有放大效益,是呈几何倍数发展的,扩大了宣传面;在时间上是24小时不间断的,任何时间都能进行传播。我们要利用新媒体比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势来进行宣传,更好地实现科协组织之间、科协与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互动交流,不断扩大科协工作的影响力。

2、拓宽科普渠道。我们开展科普工作主要通过面对面的科普报告会,固定的科普橱窗、科普挂图等形式。科普报告会受时间、场地的制约,参与人数相对有限;科普橱窗对于年轻人来说缺乏吸引力。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等科普办法,已然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的特异性。采用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科普工作,以时尚、互动的微博形式,搭建交流平台、拓展宣传内容,突破了传统和固有的科普方式。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科普知识,通过互动形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普及有关科普知识。而且人人都可以成为科普志愿者,分享生活中的科普知识,这将会极大增加科普工作的参与性和吸引力。

3、提升工作效率。市科协系统没有专门的办公和联系沟通平台,通知、文件等运转速度较慢,有时一个通知的下发需要打几十个电话。同时,科协系统内部各企业科协、各学会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很多消息不能及时沟通及反馈,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建立科协系统办公平台和联系网络,通过新媒体发布会议召开、活动开展等工作信息,节省资源,提高效率,同时促进各科协组织之间的相互沟通,实现科协组织的扁平化管理和信息的即时化传递。

如何在“微”时代下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作用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搭建信息化平台。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搭建信息化平台,形成矩阵式工作模式。一方面搭建横向平台,将有关单位、各区政府纳入矩阵中,互相分享有关科普知识,宣传科协工作,充分发挥各单位、各区政务微博的作用;另一方面搭建纵向平台,将各区科协、学协会、企事业科协纳入矩阵中来,及时了解基层科协工作情况,形成矩阵式工作模式。通过全市各单位和各级科协组织的力量,充分利用“微”时代的“集群效应”和“协同效应” ,使科协工作渗透到全市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实现科协信息全方位、全覆盖。

2、建立“微”时代下的人才队伍。与传统的科协工作方式相比,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对知识的传播内容、传播角度和语言风格都有独特的要求。科普知识本身是严谨、理性的,但它的传播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要成为“微”时代的科普大V,除了有必备的科普知识外,还要掌握新兴技术和生动平实的语言,能够在公众和科普知识之间搭建一座可轻松沟通的、可自主参与的桥梁。我们要广泛吸纳以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科普作家、科学记者等为主的民间科普微博的博主,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科普微博团队,形成人人都是科普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3、注重新媒体下科协工作的质量。“微”时代下的科协工作决不只是做几个网页,发发几条微博,更新几条信息。实际上,新媒体下的科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做好科学规划。微博一定要突出特色,留住网民的眼睛,从选题到设计,从发布到反馈,都要围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由于微博发布的门槛低,网络上存在着一些假科普真营销的情况,我们要仔细辨别,去伪存精。要培养受众的好奇心,使传统的单向传播过程走向互动过程,使单纯灌输科学知识的方式走向科学方法、科学技术的综合实践方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