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市科协赴澳新科技交流考察团考察报告

发布者:scywtjhldcj      发表时间:2014/8/14 16:33:28
字体显示:  【】  【】  【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市科协副主席杨军为团长的赴澳新科技交流考察团一行4人于2013年5月中下旬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交流。考察团重点参观考察了两国的科技场馆,并与有关方面负责人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科技馆的运营和开展科普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座谈。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考察团于5月15日从广州出境,16日抵澳大利亚,参观考察了悉尼动力博物馆(POWREHOUSE  MUSEUM)和墨尔本科学中心(SCIENCEWORK);后赴新西兰又考察了奥克兰交通科技博物馆,(MUSEUM OF TRANSPORT AND TECHNOLOGY ),并与馆负责人克丽莎(Carissa)女士等进行了交流座谈。在完成了预定的考察任务后,考察团一行于24日返回武汉。

二、澳新两国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开展科普工作方面的主要情况

在考察和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两国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科技馆运营和开展科普工作方面,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政府重视,为科技馆的正常运营提供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两国都有相应的法律条文规定保证科学素质工作的有序开展和科技场馆的公益性质,以及政府在建设和管理科技场馆方面的权利和责任。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就制定有“提高国民科技意识计划”,并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出不同的活动项目;新西兰奥克兰市政府在2000年就专门针对交通科技博物馆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对科技场馆予以立法保障,确保了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持。二是财政支持力度大。科技场馆的主要运营经费都由政府拨款支持运行。悉尼动力博物馆70%的运营经费由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提供;新西兰奥克兰交通科技博物馆市政府每年预算2000多万元新币,确保了博物馆的日常运行和公益活动。由于经费的保证,两国从事科普的工作者十分敬业,专心致志从事科学普及工作,很少有跳槽现象发生。

2、场馆众多,为公众提供门类众多的科普场所。澳大利亚除了联邦政府建有澳大利亚国家科技中心外,每个州都建有本州的科技中心,而且场馆门类众多,如悉尼就有澳大利亚博物馆、悉尼水族馆、野生动物世界、海事博物馆、悉尼天文台、发现博物馆、动力博物馆等等;墨尔本就有墨尔本博物馆、动物园、水族馆、皇家植物园、航海博物馆等等。新西兰同样也是,每个省市都有一定规模的科技馆和博物馆,如奥克兰市就有天文馆、海洋博物馆、交通科技博物馆等十多座科技博物馆,平均十万人就拥有一座科技馆。这些场馆分散在市内各地,没有高大宏伟的建筑,但其展品相当丰富,门类齐全。

3、功能拓展,科技馆和博物馆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和边界。我们在考察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两国的科技场馆功能得到不断拓展,这主要表现为把博物馆和科技馆的功能进行了整合,每个馆都兼有收藏、教育与旅游的功能。对于一个馆而言既可以说是博物馆又可以说是科技馆,还可以说是一个旅游景点。如奥克兰交通科技博物馆的原址是早期的一座水泵厂,随着社会的进步水泵厂的功能被其它技术取代以后,1964年,占地40英亩的水泵厂的所有设备留在原地并以此建成了科技馆。馆内陈列着诸多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实物,它的最大看点就是能够互动,在考察中该馆一位接待人员,花较长时间给我们演示了他们收藏的原始蒸汽机在推动泵水、伐木、机车等机械设备工作时的原理和状况,很直观也很生动。馆内既保存了原来的实物,有博物馆收藏之功能,又进行了科普展示,有科普教育之功能,集两种功能于一体。馆内的汽车馆、通讯馆、火车馆、生活馆、航空馆等等除藏有具有百年历史的汽车、火车、飞机、通讯设备、商铺销售的生活日用品等以外,同时对比展出了现代的高科技产品,在收藏和对比中展示科技的发展。悉尼动力博物馆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科普场馆之一,它是悉尼市政府在一个废弃的发电厂房基础上改建的,展馆面积2万平方米,有22个常设展厅和5个临时展厅,250多件互动式展品及大量能够代表澳国科技发展进程标志的实物,同样也是兼具科普与收藏功能。这些场馆还极力拓展旅游功能,在这些场馆考察时,门口络绎不绝的说着不同语言的各种肤色的游客足以证明这些场馆也扮演着澳新两国旅游景点的角色。这既为场馆带来了可观的经营性收入,也为科技场馆科普功能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保障。

4、布展独特,身边的科技是展馆展出的主要内容。这些场馆在布展中也新颖别致,在考察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布展既有历史的沉淀,又体现出高科技、人性化、个性化的一面。在悉尼动力博物馆,内设有交通馆、太空馆、环保馆、服装创意馆、创新项目馆等展厅。澳大利亚每年都举办一年一度的设计奖(创新奖)评选,凡获奖项目便有模型和通过电脑模拟出的创新原理等同时在该馆展出,既生动直观,又简洁明了,让人们一看就懂;环保馆内用生动直观的展示,通过互动让人们把自己每天对资源的消耗计算出来给人以警示;在休息区每个座椅都配有触摸式电脑屏幕,内容则是该科技场馆的展示内容,让人在休息之余也能观看了解场馆内容;在一些重要展区,场馆还专门设有辅导人员讲解相关科普知识,成群的个子不到一米高的小学生们席地而坐,听辅导员讲解和不断地有提问、问答吸引学生参与;每个场馆都设有DIY区,倡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墨尔本科学中心专门设计家用电器馆、运动馆和幼儿、少年科技体验展区,互动性特别强,通过手动展品和演示,孩子们可以获得大量的科学知识,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二个国家的多个展馆内,看不到雷同的展品和设计。

5、社会支持,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澳、新两国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工作,形成了整个社会共同支持配合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组织体制上大多数的科技馆都设有一个顾问委员会或者理事会,主要由科技界、教育界以及工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主要任务是给科技馆的管理和运营提供战略性的指导和建议,充当科技馆与社会各界联系的纽带。二是政府对进入科技馆参观,虽没有硬性规定,但有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并纳入学校教学体系,科技馆还应学校要求设置专门展览和体验项目,积极配合学校教学活动,互相支持配合。政府还鼓励科技场馆对社会免费开放,如奥克兰交通科技博物馆,每年有两个月要对外免费开放,全年接待近30万人。三是许多企业家都是科技馆的股东,他们出资赞助科技场馆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如壳牌澳大利亚公司就出资建立“壳牌科技马戏团”,在全国开展巡回展览。四是重视对学生的科技教育,我们在每个场馆考察时都能遇上成百的学生到各个场馆参观,每个老师都为学生制定了一个答题卡片,要求参观完后进行答题并写出心得体会;五是家庭对孩子教育也很重视,我们很惊奇的是,在各场馆都能见到许许多多的母亲和家庭主妇推着童车带着年幼的孩子,有的甚至刚刚学会走路,也进到这些科普场馆进行科学感知,虽说他们看不懂弄不清这些展览,但在幼小心灵当中是会留下很深印象的。

三、几点启示

通过对澳新两国科普工作的考察,我们觉得他们工作活跃,成效较大,对我们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科普活动以及科技馆建设还是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的:

1、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澳新两国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科普工作的开展和创新,科技场馆的建立和运营主要得益于政府的重视,以法律形式确保环境宽松,以财政支持确保场馆运营,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科普这一公益事业有了可靠保障。我们国家对科普工作也重视,财政也支持,而且国家层面也颁布了《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但是贯彻落实还欠力度,整个社会对科普工作的重视还不是很高,把科普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而且认为科普就是科协的事情,因此要加大对《科普法》的宣传力度和贯彻落实力度,让全社会都重视科普工作,要把科普工作当成教育、科技工作一样,作为关系一个地区未来竞争力提高的事业来抓。要鼓励社会各界、高校、研究机构、企业都来从事科普工作,要让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做好科普工作,承担科普工作的社会责任。同时在财政上还要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基层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的有效运营。

2、与武汉科技新馆和文化五城建设相结合,大力兴建各种不同类型的科技馆。创新科技馆建设模式、可考虑增加科技馆的收藏功能,既能留住历史,又能反映科技发展历程;建设科技馆不一定要大而全,而要多而精,专而广,让人们走进科技成为家常便饭,只有科技馆多了,提供给人民的选择余地大了,科普工作才会在无形中成为社会家庭的自觉行动。现在武汉市正在建设武汉科技馆新馆,目标要求比较高,我们认为新科技馆的建设,其内容设计一定要有别于已有的其它科技馆,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还要接地气,或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或与青少年的学习成长相关等;在建设过程中把收藏、旅游功能兼而有之;同时武汉市也正在建设文化五城,其中之一就是博物馆之城,在努力兴建各种类型的博物馆之时,建议把它们也当做一个科普场馆进行建设,增加这些博物馆的科教功能。

3、改革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加科普活动的实效性、趣味性。澳新两国科普工作按人群层次不同,设计不同的科普活动,有针对性、目的性强,特别是奥克兰博物馆还专门针对学校需求设计不同的科普内容,就很容易产生实效,因此,我们在科技馆建设以及开展科普活动中,也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一些项目,增强活动的实效性,趣味性,不要轰轰烈烈一阵子,不讲实际效果。特别是在科技新馆建设中,怎么样体现人性化、高科技、参与性,很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4、要创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的环境氛围。一要从政策和法规层面加大力度,为科普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二要从社会层面,主要是教育层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与推进,确保科普工作在社会上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三是从家庭层面鼓励家庭走进科技馆,让每个人把走进科技馆作为人生成长中的必然课程,让小孩从小就去感受科技的奥秘,从而增加对科技的兴趣。武汉市现有的科技场馆也还有一些,如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中科院白鳍豚馆、湖北省气象科普馆、华农大生物标本馆、中南财大钱币博物馆等等,能否把现有的科技场馆资源进行整合,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同时探讨科技场馆的限时免费开放政策和形式,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科技,感受科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