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10/25 13:44:21
字体显示:  【】  【】  【

一、现实意义

立足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调研,借鉴国内其他科协或组织的信息化建设经验,课题组发现,武汉市科协信息化起步较早,在不断发展和推进中形成了比较厚实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建立了办公系统,形成了科普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科普活动信息化,建立了特色数据平台。

与此同时,课题组调查发现,由于武汉市科协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并非同步推进,这导致其信息化建设存在统一规划相对缺乏、科普信息存在缺失、信息化运行维护不足、信息化重点不够突出、与公众的互动不够活跃等问题。时至今日,在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已有的基础,形成特色,凸显自己在全国科协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尚有待于进一步规划和设计。如果缺乏规划和设计,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将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有些主次难分、有些特色不明。只有通过规划,才能厘清现实需求与发展方向,形成良好的建设格局,推动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有序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和持续化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将在今后的一定时间内主导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武汉市科协内部具有实现意义,对于其他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也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二、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针对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武汉市科协历史发展、现实基础、未来需求的全局出发,对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进行统筹规划,以实现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化、特色化和持续化发展目标。

(一)科协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目标

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化、特色化和持续化发展总目标是基于覆盖全市科协系统的信息化体系。具体而言,该体系包含两大方面:一是科协信息化组织的优化,通过加强科协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精细化管理,建设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科协业务信息系统,实现科协组织体系化、网络化、协同化办公;二是科协公共服务的完善,通过加强科协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服务方式建设,推动科普信息化深入发展,实现科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服务大众。

(二)科协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框架

武汉市科协信息化顶层设计以推进集约管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着力点,主要可概括为“五大架构、两大平台、一大支撑体系”,见图1。

 


图1 武汉市科协信息化顶层设计总体架构

 

1.五大架构。 “五大架构”涵盖业务架构、应用机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运维架构五个方面,是科协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主体架构。业务架构层:根据本市科协的主要职责,其信息化业务可综合分为五个业务域:面向科协组织的机构管理、科技决策、综合政务,以及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科技服务。

应用架构层:应用架构设计为政务协同平台(科协对内系统应用)和公共服务平台(科协对外系统应用)两大版块。 

数据架构层:数据架构主要由资源库建设、数据标准、质量管控机制等组成。而科协组织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科普知识资源、专家信息资源、调研报告资源、科技工作者建议资源等。

技术架构层:技术架构设计由技术支持体系(云资源管理平台、基础硬件设施、应用支撑软件、存储及备份系统、外场终端管理)、信息安全技术、配套工程、信息通信网络等部分构成。

运维架构层:运维架构是为其上层的业务、应用、数据、技术架构相关内容的运行提供保障、运行维护的部分,主要包括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对外合作)、人才队伍、物财供给、制度管理等内容。

2.两大平台。“两大平台”是指面向组织内部的政务协同平台和面向外部公众的公共服务平台,是在标准数据共享基础上搭建的科协对内、对外的信息化办公、服务平台。(1)政务协同平台。科协政务协同平台建设旨在整合政务内网的各种办公系统,使其以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为入口,并发管理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这有待于加大现有系统的整合设计。一方面,统一内网门户,集成科协业务办公的各类职能需求;另一方面,要做好与科协上、下级组织政务系统的连接,并将中国科协的相关系统应用融入其中,呈现一体化应用平台。

(2)公共服务平台。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与多样化新媒体相结合,打造“门户网站、电视电影、手机科普通、微博微信、移动APP、科普信息屏”六位一体的科协公共服务平台模式。

门户网站:重视丰富网站资源类型、优化资源呈现方式以及落实资源共建共享功能。

影视报刊:继续加强与武汉电视台、湖北广播电台和武汉科技报等媒体报社合作,建立影视报刊媒体的信息化发展方向。

手机短信科普通:以手机短信的方式传递科普信息,紧紧围绕“身边的科学”,根据时节变化、社会热点等需要,制发短信内容。

微博微信:加强武汉市科协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将科学性与趣味性共同融入“双微”信息。

移动客户端:可设计研发几款手机APP,休闲生活APP、游戏APP、学习型APP等类型均可。

科普信息屏:借助地铁、车站、公园、影院等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进行科普宣传,更能贴近人们。

3.一大支撑体系。“一大支撑体系”是涵盖了数据、技术和运维三大架构层关键要素的管理体系,主要由信息化组织、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化技术、信息化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六大部分组成。信息化组织: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科协信息化的总体战略规划,协调推进各部门各级组织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标准规范:统一数据标准和信息资源采集标准,统一各类应用软件的技术标准等。

信息化技术:重视通信网络技术、云服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系统开发运维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协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

信息化人才队伍:吸纳更多的多媒体创作人才,定期开展技术人员、信息员培训,组建好专家和志愿者队伍,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的软硬件设施、网站的运维支撑、基层科普设施建设(科技馆、农村科技服务站、科技阅览电子屏)等,尤其应重视科技馆的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通过开展科普热点监测系统、科普资源需求调研,了解社会公众的科技需求,完善各类科普信息资源库、科技思想库建设。

由此可知,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任务繁重,现有的人力和技术难以完成,因此,需要在内部潜力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外部力量,形成攻关合力,科学设计实践路径,形成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工作的支撑体系。

三、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是以前文提出的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梳理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的流程与重点,从而推动上述顶层设计的方案得以实现。

(一)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流程

信息化建设主要流程的设计综合考虑了机构内外的信息化组织,全面规划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信息的产生、流转、共享以及服务的全过程,具体由六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武汉市科协信息化建设流程

 

1.强化科协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科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人力、物力投入,注意缩小城乡科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建设和整合科协系统网络平台,建设和完善科协重点应用业务系统,完善科协系统电子公务标准化体系;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科协资源设施,拓宽科协基础设施建设渠道。

2.加快建设数字科协信息资源库。建立信息资源基本制度体系,形成重点信息资源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科协信息共享平台。本市科协信息资源库建设应该包括专家库、成果库、项目库、科普资源数据库等。 

3.搭建科协信息共建共享平台。搭建科协信息共建共享平台,一方面需要满足不同部门科普服务的应用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具备满足特殊要求的拓展功能,并结合本市科协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地方特色,实现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促发展。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要着重发展和强化核心技术,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在发展和完善自身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应积极借鉴其他省市科协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先进经验。同时加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调互动,打造发展共赢的生态产业局面,逐步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科协技术创新组织体系。

5.完善科协信息化运行保障机制。对于本市科协信息化内部发展环境来讲,信息化运行保障机制的完善主要涉及科协组织领导、系统平台、管理制度等方面。对于本市科协信息化外部发展环境来讲,信息化运行保障机制的完善主要涉及科协客体需求、服务质量、沟通反馈等方面。

6.拓展科协信息化合作发展空间。本市科协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发扬光大,借鉴其他省市科协与企业、高校、国际合作的先进经验,使武汉市地方科协、企业科协、高校科协之间在科学普及、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和交流等方面打破藩篱,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研究成果互通。

(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建设统一信息门户。为增强科协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可建设一个统一的信息门户,形成统一的用户认证和访问入口,同时整合现有分散的各类信息系统,在登录信息门户后以一个信息展示窗口集成显示。统一信息门户内的信息系统可包括以下几类应用:机构OA系统、会员会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平台、科协邮箱系统、移动办公系统、财务信息平台、科协内部联络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工作消息通知、工作小组讨论群等)、绩效考核系统、项目计划管理系统(科普惠民、科普益民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管理等)。同时关联中国科协相关系统,使整个科协体系对内、对上、对下都能互联互通,实现业务关联、资源共享。

2.完善关键数据库资源。(1)完善科技思想库建设。扎实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加强院士咨询服务中心的管理和科技思想库内容优化,努力打造一批决策咨询品牌资源,在已有的专家库、项目库基础上,加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科技项目库和成果库建设,力求建成满足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需求的决策咨询体系。

(2)加强科普资源库建设。加强本市科协科普资源建设,需重视以下三点:一是要丰富数字科普资源的类型,为科协网站增添更多的音像科普资源,如科普微视频、科普微讲坛等;二是要凸显青少年科普知识,在科协网站首页设置专栏,整合各类青少年科技知识资源,并强化对“青少年科普网”和“武汉科技报少年科普周刊”的宣传推广;三是建设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资源库,例如科技竞赛作品库、创意园区互动作品库、特色人文地理库等。

3.优化公共服务平台。(1)优化公众网站。优化武汉市科协公众网站建设,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各类网站的集成管理,发挥一官网联合多相关网站的整体作用。将“青少年科普网”、“武汉市全民科学素质网”、“武汉市科技馆网”、“湖北(武汉)院士咨询服务(活动)中心”等网站链接到武汉市科协官网的相关资源板块,拓宽科协官网的资源覆盖范围。二是要对官网的资源呈现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在尊重原网站设置基础上,增添一些多媒体网页资源,整合数据库信息资源,将相同性质的应用系统以小图标形式分类集中呈现,使得整个网站的信息展示、服务系统更加清晰化、直观化。尤其需重视对科普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维护,要注意上、下级之间的资源共享。

(2)完善微信微博。武汉市科协的官方微博应注意为公众提供“有知、有趣、有用、有益”的科普内容,定期更新微博,增强与公众的互动功能。市科协可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科普信息,且同样要注重微信推送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有用性。科普内容可包括时事热点背后的科学道理、国内外前沿科技、历史上的科学事件、科学生活与养生保健等。

(3)入驻“长江云”。在“六位一体”的科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公共云”的运用,融入现有政务微宣传平台。市科协可借助“长江云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入驻“长江云·云上武汉”,协调建设并点亮平台客户端“政务”板块中的市科协图标,自行发布科协新闻与信息,为科协组织新增一个宣传武汉市科协的微宣传平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