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关于做大做强武汉市“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科普活动的建议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1/25 11:47:56
字体显示:  【】  【】  【

一、武汉市“百万市民学科学”科普品牌活动的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武汉市于2003年9月召开了“百万市民学科学”活动动员大会,在全市开展历时3个月的“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市民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主题科普活动,活动内容主要由科技创新知识竞赛、“爱我武汉”创新征文大赛、武汉科技艺术展、科技电视颁奖晚会等系列活动组成。从此武汉市以“百万市民学科学”每年开展了一些科普活动,活动内容在不断的变化。到“十二五”期间,武汉市科协确定选取“百万市民学科学”和科学年会两项活动作为全市科普工作的品牌进行打造。经过五年的运作发展,“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有了较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1.活动确定了统一的标识。

2.整合了品牌内容,有了相对统一和连贯的活动安排。

3.进行了品牌意识的培育。在全市相关活动前都冠以“百万市民学科学”的名称和标识。现在的活动内容主要有院士专家进校园、知识竞赛、科普征文,还有新开始的社区大学等。

4.在全市有了一定的知晓度。在全市进行的公众抽样调查中,12.3%的人知晓“百万市民学科学”活动。其中“百万市学科学—院士专家进校园”在近几年的持续开展,在中小学的知晓度最高。

二、武汉市“百万市民学科学”科普品牌活动存在的不足

武汉市“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活动随着多年的发展积累,逐步形成了能够识别于其他活动、有一定内涵、具有一定社会效应的科普品牌。但全面分析我们也有其不足:

1.对此项品牌活动领导重视不够。“百万市民学科学”没有列入日常重要工作中,在绩效管理项目中没有此项内容的表述,只有各单项活动的要求。主要领导很少参与此项活动;全市“百万市民学科学”统一活动安排较少。组织工作力度不大,活动参与度不高。

2.品牌科普活动的认识不够。“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活动涵盖了“全国科普日”、“走进科技馆”、“科普知识竞赛”、“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讲座”、“科普征文”、“科普惠农培训”、“科普大讲堂”、“科普巡展”等活动,一方面从活动的数量和活动的丰富性上来讲,它给人们带来的利益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方面,它却给人一种大杂烩的感觉,让人无法直观地发现其特色之处,即没有“品牌”最基本的识别性特征,对品牌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更没有深入的研究,提炼出活动的精华,严重地制约了该品牌活动的建设和发展。

3.品牌科普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有关“百万市民学科学”的相关信息大多存在于市科协及各区科协的网站上及科普橱窗、宣传展板上,而在其他大众媒体如影视传媒、网络、微信、微博等传播渠道上却鲜少触及。在当今信息社会,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千差万别,不同的信息来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信任度和认知反应也不尽相同。单靠任何一种宣传传播手段不足以覆盖绝大多数的目标受众。

4.科普活动同质化现象严重。“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活动大多以传统的专家报告会、参观科技场馆、科普征文评比、科技竞赛等形式开展,是一种单兵作战模式,颇有应试教育中的灌输式教育之感,缺乏互动性和探究性的学习,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方式和应用现代声、光、电与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科普活动的还不多;科普内容仍局限于对一般科学知识的普及,对高科技知识的普及甚少,在普及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尤显不足。

5.高品质活动较少。在“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下的活动中,“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在市科协和中科院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品质在不断提升。其它活动创新发展不够,简单的重复较多。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对“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科普活动的领导力度。推进“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发展关键在领导。应加大领导力度,加大组织和经费投入,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成员单位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开展“百万市民学科学”。

2.加大对“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科普活动的意识培育。所谓品牌意识就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它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一个好的品牌活动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品牌理念识别、品牌行为识别和品牌视觉识别。即政府应该确立该科普活动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目标、运作思想、活动方式作出总体规划。对内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职员培训教育制度、奖励制度等;对外应通过具有特定的主题、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方式来传达品牌理念。对“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科普活动也应按照此种方法来进行品牌培育和推行,提升品牌效应。

3.加大对“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科普活动的宣传。大众传媒是科普内容进行有效传播的载体,科普内容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的被传播则受到传播手段的影响。建设科普品牌,应把握科普品牌化的整体宣传、策划、包装对象和效果的各个环节。在进行品牌活动的宣传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科普刊物等传播媒介,发挥其对各类人群的利益最大化功能,避免传播渠道的单一化,特别是通过移动终端多种渠道,运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开展科学传播,利用大数据对科普需求进行跟踪分析,并建立专家评审和公众纠错机制,对公众定向推送新鲜、迅速、及时、准确的科普内容,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普适化、碎片化、及时性、个性化的需求。不同传媒方式的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点及不足。电视具有鲜活、直观、形象、视听结合以及覆盖面广等优势;报刊具有包含知识量大、传递快捷、时效长、便于携带以及能反复阅读和瑞摩等优势;科普刊物具有包含科普知识丰富、内容广泛、科普主题明显等优势;科普场馆具有直观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突出优势;互联网作为目前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传播速度也十分快捷。只有当公众对科普有了一定的认知,并怀有友好的态度,公众才会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应该在这些不同媒介中都要有显示度,才能够在较大范围得到认可度,从而提升“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科普活动的美誉度。

4.加大对“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科普活动的推陈出新。科普品牌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需要不断的建设和发展,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内容上,除了最基本的贴近民生的生活知识,如医疗卫生、食品保健、药品安全等知识外,还应该不断变化提升,让在公众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会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形式上,应该扩宽科普活动的开展形式,如科普旅游、野外实地考察、科普亲子游、科普护照等,鼓励动手做和亲身实践的探索式学习;在经费投入上,实行政府出资、社会投入、企业赞助、科普服务收入并举的供给机制,形成多元投入体系。

5.加大对“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科普活动的理论研讨。“百万市民学科学”科普品牌需要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应加强对现实情况的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对活动内容方式、组织安排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适应需求修正发展方向,在活动品质的提升上、活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以理论指导实践,保持品牌的生命力。


作者:
洪山区科协    董祖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