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武昌区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6/14 9:50:45
字体显示:  【】  【】  【

武昌区科协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强调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为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关键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战略,也吹响了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号角。近年来,武昌区通过完善基层科普工作机制、挖掘基层科普资源、健全基层科普工作网络、壮大基层科普人才队伍、加大基层科普投入等方式,不断建立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和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其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创新要求更加紧迫。本课题组结合武昌区科普工作实际,力图在深入分析基层科普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为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科普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支持。
    一、武昌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武昌区的科普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武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为核心,大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工作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贯彻实施,不断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发挥了“全国科普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科普工作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把实施《纲要》作为推进全区科学技术普及、贯彻实施“三区融合、两翼展飞”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严格考核等方面着手,不断巩固基层科普工作成果,有力推动了全区科普工作发展。
    1.完善科普工作领导机制。调整充实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不断完善实施《纲要》的领导机制,严格分工负责,抓好全区《纲要》实施的日常工作。区委、区政府每年不少于2次听取科学素质工作汇报,区四大部门领导多次参加区各类科普活动;区科协负责人参加人大、政协常委会。 
    2.健全科普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完善区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构建实施《纲要》的长效机制。组织制订《武昌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11—2015)》,对其中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3.完善科普考核激励机制。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区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区科协认真履行区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制订《武昌区2013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细则》和实施方案,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年终对各相关部门实施科学素质工作进行考核,形成实施《纲要》的检查督促机制和考核机制。
    ﹙二﹚科学素质工作成效显著
    针对重点人群实施科学素质行动,开展“四大行动”,形成大科普的工作机制,是武昌区科普工作的鲜明特点。
    1.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围绕学生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科学课程实施,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教法改革;发挥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绿色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及科技辅导员的作用,把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绿色学校”活动与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全国科普日、科技周活动、科技活动课和科技(环境)教育课、“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科研人才”;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搭建青少年科普平台,联合成员单位举办“小小亲子读书会”暨“好爸好妈好孩子”主题活动推进会、“江城换客行——武昌区亲子读书节”、“爱护环境·我做武昌文明小公民”主题活动、“青少年科技影视放映”活动、“读好书、学科学”活动、“暑期科技实践活动”、青少年“科技之梦”实践行活动等,拓宽青少年的视野,丰富其科技知识,增强其科学实践能力。
    2.积极推进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根据武昌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围绕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返乡进城农民工的培训注重培训实效性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对公务员开展写作和调查研究、演讲口才等能力素质的培训;开展“定单培训”,将技能培训对象向困难群体延伸,将技能培训课程向街道和社区延伸,将技能培训课程向单位延伸,将技能培训课程向来汉农民工延伸;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发挥民办职校、监察大队、残联、工会、团委、人力资源公司等的作用,通过组织实施“个人需求式”、“企业需求式”、“就业援助式”及“创业式”培训,帮助更多城镇劳动人口提高劳动技能,提高科学素质。
    3.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将科技知识培训和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落实到干部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列入到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内容中;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习平台建设,通过建立视频学习网站、编印《干部学习活页》、开展“书香武昌”读书活动和青年读书示范小组评比等活动,为全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营造良好氛围;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教育培训,采取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区委党校主体培训班教学内容、依托干部教育“名家论坛”、菜单式选学等载体、选派区管领导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专题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完善“考学”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加强科学素质培训基础建设等,制定保障措施。          
    4.积极推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各成员单位每年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为主导,围绕“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 “4·25”计免宣传日、“5·15”全国碘缺乏宣传日、“6·5世界环境日”“6·16”食品安全宣传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和宣传活动,在全区形成浓厚的科普氛围;以“站栏员”和“组会员”为活动平台,围绕年度主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通过举办科普展览和科普橱窗(宣传栏)布展,深入各社区举办科普巡回宣传展览活动;发挥社区科普志愿者作用,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普志愿者小分队开展灵活机动的科普咨询服务动;以“科教进社区”为抓手,通过开展社区读书活动、举办PM2.5专题空气质量监测开放日活动、组织应急救护讲师团成员深入社区开展现场救护知识宣讲等,促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武昌区科协不断加大科普基础建设力度,通过在街道社区新建科普橱窗和科普画廊;建立健全定期维护与管理制度;建立社区自动气象站、社区科普馆、科普教育基地;定期编印发放《武昌科普》、科普挂图;为各街道、社区、中小学校赠阅《武汉科技报》;为社区制作发放科普影片等,使科普服务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区科协通过“幸福助推社区计划”,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科普示范站,推进社区“站、校、网和组、会、员” 工程建设;加大对全区社区图书室(图书分馆)的建设投入,在全区社区成立科普学校和健康俱乐部。
    2.打造特色科普品牌。近五年来,武昌区利用各类科普宣传载体,组织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500余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科普读物近百万册(份),形成了具有武昌特色的科普品牌。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开展科普巡展、科普影视进社区大型科普公益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系列活动;开展大型科普主题宣传活动;定期举办武昌区青少年科技大赛活动;组织专家学者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科普文化广场活动;以“三进三创一反对”为载体,组织开展系列科普讲座、“科普之夏”等活动。蓬勃开展的科普宣传活动特色鲜明,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特色科普活动”,科普文化广场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百县百项科普示范特色建设专项”。 
    3.创新科普传播方式。与省信息研究院合作打造全市首家社区科普数字图书馆“黄鹤科普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科普资源库;改版科协网站,在“武昌政务微博”中开设“生活百科”、“健康武昌”等栏目,开辟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特点的网络科普传播新途径,提高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编撰“武昌科普”手册;组织有关科技发展、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日常生活等内容的科普光碟,在社区组织播放。
    4.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区科普志愿者分会;整合辖区内科普志愿者人才,吸引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等积极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科普志愿者台帐,制定工作方案,促进科普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推动科普志愿者活动的规范化、经常化、社会化;组织和发动科普人才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普宣传、消防安全、医疗救助、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
    (四)科普环境不断优化
    由于科普活动的基本覆盖全区各类人群,使辖区内无恶劣影响的愚昧迷信、伪科学活动,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关注度及其对科普工作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有明显提高,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社会综合环境良好。
    1.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与省市气象部门联合,在中央花园社区建立了全市首家社区自动气象站;在区教育局支持下,在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建立社区科普馆,配合中南路街建立百瑞景社区科技馆,开展青少年科普DIY;依托中科院武汉分院,搭建武昌地区科普专家讲授平台;与区环保局联合创办环保科普宣传橱窗以及电子显示屏,建立“武昌区环保科普社会实践基地”;与教育局、团区委共同打造“武昌区青少年科技之梦实践行”系列活动;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签订共建协议,动员高校、科研院所对公众逐步开放,组织各类文化、教育、培训交流,推动全区科普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工程。
    2.促进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区科协继续加大对全区科普创建工作的指导,对全区申报科普示范试点的社区进行调研和评估,全区创建市级科普示范社区6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2个、全国科普示范社区2个,获得国家、省、市科普示范社区奖励资金81万元。继续加大对科普示范创建社区的投入,建设一批科普文化广场、科普大舞台、科普宣传长廊、电子科普宣传屏等科普宣传阵地,推动科普工作的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促进了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辖区文明城区的建设。制定《科普示范社区指导意见》、《科普示范社区建设方案》,开展“武汉市科普助推幸福社区行动计划”。经过多年的努力,武昌区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首届城市社区科普工作会观摩现场,其社区科普工作模式入选《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典型案例》和《2013年中国科协县级科协主席培训教材》,在全国社区科普工作培训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介绍,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武昌区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探索适合不同社区的科普工作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
    3.科普经费投入逐步增加。将科普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保证科普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行政区域总人口人均科普经费逐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了科普经费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强化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重点用于解决基层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近些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武昌区科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发展现状而言,武昌区基层科普体系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相比、与武昌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普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少数部门和社区抓科普工作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协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就要求各成员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二、武昌区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是全省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科普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是由基层科普宣传动员体系、投入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机制体制构成的完整系统,这一系统能否运行顺畅、运转高效,关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目标任务能否早日实现,关乎武昌区实施“三区融合、两翼展飞”发展战略,构建“东富西贵、南通北新”城市发展格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任务能否早日实现。促进基层科普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是要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基层科普共建的积极性,使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新要求相适应。
    ﹙一﹚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科技进步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普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提高基层群众科学素质,既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基层科普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推动科技进步成果大众化的过程中,引导基层群众充分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构建完善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就是要通过带领基层群众理解科学技术和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增强他们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以改善生活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二﹚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科技惠民的迫切要求
    基层科普是一个全民参与、学习互动、立体直观的过程,完善的科普服务体系为科普工作走向基层,融入社区,贴近生活,服务群众,获得居民认可并吸引他们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基础条件。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科技发展为了人民、科技发展依靠人民、科技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区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和保障科技民生的根基也在社区。因此,在内容上更多地围绕民生问题和居民需求,在形式上更加生动活泼,在载体和途径上让人们更感触手可及,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是推动基层科技惠民取得实效的关键。
    ﹙三﹚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四个武昌”的有力抓手
    创新驱动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途径,也是实现武昌科学发展更大跨越的动力之源。武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努力把武昌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生态优良、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要实现建设繁荣武昌、文化武昌、生态武昌、幸福武昌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而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就是不断增强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热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发挥基层科普工作所具有的心理凝聚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错误思想和迷信邪教的影响,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区风尚,为营造激励创新、尊重个性、鼓励冒尖、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奠定群众基础。
    三、武昌区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
    近年来,武昌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基本原则,努力构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走出一条推进基层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科学化的创新之路。今后,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武昌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定位,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责,以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科普益民为主要着力点,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为重要突破口,强基固本,创新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基层科普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把科普益民作为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着力点
    实施科普益民行动计划,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占总人口49.68%。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表明,2010年我国城市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86%。这就意味着,每100个城市居民中,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不到5人。而在本世纪初,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达17%。根据武汉市情和全市科普工作基础,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末,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9.74%。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发展定位,要求武昌区必须把科普益民作为重要抓手,在提升全面科学素质、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作出积极探索,走在全市前列。
    1.以满足民生需求为第一要务,实现基层科普工作群众化常态化。社区民生需求的多元多样多层次,要求基层科普多措并举,以实现基层科普工作的群众化、通俗化和经常化。近年来,武昌区坚持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科普活动,不断夯实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基础。如围绕“节约水资源”和“关注食品安全,促进公众健康,共建诚信家园”,举办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围绕群众关注热点,组织“百万市民学科学——食品安全进我家”、“百万市民学科学——健康生活进我家”、 “百万市民学科学——科技创新.美好生活”等系列科普巡展。当前,要开展全区社区科普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为提高基层科普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撑。要坚持“内容为主”,以满足基层群众需求为首要选择。在对象上,注重覆盖不同群体,进行分级分类分层次科普教育,如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获得有益的科学知识,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教活动,针对居民进行科普保健教育等;在内容上,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科技创新等内容开展活动;在手段上,要用好书籍、场馆等传统渠道,也要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渠道,开发成本低、效果好的科普展品,提高科普知识传播质量和效率;在方式上,要在采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推广科技体验、菜单式服务、咨询答疑等新方式,提高基层科普工作针对性。
    2.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基本前提,构建社会化基层科普服务机制。基层科普工作是服务民生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发挥党委政府的综合性指导、引导作用,要结合区情做好总体规划,推进基层科普工作从科协单打独斗向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大科普格局的转变。要完善对基层科普工作效果的督查考评机制,进一步细化基层科普工作考核标准,明确要求,落实职责,增加群众评价在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并注重考核成果的多元化运用。区科协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科普活动,形成基层科普工作的合力。
    3.以推动社会参与为发展目标,打造品牌化基层科普服务载体。推动基层科普创新发展,要改变过去的单一科普模式,向社会组织借智、借财、借人,吸引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加入基层科普队伍,增强基层科普的互动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市场化。针对基层群众对可视化、娱乐趣味性较强的科普产品的需求,与文化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多媒体科普视窗”,设计各类健康讲座、科普动漫等,推动基层科普从“小众”走向“大众”。运用手机、网络等开展科学传播与普及,形成基层科普借助新媒体以成本更低、内容更丰富的方式走入百姓生活的新模式。同时,在确保不影响科普主旨实现的前提下,将一些科普活动和科普项目委托给企业,允许企业适当做一些软性广告,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为重要抓手,开展常态化基层科普服务活动。当前,要对社区科普益民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对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规律性的理论提炼,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要推动科普益民活动与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大力弘扬“崇文尚志,敢为人先”的武昌人文精神,鼓励每一个武昌人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弘毅扬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始终保持抢先、争先、率先的发展激情。要加强融入式基层科普阵地建设,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要加大对特色突出、内容创新、成效显著、有较强示范作用的科普示范社区的支持力度,对社区科普企事业单位实行税收减免、政策扶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建立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二﹚把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作为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突破口
    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是健全完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发展,武昌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科普基础设施不足、科普展示技术手段滞后、科普教育功能有限、高端科普人才缺乏等问题,由此直接影响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当前,要围绕武昌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战略目标,立足现有基础,着眼未来需求,坚持政府主导和全社会参与、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武昌区科技资源密集的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工作实效,以加强科普设施建设、繁荣科普创作、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等为重点,稳步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1.加强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共建共享机制。科普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要进一步创新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式、内容和管理机制,在形式上,强调寓科普于娱乐、寓科普于旅游、寓科普于景观、寓科普于艺术,加强科普展品、展示内容和活动形式的研发,提高科普展览、展品设计制作水平和能力;在内容上,强调科学知识、科学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宣讲与传播,配合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的实施,建立一批专题类科普场馆,推进科普向休闲、旅游、文化等行业渗透;在机制上,把基层科普设施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强调多元主体共建理念,多渠道筹措资金,探索政府主导、社会资助、公共配套的投入机制;在管理上,在坚持公益性基础上实现透明化、规范化、市场化运作,增强开放性,突出人性化、集约化和特色化管理。
    2.加快基层科普资源建设,提升科普产品供给能力。科普资源是开展科普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的基础。近年来,武昌区通过组织编写各类科普读物和资料、整合现有科普信息资料等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公共科普资源。同时,动员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对公众开放,推动科普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工程。当前,要摸清现有社区科普资源现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加强基层科普资源建设的规划。要促进基层科普工作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采用市场机制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手段,推出一批基层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科普精品和专题栏目。要完善基层科普作品评价标准,制定基层科普创作奖励机制。
    3.发挥科普示范社区的引领作用,搭建基层科普创新平台。自2012年始,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旨在推荐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科普示范单位和个人。武昌区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后,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多措并举,认真贯彻落实《纲要》,不断巩固拓展科普示范区成果。为进一步发挥科普示范社区的引领带动作用,要精心组织实施社区科普示范工程,探索社区科普工作方式创新,在普及、普惠、联系、联合上下功夫,使社区居民广泛受益。要畅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网络传播功能,运用手机通信平台,建立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发布制度,让居民及时了解、掌握有关科技知识、最新科技成果和科普政策,全方位地加强科普知识宣传,为增强居民参加社区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创建更加宽广的新平台。
    4.促进基层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专业化科普人才和科普志愿者。在基层科普事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科普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普产品的创作与改进都对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需求。近年来,武昌区通过建立全民科学素质及科普工作“联络员”“组会员”等制度、成立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区科普志愿者分会等富有特色的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科普服务,同时促进了科普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当前,要通过科普人才建设机制改革创新,制定具体可行的项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育基层科普事业发展急需的人才。通过开展科教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社区科普学校、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活动,培养造就一批根植基层的科普人才。要把科普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良好道德风尚来提倡,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老科技工作者、离退休老教师、医务工作者等群体的作用,培养一批有专业素质,热心社区科普的科普宣传小组、科普讲师团、专家服务团、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形成群众性、互助性科普宣教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科普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机制,招募有专长的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在校学生等人才;通过健全科普志愿者活动台帐、科普志愿者档案管理、科普志愿者奖惩机制等,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

    5.建立基层科普能力建设监测和评估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科普能力建设监测和评估体系,对科普工作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估,是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题中要义,也是提高基层科普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手段。要以基层群众科学素质基准和科学素质监测指标的研究制定为基础,逐步建立基层科普监测工作网络,对基层科普资源、基础设施、基地建设、人才队伍、重大活动、政策环境、实施效果等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监测和评价,准确掌握基层科普资源的基本配置,全面了解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概况,为政府加强基层科普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要及时了解基层科普工作发展的动态、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推进政府对基层科普绩效作出科学评价;要建立基层群众参与科技问题决策的机制和渠道,为政府决策基层科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