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决策咨询成果

城才共进 武汉培养的百万大学生七成不愿留武汉——对武汉“百万人才”新政的执行效度的调查分析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4/30 17:11:24
字体显示:  【】  【】  【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上提出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标,武汉市把招才引智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复兴大武汉的核心竞争力来抓,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促成人才留汉。人才政策能否真正能吸引并留住人才最根本的取决于人才对象的意愿和行为选择。

为此,2018年6月至8月,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在汉大学生的政策评价和行为选择进行调查,此次调查涉及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18所武汉市内不同办学层次的应届毕业生475人、访谈29人。从调查数据来看,武汉人才新政的实施对在汉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成效显著。不过,当前在汉毕业生留汉的政策效度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优化武汉“百万人才”新政的执行效度。

一、武汉市人才新政的成效与满意度

    人才新政切合毕业生“痛点”,成为人才吸引良方。

(一)政策成为毕业生留汉吸引点

人才新政实施以来,大学生留汉人数激剧增加。2017年武汉市实现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分别是上年的2倍、6倍。全市已办理落户的14.2万大学毕业生中,本省占比71.9%,外省占比28.1%。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36%的大学生对武汉市人才政策中提供保障性住房最为满意,其次是大学生落户政策(占28.7%),最低工资保障以及便捷的落户手续分别居第三位和第四位。大量外地生源毕业生留汉意愿增加,49.59%人认为留在武汉就业落户的吸引力在于实行的人才新政,其次是发展空间大(45.04%)。

(二)毕业生最关注收入与就业问题

当前人才新政的着力点在于大学生的就业、收入、住房和落户问题,与此同时调查显示53.31%毕业生认为倘若留汉最重视收入,其次是就业(26.03%),两者相匹配。原本有47.4%的调查者表示不愿留汉,在大致了解政策信息后此项比例下降至不足四成。

(三)武汉等新一线城市更具竞争力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近半数(48.55%)人钟情武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较一线城市高出14.53%;新一线城市的发展前景(54.75%)和优惠政策(20.45%)是主要的吸引力来源。

二、现行人才政策的局限

武汉的人才新政在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留汉工作落户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也发现,只有19.20%的大学生选择在武汉落户和工作,而39.87%的选择既不在武汉落户,也不在武汉工作,27.43%的表示在武汉工作但不在武汉落户,近70%的大学生不愿意落户武汉。

(一)就业空间与公共服务水平是制约大学生留汉的首要因素

我们通过计数交叉比对发现,城市就业空间及发展潜力相较于就业优惠政策在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时有更显著作用。在城市属性的重要性评分中,就业及发展潜力得分3.77(5份制),城市公共服务得分3.67。同时七成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武汉就业形势严峻,39.88%人认为武汉市薪资水平低于预期。在择业中大学生普遍看重工资薪酬、晋升机会、公司福利和工作环境,且不少受访者表示在汉优质企业相对较少,招聘岗位难以与自身专业对应。就业相对困难以及薪资水平不高是影响毕业生留汉的一大因素。

(二)生态环境和文化包容度影响大学毕业生城市就业选择

调查发现,47.47%毕业生离汉的原因是“没有城市归属感”,占比第一。同时数据显示,36.92%毕业生表示“对武汉有一点归属感”,另外36.08%毕业生认为他们“感觉自己是外地人”。武汉市的大学生拥有量居国内第二,外地生源大学生居多,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弱化将大大减少人才留汉的意愿。

(三)大学生人才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知晓率不足

知悉政策内容是政策影响个人意愿和行为选择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政策知晓度越高,政府(就业促进)政策绩效的公众评价越高。据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仅有44% 的大学生部分了解武汉市人才新政的政策内容,有34%毕业生完全不清楚武汉市人才政策。

                                                                                                                           

(四)武汉人才政策的优惠力度与执行力度仍不够

15.5%的大学生认为武汉市人才“政策优惠力度不及其他城市”,因此不选择定居武汉。22.93%的大学生认为武汉人才新政施行效率高,六成以上大学生表示武汉的人才新政施行效率不高,落户仍有不少阻力。如武汉推出针对大学生的公租房,不少大学生提出,公租房申请手续复杂,保障性住房供给数量有限,且位置较偏,同时落户才可享受优惠的门槛条件也不能满足部分大学生的需求。

(五)大学生教育与就业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不够

有44.09%的大学生认为毕业生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较高,择业挑剔;而有43.67%的大学生则认为大学毕业生缺乏经验,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还有40.93%的受访者认为学科培养与专业与实际需求脱节,当前企业更多需求专业技术人才,而本科全科性毕业生不能满足需求;此外,有36.92%人表示就业信息不充分,31.65%人则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了解不够”。

(六)现行人才政策的公平性受到关注和质疑

武汉市人才新政根据人才培养成本及技能差异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但是,也有51.69%的大学生表示相对于硕士生、博士生等人群,政策给予本科生群体支持力度较小,即认为不同层级的人才支持力度差距较大,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同时,70.89%的大学生认为现行人才新政对农民工等少数弱势群体存在“一些歧视”,少部分(6.54%)大学生甚至认为“有很大歧视”,有违政策的公平和公正。

三、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的若干建议

经上述研究,可以发现武汉市“人才新政”仍存在一定局限,为了进一步提升武汉市人才吸引力,打造现代人才“磁场城市”,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

知道和熟悉政策内容是政策影响个人意愿和行为选择的前提条件,现有的研究也表明,政策知晓度越高,政府(就业促进)政策绩效的公众评价越高 。从政策对象的信息获取渠道来说,当前近79.11%的大学生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了解政策信息,其次是同学朋友介绍(38.4%)。目前武汉人才新政主要通过新闻媒体推广,招才局设立微信公众号传播政策信息,然而公众号的关注度有限,阅读量较低,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应进一步加大人才新政的宣传力度,完善政策沟通渠道,针对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优选渠道,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扩大手机媒体网络等途径的宣传,同时充分发挥各大高校等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宣传作用,扩大政策的知晓度。

(二)简化行政手续,增强政策的执行力

人才政策涉及住房、户口、岗位及最低工资保障等多项内容和多个部门,政策执行力是推动、监督和保证公共政策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推手。因此,需要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简化行政手续,同时,加大住房优惠、安居保障以及岗位补贴等政策和资源支持。

(三)改善人文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不少在汉大学生离汉的原因除对武汉气候环境不适应之外,最主要的因素有“缺乏认同”“工资水平低于预期”“房价难以接受”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等。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住房保障和政策优惠,改善人文和生态环境,尤其是加强武汉文化及品牌宣传力度,组织多层次多类型的学生交流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联系,扩大城市开放性和包容度,增强大学生对武汉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政校企协同,完善城市人才留用体系

人才留汉目标的实现涉及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多方主体,然而政校企之间仍存在分散和不协调的状态,缺乏有效的协同。调查显示,毕业生定位不合理、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以及学科培养与专业与实际需求脱节、就业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武汉市毕业生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应强化政校企协同,学校提供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企业提供更多实习与实践机会,政府做好沟通桥梁与合作纽带的角色,完善城市人才留用体系,使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有效对接,借助多元主体力量合力留人。

(五)扩大人才支持面,保障政策公平性

公平是公共政策的重要价值向度,也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要求。当前的人才新政既考虑到人才的多样性并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但据调查,51.69%的大学生表示相对于硕士生、博士生等人群,政策给予本科生群体支持力度较小,即认为不同层级的人才支持力度差距较大,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同时,70.89%的大学生认为现行人才新政对农民工等少数弱势群体存在“一些歧视”,少部分(6.54%)大学生甚至认为“有很大歧视”,有违政策的公平和公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需要考虑人才的需求和城市整体发展,也需要关注社会整体的公平与利益,扩大人才支持面,兼顾多方利益需求。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人才新政的实质是通过政府公共政策,提供政策性福利以增强城市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当前武汉人才新政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和留汉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城市经济发展所提供的职业待遇与发展空间,市场在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中日益占主导和支配地位。不过,大学生的行为选择既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也不是单纯的政府吸引,而是受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影响。大学生能否留汉取决于他们对市场需求与空间和政府政策与支持力度的权衡。因此,在城市人才竞争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政府和政策的主动性和引导力,尤其是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的优惠力度,强化城市生态和人文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使武汉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首选之地。


建议人: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袁方成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项继权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贾尚栩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赖颖冰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许项静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本科生        王左戎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本科生        韦岳良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陈泽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