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黄陂区科普示范基地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者:scywtjhldcj      发表时间:2014/8/14 16:07:05
字体显示:  【】  【】  【

根据“武汉市科协关于做好2013年调研工作的通知”(武科协[2013]31号)文件精神,自6月初以来,我们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区多年来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情况,特别是自2007年开展“百万市民学科学——武汉市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计划”以来,我区科普示范基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并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区科普示范基地的发展现状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区传统单一的农村经济经营模式随之被逐步打破,以单纯的粮、棉、油种植和生猪生产,逐步向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为了做好示范引导工作,1986年区科协(原县科协)在姚家集街(原姚家集镇)八角门村开辟建设了我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该基地建设了一座300余平方米的科普培训大楼,近百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120余亩的林果渔类种养殖试验基地。通过大量推广板栗、李子种苗的科学嫁接技术、鱼类的立体养殖技术,让全村数百农户直接受益至今二十多年。但是后来随着科协组织机构的几次分分合合,客观上基层科协组织的职能作用受到了削弱,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也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先后颁布,我区科协组织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加强,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也重新焕发了活力。特别是自2007年武汉市科协开展“百万市民学科学——武汉市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计划”以来,我区各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截止目前,全区共建设了各级科普示范基地15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市级44个、区级31个、街(乡、镇)级76个。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着科普宣传培训、科普示范带动这两大职能,经营内容覆盖了农业种植、养殖两大类,数十种产业,直接示范带动区内外农户2万多户,受益群众达10余万人,创年产值近10亿元。

二、科普示范基地在助推都市农业中的显著作用

1、有力地促进了《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落实。

各级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为我区科普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抓手。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内容涵盖面广、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面大,较好、较全面地体现了《科普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宗旨,较好地实践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根本方针。

2、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以武汉市木兰小泉山肉牛养殖科普示范基地为例,该基地在2004年创立前,肉牛养殖在该乡只有不足1000农户的小规模,且户平不足2头,品种落后,在市场上也只是“提篮小卖”。但在2007年市科协授予该基地为“武汉市科普助推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后,肉牛养殖如遇甘露,迅猛发展。一是筹资80万元,建立了8个肉牛人工授精站,大量引进当今世界上最优良的“夏洛莱”、“利木赞”、“西门塔尔”等黄牛品种的精子,与当地传统品种母黄牛进行杂交,而生产出肉质好、生长快、效益高、优势强的新品种黄牛。二是肉牛饲养量大幅提高。2004年全乡肉牛年存栏量为1200头,至2010年增长到6000余头,目前已跨出该乡,发展到了周边3个地市,10余个街乡镇,6000余养殖户,年存出栏量已过万头。三是产业化建设已初具规模。该基地于2010年投入2000万元,兴建了一座年加工肉牛2万头的现代化大型肉牛深加工厂,2012年创年产值2000万元,预计2013年可创年产值5000万元。该加工厂的兴建,既解决了基地养殖农户肉牛销售的后顾之忧,又进一步促进了基地肉牛产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区各级科普示范基地,80%以上已成为区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真正成为了我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力军。

3、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一般每个基地都聘请了多名专、兼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同类行业中其技术优势是十分突出的,由于大量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无论从其产业布局,设施配套,还是产品的精心打造,质量的提档升级,均比其它一般种养户都要明显高出一筹。由此而生,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都大幅提高,特别是直接增加当地农民的就业门路,也同时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如武汉市农乐红辣椒科普示范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基地规模由300亩发展到了3000多亩,直接带动当地种植农户500多户,以前农户种植粮食等其它农作物,亩平年收入约2000元,种植红辣椒后,亩平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增长了5倍,户平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武汉木兰天潭特种养殖科普示范基地,以前养殖常规品种生猪,经济效益一直不太景气。通过引进特种养殖技术,将原种野猪与本地常规品种生猪进行科学的杂交后,而产生出特种野猪品种,其效益成倍增长。按每头生猪重250斤计算,常规生猪生长周期一般为8个月,每斤约8元左右,每头总收入约2000元,日平收入8.33元;特种野猪生长周期一般为15个月,每斤约25元,每头总收入约6250元,日平收入13.88元,特种野猪比常规品种生猪每日增收5.55元。目前该基地已带动周边养殖农户40余户,年养殖规模1200多头,户平年出栏30头,户平年创收18万多元,比常规养殖每头年增收2000余元。

4、有力地提升了基层科协组织的工作地位。

自从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除了各农业科普基地的经营者外,我区各街乡镇、区直部门的许多干部群众,纷纷上门寻求区、街(乡镇)科协组织的支持,积极参加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行动。这种现象在以往是很少见的。以往人们认为科协组织是个弱势群体,是个“清水衙门”,没有几个人主动上门找科协。时过境迁,科协与过去相比,地位在发生变化:找科协的人多了,不理科协的人少了;想调科协工作的人多了,瞧不起科协的人少了;帮助科协的人多了,疏远科协的人少了;表扬科协的人多了,批评科协的人少了……总之,通过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这个平台,各级科协组织的地位已明显得到了提升。

三、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在武汉市科协组织实施的“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计划”的直接推动下,我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我区都市农业发展,促进“生态黄陂、富裕黄陂、和谐黄陂”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在地域分布上还不够均衡;科普示范基地的多样性还不够丰富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科普助推都市农业毕竟是科协系统一个推进时间不长的品牌工作,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为了进一步把这项惠及广大农户的科普工程推广好、发展好,特提出几点粗浅看法和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认识。

我们要从发展大局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加快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既然是全面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具体体现,那么我们就要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局来正确认识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就要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来提高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本地的年度线绩效考核目标,同时逐年加大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资金的财政投入,用“硬”手段促进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2、进一步加大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

自2006年以来,国家、省、市以及各区、街乡镇科协组织为了加快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但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优惠政策在有些地方还只是挂在墙上,堆在办公桌上,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许多农户尚不知晓,让这些优惠扶持政策在基层大打折扣,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科协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可以借助各级科普宣传平台,各项科普活动,广泛宣传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优惠扶持政策,让这项惠民工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3、进一步加大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

多年来,各级科协组织会同财政部门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对各级科普示范基地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自2007年以来,各级制定的扶持优惠政策内容大都有所调整,但是资金标准却一直未变。由于物价上涨,贷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7年前的扶持资金标准已逐年贬值,到了目前已大打折扣。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本在逐年增加,原有的资金扶持力度已逐步削弱了它“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客观上讲,已降低了优惠政策的吸引力,降低了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各级科协组织和财政部门,要重新协调资金,提高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补助标准,使之重新焕发应有的活力。

4、进一步加大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者们的培训、交流力度。

    从我区目前实际情况看,每个科普示范基地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各基地之间互补性强。如果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势必会发展更快,效益更高。因此,建议各级科协组织,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科普平台优势,对各级科普示范基地的负责人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高端的职业技能和科技创业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相互交流活动,以便他们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进一步做大做强各自产业,让我区乃至全市的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真正走上良性的、快速的发展轨道。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