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对策研究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6/1 19:31:12
字体显示:  【】  【】  【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学组织、有效管理科技工作者及其科技成果是科协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国对于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的重视由来已久,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表现尤甚。自中共中央1977年9月发布《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因文革中断的科协及所属学会开始恢复工作,科协开始了对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正式提上日程。1979年9月,中国科协第一次工作会议指出,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可以认为,这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奠基之年,由此至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结构与形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1980年,中国科协二大通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标志中国科协的规范化、制度化。1986年中国科协三大、1991年中国科协四大、1996年中国科协五大都讨论并通过了中国科协的性质,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中国科协四大、五大和六大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均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工作要放在突出位置。

自1982年以来所召开的数次中国科协全委会上,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均十分受到重视。1997年中国科协五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中国科协要努力成为“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国际民间交流主要代表、科技工作者之家”(即三主一家)。1999年时任主席周光召在五届全委会上指出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2005年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全委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科协的工作定位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即“三服务一加强”。

2007年1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贡献的若干意见》提到,各级科协组织要努力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党委政府之间建立起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千方百计构建科技工作者之家。2008年12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科协50周年时发表了《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讲话中讲到: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就业和流动趋势日益多样化,结构和分布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这就对科协组织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提供好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2010年6月8日,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中国科协人才与调宣工作会议上讲话,突出了做好人才工作和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工作。

不难看到,从1979年的定位至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尽管时间不长,但在科协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与此同时,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是以实体之家的形式,在全国蓬勃发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协信息化的发展,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踏上了信息之家的建设,实体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踏上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阶段。2002年1月22日,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台在中国科协六届二次全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改进和探索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方式方法,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建“家”,方便与科技工作者的经常性联系。网上科技之家是全球信息化不断深化、科协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此后至今,网上科技工作之家的建设得到了发展,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建立了“网上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例如:中国科协建设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整合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等信息资源,打造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全国各级科协、学会、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信息服务与学术交流的平台;南京科协建设的“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网”创造了“一网三平台”,即科技社团信息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协网上服务平台,成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网上信息家园。此外,上海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山西科技工作者之家、长春科技工作者之家等网站也以独立网站的形式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网上科技家园平台,有些省市科协虽没有专门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也在科协官网中设置了相应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栏目。

2016年中国科协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纽带和情感家园,加强建网、管网、用网工作,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科协各级领导实名上网,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和呼声,提供政策服务。这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重要政策导向,引导着全国网上科技工作之家建设的具体实施,对于地方层面的建设提到了导向作用。

武汉市科协早在1984年就开始了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工作。1984年,武汉市科协转发省科协《关于协助党委认真检查一次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情况的通知》后,就开始了早期的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同年4月,开展了对市科协及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理事会,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并且为落实科技工作者政策做了很多积极工作,对科技工作者在政策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受到了科技工作者广泛好评。在此后几十年的“建家”工作中,武汉市科协在促进人才合理安排使用和流动,改善科技工作者工作、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做了很多实事。这一阶段,科技工作者之家主要是依托科协的实体之家,在科协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武汉市科协也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由此开始带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

武汉市科协在1998年创办了门户网站。利用门户网站,武汉市科协积极搭建武汉市科技信息的交流平台、传播平台和科普信息普及的网络平台。至2006年,科协系统建设了“青少年科普”、“黄鹤在线”等6个科普网站,于2007年开通“武汉市科协网站”,2009年开通“武汉市全民科学素质网”和“武汉市都市农业科普网”、2010年开通“科星网”。在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上,近年来武汉市科协也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举办主题鲜明的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2007年始编发《科技工作者建议》,2009年创刊《院士专家建议》,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全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加强宣传和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以来先后设立“武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奖”、“武汉青年科技奖”、“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编纂出版《江城院士风采》等。目前,武汉市科协网站开设了“科技工作者之家”栏目,从党建工作、文明建设、建言献策、表彰奖励、科技工作者维权、老干部活动、继续教育几个方面提供信息服务。

目前看来,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在全国已经启动,并形成了不同的建设风格。例如,武汉市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在网站上建立党建工作、文明建设、建言献策、表彰奖励、科技工作者维权、老干部活动、继续教育等专门栏目的形式进行信息服务;“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网”建设成为“一网三平台”,即科技社团信息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协网上服务平台,成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网上信息家园;沈阳市科协在科协网站下搭建了“企业技术需求服务平台”、“产学研服务平台”、“科技人才信息平台”、“科技思想库调研课题申报平台”以满足不同领域科技工作者需求;广州市同沈阳市类似,依托于科协网站搭建“科协项目申报平台”和“科协专家库”、“科技政策法规”、“科技工作者建议”、“科技工作者热线”四个版块,构成一平台四版块的模式。此外,还有各个省科协、市县级科协也存在不同的做法(详见本报告第2章)。粗略浏览上述网上科协工作者之家的建设不难发现,虽然都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建设,但各个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方式均存在差异,涉及内容版块也不相同,有无互动设计也不相同。现有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栏目设计是否存在缺陷?究竟哪种栏目设计更适合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要求?如何设计并优选列入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内容?如何体现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以及公众之间的互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涉及到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功能定位问题,也涉及到具体的建设问题。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没有比较规范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案。因此,如何在借鉴全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认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功能定位,系统研究其建设规划,并形成便于实践操作的方案,将武汉市科协建设成全国首屈一指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是一个值得系统地研究的课题。

2.研究意义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互联网+”异军突起,各行各业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如何抓住新技术机遇,探索“互联网+行业服务”新模式,是各行各业正在探讨的重要课题。

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不仅是信息化发展、深化的产物,也是互联网+科协发展结果。借鉴全国科协系统已有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经验,结合武汉市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现状与需求,推进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深入发展,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公众提供更为便捷高质量的服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总体上看,该课题首先具有针对于科技工作者的实践价值,其次对于科协组织的实践价值。

(1)对于科技工作者的实践价值。科技工作者是科协活动的主体群体,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主体。通过搭建网上之家,能够加强科协组织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建立科技工作者的网上精神家园,塑造情感纽带,借助信息化载体、移动终端进行网上科技工作者交流、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有利于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更便捷地获取科技信息、接受科技服务、办理科技事务、加强学术交流,完善科技工作者与科协联系的线上渠道。通过网络渠道的信息交流、服务方式,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极大地提高科技工作者关注科技工作动态、参与学术交流、建设科协和谐家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效地增强中国科协及其所属科技团体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

(2)对于科协组织的实践价值。科协组织具有管理的智能。完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进一步推动科协网站建设、科技资源整合、科技知识传播的同时,通过打造功能齐全、资源丰富的网上家园,使得科协组织具备更强的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能力。通过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与完善,可进一步使科协组织信息化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信息共享,加快科协组织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信息流转,为不同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更加便利的平台。

(3)对于大众的实践价值。通过搭建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在提升科协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工作者之间交流的同时,通过提高科协的科学传播能力、服务水平,可以加强科协工作的宣传工作,推动科普信息化、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于引导广大公众理解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本课题研究是在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国内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基础,与网上武汉科技工作者之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网上武汉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方法,从定位、栏目设计到实施,从栏目形式到内容,为建设武汉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提供建议和参考,从这个意义上看,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推动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由此科学地搭建武汉科技工作者交流的桥梁,形成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公众的良性互动,将大大提升科技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市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技创新一直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作为科技创新中的核心,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自从科协成立后,国内关于科协组织、科协建设、科协人员等方面的研究便开始了,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例如,关于国外科协考察、科协期刊研究、科协会议综述、科协责任、科协发展、高校科协组织等,成果比较丰富。总体看来,这些成果主要还是集中在实体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层面。

从网上科技工作者角度进行考察,随着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在相关会议和讲话中强调要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要思想的落地,各地的科协相继在实践工作中打造全新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由此带动了学术界的研究,形成了有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在CNKI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和分析发现,如果以“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如果以“科技工作者之家”为主题进行检索,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深入研读研究相关成果的内容发现,后者的研究成果中,大部分研究成果涉及到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研究,或者本身就是专门研究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成果。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目前国内关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实践研究。目前对于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实践案例研究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的行政等级划分为省、市、县三级,本报告以此为序进行综述。

在省级层面的研究中,姜晓凌(2012)论述了上海市在科协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李克平、魏名邦(2010)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甘肃省科协开展“建家”工作的举措,包括提高思想认识、构建人文环境、扩大成果转化等。郑如光(2010)总结了福建省科协打造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中在发挥组织职能、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和措施。

在市级层面的研究中,王秀清(2000)对营口市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指出了其在意识、服务、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纪顺俊(2013)通过走访调查了常熟市企业“科技人员之家”建设的总体情况、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吴吉红(2007)对三明市科协“建家”工作进行了回顾,并从宣传力度、服务意识、科技工作者的地位、科协组织机构和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策略。

在县级层面的研究中,廖建文(2013)以将乐县“老科技工作者之家”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其在宣传活动、项目品牌化、开发人才资源、科技工作者资格认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徐杏菲(2000)介绍了椒江区科协网上建家的情况,其网站包括了“科技政策”、“科技论坛”、“科普知识”、“科技之星”等模块。艾洪顺(2001)论述了怀远县科协在标准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为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所做的工作。

2.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对策研究如何打造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一问题也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张利华(2013)认为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应该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出台意见、统一规范,健全组织、增加投入,搭建平台、拓展服务,合理引导,加强活动。马迪(2012)从内外部两个层面论述了促进科协建家活动的保障措施,内部层面是加强科协的自身组织建设,外部层面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天津市科协“新形势下科协建家研究课题组”(2009)则撰文论述了加强新形势下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八大平台,即学术交流平台、数据及设备信息平台、科技成果展示平台、法律咨询及维权平台、生活信息指导平台、宣传平台、继续教育平台和关系互动管理平台。王景林(2001)提出了企业科协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的完善策略应该包括制定建家细则、定期检查考评、研讨交流经验。邹志强(2000)论述了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需要遵循的原则、应该增强的意识和需要制定的衡量建家工作的标准。

3.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研究。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科协工作也不例外,在这种机遇的促使下,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成为科协工作开展的内容。韩宁(2003)从网站架构设计、技术实施、网站上传及维护效果、系统特点及运行效果四个方面对仪征化纤公司科协的网站进行了系统论述。朱泽华、郑绍安(2004)以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科协网站为研究对象,从内容的选择与定位、网站的推广与宣传、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协网上建家的策略。徐瀚文等人(2016)撰文提出建设科技工作者数据库是开展“网上科协”、“建家交友”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并从数据库的功能定位、数据库的建设路径、数据库的开发应用三个方面指出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平台。

综述上述研究成果发现,21世纪以前,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体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研究;从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普及及其在科协信息化背景下各级科协组织的运用,国内关于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呈现以下不足:

第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对各地科协建家活动进行介绍,缺少理论的总结;

第二,在部分理论研究成果中,对于当前科协建家的问题总结十分片面,集中在意识问题和组织问题两个方面,提出完善策略也较为宏观,针对性不强;

第三,已有的研究成果无法回答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栏目设计、形式到内容中,哪些更适合于或更容易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组织者、参加者以及公众所接受。

归根到底,已有的研究成果直接针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数量很少,提出和分析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问题的非常少见,针对当前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栏目、形式、内容以及互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没有见到。尤其是,针对武汉市科协的专门研究,截止目前,尚未出现。因此,如果从当前互联网+出发,总结国内已经出现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经验的基础,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问题与策略进行全方位探讨,并针对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提出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以便优化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并将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成为全国标杆性的“网上之家”,为全国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非常现实的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文献调研。以“主题=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or“主题=网上and科协”为检索表达式在中国知网中查找相关文献,从整体上把握当前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研究的现状,以及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发展现状,并且通过文献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他地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先进做法。

2.网络调查。查找网络资源、相关媒体报道等,对典型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案例进行分析,以此为借鉴,为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

3.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武汉市科协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政策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和城市的建设经验(重点是中国科协、上海等副部级以上城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探索新的路径。

(四)研究准备与实施

本课题主要分为前期调研、基础调查、策略分析、对策形成四个阶段,围绕“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主题展开调研。其中:

前期调研阶段,主要从文献资料中了解国内各个省、市、县科协关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研究现状。

基础调查阶段,对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武汉市科协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成绩和问题;同时,对其他省市(地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确定一些成功案例及其可以移植的成功模块(或要素)。

策略分析阶段,从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角度,对武汉市科协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进行策略探析与建设流程构建。

对策形成阶段:通过上述研究成果,概况总结阶段对武汉市科协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上述技术路线体现在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中,如图1-1所示。


图1-1 本课题研究框架图

 

二、国内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现状调查与趋势分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国内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现状的调查,有助于形成国内科技工作者网上建家的整体现状,从而为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案例调研

我国科协主要由国家各学会科协、国家级科协、省级科协、副省级科协、市级科协、县级科协、企业科协、高校科协这几个部分组成,本节总结选取各个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科协系统的网上建家实践成果进行客观地、简要地介绍,取其精华,以助力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

1.国家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国家级层面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现有的两个成果均是建立在2016年中国科协九大提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之后建成的,一个为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另一个为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猫SciMall)。

一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http://homest.org.cn),该网站框架建设分为首页、你说我听、学术交流、科技名家、创新创业、办事大厅、链接天下七个版块,通过不同的模块来满足不同的科技工作者的需求。

上述版块中,“你说我听”版块中含有主席在线、书记在线、全国学会在线、地方科协在线、科协改革进行时、科技建言、工作建议、呼声请求、科技博客、在线问答十个子版块;“学术交流”版块中含有科技要闻、会展赛信息、学术会议、科技期刊、资源在线五个子版块;“科技名家”版块主要介绍各自杰出的科技工作者,按不同类别进行划分,该版块对于学术规范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创新创业”版块主要是针对当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享全国创新创业实践成果,以及科协传统工作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网上的透明公开;“办事大厅”版块主要针对服务学会的工作,其中包含各类学会通知、学会学术项目管理工作及学会个人会员管理系统;“链接天下”版块为相关群团组织的网站链接。

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是一个整合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等信息资源,为全国各级科协、学会、科技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与学术交流的平台。

二是科猫SciMall。科猫SciMall(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是中国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中手机app端的一个平台,于2017年5月25日上线,建设目的是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提供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务。该平台只能通过智能手机app登录,并没有主机端。

科猫平台进入后一共分为推荐、资讯、政策、申办、智库、学术、科普、创新、交流、党建十个版块,可按照自己喜好更改版块排序,每个版块中均有相关政策、新闻、科普、党建等信息,分类明确。其中除了首页十大类版块外,还有一个独立版块科猫圈,科猫圈内框架构建类似于当前主流社交媒体,如百度贴吧,天涯论坛,qq空间等。进入其中可加入不同的兴趣部落,每个部落分类各不相同,完成身份验证后可以随意在其中发帖回帖,身份验证必须是学会会员、科协工作者、高校人员、企业工作者、媒体人这五个大类其中之一。在科猫圈中可如其他社交网络中一样随意发表信息供自己或其他用户浏览,并可以转载、评论和点赞。如科技成果类信息,科猫平台还提供成果转化服务,有需要的用户可在科猫平台中购买相应科技成果,购买方可在自己订单中查看已购买科技成果,供应方可在自己成果转化中查看。

科猫平台属于科协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在Web2.0模式下的积极探索,该平台本着“以人为本,提升服务”的原则,追求“更智能”、“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的服务目标。力求解决当下科技人员学术交流困难,学术会议系统不完善,创新创业机会少,知识获取不好找的难题。

2.省级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我国一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均设有相应的科学技术协会。当前,各个省级科协网上建家工作均有各自省份特色,除去部分省份正式网上建家工作还未取得正式实践成果外,大部分省份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大体上分为如下两种模式:

一是依托科协平台建家模式。大部分省级科协依托本单位科协网站上开设网上建家服务版块,不同地区省科协对网上建家服务项目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湖北省科协网站网上建家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平台版块中,该版块中整合有科技工作者站点调查、科协统计网络工作平台、科技创新源泉工程项目在线申报、优秀学术论文在线申报、晨光计划在线申报、青少年活动在线申报六个子版块。湖北省科协网上建家工作主要集中在项目申报上,在项目、论文申报方面,方便了科技工作者,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海市同样属于省级行政区域,其网上建家方式也是将网上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整合在科协网站中。早在2010年,上海市依托于科协网站平台,依赖上海市科普网技术支持,已经建成上海科技工作者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在企业、学会,科协组织覆盖范围早在2012年就已经实现了张江高新区“一区八园”和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区域内大学科技园科协组织全覆盖,但此后几年,该平台逐渐废弃,当时搭建的科技资讯、人才举荐、科技建言、继续教育四大版块如今后三个版块已经无法打开,整个网站大致在四五年前已经停止更新,反而在实体方面近期建设了“上海市科协一门式服务中心”。

二是独立建家模式。少数省科协网上建家功能与科协网站功能相区分开,单独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例如,河北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山西省科技工作者之家等。其中,山西省科技工作者之家是在中科协九大提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后建成的,版块设置类似于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在框架上满足了网上建家的各项服务要求,但截至目前为止,很多框架内并没有更新信息。河北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于1982年经河北省编委批准成立,隶属河北省科协技术协会,是全民所有制事业法人单位。河北省科协建设之初就专门成立下级单位专门进行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网上建家工作开始于2012年,网站主要服务内容有企业科协、司法鉴定、科技资讯、咨询协会、环境监测站、院士专家站、讲比活动、清洁生产这几项,框架上基本满足科协网上建家的功能要求,但是其中很多内容均已经没有后续更新。

3.市级科协网上科技工作之家建设。市级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实践方面的成果,课题组主要以我国除港、澳、台、京、津、沪、渝后剩下的27个省会城市为对象,通过网络调查方法, 27个省会城市中大部分都有对网上建家工作的探索,少部分市科协组织工作重心主要在科普教育方面,网上建家实践成果相对较少,如西宁、西安、昆明、呼和浩特的市科协是采取科协工作与科普工作相结合的模式。大部分科协已经开始了网上建家模式的探索,共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依托科协网站平台进行网上建家工作,另一种为建设的独立网站进行网上建家工作。

一是依托科协平台建家模式。依托科协网站平台进行网上建家工作模式的有长春、哈尔滨、沈阳、太原、长沙、广州、杭州、武汉市科协等。分析比较上述市的网上建家实践成果可以发现,不同市科协在网上建家的工作上发展不平衡。以武汉市科协网站中“科技工作者之家”版块为例,该版块中主要内容为新闻报道,起到科协办公透明化的作用较多,而在关系到服务科技工作者版块,如“科技工作者维权”子版块,其中内容最近一条发布于两年前,绝大部分发布于2007年武汉市科协网站刚成立时,并无实际作用。同样,哈尔滨、太原市科协也有着类似问题,其科协网站专门设有科技工作者之家版块,但只有框架,并无实际内容。长春市科协网站虽然名字叫做长春科技工作者之家,但是实际内容上还是以科协工作为主,其中网上建家实践活动均只有框架,无实际内容。

同样地,沈阳、广州、长沙网上建家工作主要依托于科协网站平台,但是在具体的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中,各自搭建了不同的服务平台。例如,沈阳市科协在科协网站下搭建了“企业技术需求服务平台”、“产学研服务平台”、“科技人才信息平台”、“科技思想库调研课题申报平台”,以满足不同领域科技工作者需求。广州市依托于科协网站搭建“科协项目申报平台”和“科协专家库”、“科技政策法规”、“科技工作者建议”、“科技工作者热线”等四个版块,构成一平台四版块的模式。长沙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以二维码形式放在其科协网站上,但是通过扫描进入后,长沙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实际上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关注公众号会将最新科技、政策动态推送至手机,并且可通过公众号平台发布科研成果需求或进行学术交流。杭州市网上建家工作也主要是依托于科协网站平台,但是杭州市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分别建设了实体的杭州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杭州市科技咨询中心两家隶属于科协系统的事业单位,并都建设有相应的网上服务网站,直属于科协管辖的部分为杭州市科协学会在线服务平台,杭州市网上建家工作实际上由杭州市科协以及其下属两事业单位共同完成。

二是独立建家模式。省会城市中,单独建设有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的案例仅仅只有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网。

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网在网站框架结构上类似于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与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不同的是,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分为科技社团信息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协网上服务平台三大平台,网上建家工作依托单独建设的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网整合三大平台而完成。这三大平台均需要注册审核,对科技工作者不同类别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并且各个平台均有信息技术公司技术支持。

4.县级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我国目前除去港澳台地区外一共有285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县级科协发展相较于市级科协发展更加不平衡,部分县级科协目前都还没有自己的科协门户网站,但有的县级科协很早就开始了网上建家工作的探索。

浙江台州椒江区科协早在2000年时就开始了网上建家的探索,其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依托于科协网站建设,其中包括“科技政策”、“科技论坛”、“科普知识”、“科技之星”等模块。局限于技术和成本原因,探索价值大于实践成果。2000年中国网民数量仅2250万人,上网模式为电话线+“猫”,14.4K-56K,资费1分钟一元。但是将“家”建在网上有着几点传统模式建家所比不了的优势:一是活动信息发布在网上更容易被科技工作者获取。二是电子信箱等服务收集科技人员情报、建议较传统模式更便捷。三是传递政策更为迅速。四是对于科技人员的管理与服务较传统模式覆盖面更广泛,理论上只要是互联网覆盖的地方,都可以迅速的收发信息,以便管理。浙江台州椒江区科协早在2002年时,网站已经建成六个一级栏目和三个专题栏目,主要解决科技工作者维权活动、咨询问题。与网上建家同时进行的还可以见到其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深化建立,如打破学会局限,建立俱乐部;联合律师事务所开通维权咨询热线,帮助科技人员维权等。由此可见,早期网上建家在功能上并不比实体建家的效率高,在探索网上建家的同时实体建家也在深化发展。但是截至目前,椒江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功能版块部分已经从网站中删除,剩余的版块大都也早就停止了更新,仅剩科普知识版块还在继续运营。

整体看来,尽管没有明确的统计,但县级科协仍以实体之家为主,部分县级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也在建设之中。和省级、市级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相比较,县级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主要栏目大部分和上级市科协的网站较为趋同,具体使用环节中,很多县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版块无法打开或版块无内容或版块内容更新较慢,更新的主要内容大都为介绍优秀科技工作者。

5.企业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6年,我国企业科协数量为26945家,企业科协是企业管理层联系科技工作的纽带,直接关系到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服务科技工作者在企业中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科协网上建家实践工作开展很早,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代表性的案例有:仪征化纤公司科协从网站架构设计、技术实施、网站上传及维护效果、系统特点及运行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科协网站建设,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科协从内容的选择与定位、网站的推广与宣传、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科协网上建家的策略。

企业科协早期网上建家工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有着类似的建家基础,首先,中国石化集团巴陵分公司和仪征化纤公司均已介入互联网,公司内部建成内部局域网,网络条件良好。其次,企业内部信息流的数量空前加大,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长,因此,对及时反馈、传递信息有了新的要求。

整体来看,企业科协主导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成果,无论是实体之家的建设方面还是网上之家的探索方面,基本都集中在2005年以前。2005年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全委会议提出落实科协系统“三服务一加强”方针后,企业端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转移到了党和政府领导的各级科协手中。但是企业科协早期在网上建家的探索实践中,无论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架构设计、技术实施还是运营方式上都有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成果。

(二)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取得的成绩

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于起步较晚,进展并不明显。近年来,随着国家领导人在各种会议和讲话中强调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要性,各地开始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工作有了更多的重视,各级科协已经开始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探讨网上建家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概括起来,这些成绩主要包括:完成了科协网站建设、完成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建设、搭建了网上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Web2.0环境下服务科技工作者模式探索。

1.和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并行的科协网站建设。推进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科协网站建设是基础。根据当前已有的网上建家成果,很大一部分网上建家的工作依托于科协网站平台,科协网站传播公开最新科技政策、科协相关工作,和网上建家工作互相补充。

目前,我国上至国家级别下至省会城市级别科协,所有科协均建立了相应的门户网站并且可以正常使用,相当一部分的科协网站在承担正常的科协工作发布外,还以此为平台或多或少的承担了部分服务科技工作者功能。

2.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专门网站建设。部分地区科协将机关工作和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相分离,在已有科协门户网站前提下单独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有针对性的对科技工作者进行服务。

在国家级层面,中国科协专门创立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省级层面,湖北、上海、山西省科协专门成立了山西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逐渐形成了依托网站或独立建设网上之家的模式。市级、县级层面以及企业层面,也有不少科协机构建立了科技工作者之家网。

3.网上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的搭建。科协门户网站或者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深入的与科技工作者互动或是主动了解其诉求解决其问题方面并达不到需要的效果。基于以更好的服务科技工作者为目标,部分地区科协寻求技术支持,专门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更加专业直接的服务科技工作者。

南京市科协建设的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网站上核心服务功能集成于“科技社团信息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协网上服务平台”三大平台,依靠平台,科技工作者参与度更高,减少了科技工作者在寻求服务时花费的时间,提高科协服务效率。

4.Web2.0下网上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探索。2017年5月25日,中国科协推出了其科技工作者之家网上服务平台科猫。科猫和传统意义上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又有着新的不同。首先,科猫平台作为一个智能手机端的app应用只能通过智能手机使用,另外其服务方式也与传统模式网上建家提供的服务不同,科猫app内科技工作者可以自由的发言,自己选择自己想获取的信息。与传统模式的网上建家服务模式比起来,科技工作者在科猫平台的参与度会更高,并且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与科猫平台类似的还有长沙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其搭载在微信公众号中,通过公众号功能版块来满足科技工作者的各种需求。

较之传统模式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Web2.0下通过app和微信公众号,用户参与度高,互动性好。

(三)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区域差异大。服务科技工作者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需要统筹规划。中国科协下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关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内容,仅仅提及了要做什么,例如“打造科技工作者之家”、“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工作模式”、“科协领导实名上网,直接听取建议和呼声,提供政策服务”等,并没有述及建设方法,也没有建设规划、建设标准,这给各地具体执行带来了困难。

从科协机关部门职能来看,科协内部机构目前很难界定出一个负责网上建家工作的部门。从建设内容看,网上建家工作不但涉及科协系统的信息化工作,还涉及到学会、宣传等部门的工作,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与职能划分,建设主体不容易确定,建设后期维护过程也容易产生各部门间不协调的状况。

从目前实践结果来看,《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发布至今,有的科协开始了相应的网上建家工作,不同地区对于网上建家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发展的形式不同,所取得的效果差别也很大。例如,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和山西科技工作者之家比较,同样是单独建成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山西的仅仅只有一个大的框架模块,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已经搭建好了“一网三平台”,并且开展了平台使用培训,已经取得了服务工作的成果。全国层面来看,地区差异更加明显,对科技工作者重视的地区,网上建家工作已经成为一项既定工作,而有些地区还没有开始网上建家的计划。

2.运行维护不足,更新不足。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运行属于信息化建设范畴,需要足够的资金运行维护。从武汉市科协网站公布的决算看,武汉市科协资金主要用于科学技术和科学普及方面,在信息化建设以及维护网上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预算不足,导致了武汉市科协网站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版块中有很多子版块内容在近两年多的时间里没有更新。因为同样的原因,上海科技工作者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基本废弃,不少版块超过五年没有更新,搭建的平台已经无法使用。

3.网上服务工作方式单一,内容贫乏。网上服务科技工作者模式从出现到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截止目前为止,大部分科协网站建设中都留有网上建家版块,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在网上建家模式探索过程中,大部分地区处于一个生搬硬套过去实体建家经验的方式。

以武汉科协为例,武汉科协依托于科协网站为平台,网上建家工作的探索起步很早,早在2007年武汉市科协门户网站建立之初就已经建设了专门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版块,版块内子版块设定与过去实体工作者之家建设工作一致,内容上也只是将实体建家中的工作成果变为电子版发布在网站上,最近更新较多内容也主要以党建工作为主。武汉市科协网站上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仅仅只是把旧成果换了新方式展示,并没有取得实际的网上建家工作成果。全国来看,很多地区都有这样的状况,还有些科协在科协网站上仅仅只有一个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框架,甚至都没有实际内容,如哈尔滨市科协。

4.科技工作者参与度不高,互动不足。除中国科协科猫和长沙科技工作者之家微信公众号外,其他地区科协在网上建家工作中主要还是采用以科协网站为主,以数据、信息为核心,将数据、信息放在网站框架内供科技工作者自行查阅的模式,缺乏互动,科技工作者的参与度不高,认可度较低。

5.同质化趋势比较明显,特色缺乏。省级、市县级乃至企业在建立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同质化倾向,也就是栏目设置比较接近。以影响力较为广泛的省级和省会城市科协为例,山西省科技工作者之家在网站架构上和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几乎没有区别。其他地区科协依托于科协网站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版块在功能上也大都相同,主要是“科协项目申报平台”、“科协专家库”、“科技政策法规”、“科技工作者建议”等几个科协的常规服务项目,各地的特色上并没有很明显的凸显。

县级科协的同质化趋势更加的明显,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内共80个县级行政区划,除小部分科协没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外,大部分都有其门户网站,在其科协网站上涉及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内容版块中除打不开链接的网站外(例如枝江市科协)绝大多数的县级科协网站服务科技工作者版块中的内容都是介绍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宣传内容,十分雷同。

(四)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趋势分析

从科技工作者之家发展的历史来看,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始于1980年中国科协二大后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这是最初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阶段,科协系统明确自身定位,成为领导学会的群团组织,工作重心为团结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当时科技工作者主要集中于各大学会,因此,早期的建家工作主要针对学会。早期科技工作者之家负责工作:发挥科协纽带作用,分层分级与科技工作者建立广泛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如争取福利、听取意见、维护权益、组织学习等;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如开展科技立项、技术承包,聘请专家学者开展咨询服务,推进实施“金桥工程”等。早期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以实体建设为主,发展十分迅速,受众面广泛,通过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来满足科技工作者的需要。

第二阶段,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科协建家工作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科技工作者人数不断增加,建家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早期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时期人的生产生活跟单位紧密相连,科技工作者都被圈在所属的单位内,学会成员构成简单,基本在同类型单位中,科协建家工作可直接依托单位,有形直观,简单易行,效率很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工作者大量涌入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并且身份复杂,按照传统方式的建家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此外,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科技需要根据信息化发展的形式进行变革。2002年,中国科协六届二次全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提出了改进和探索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方式方法,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建“家”,方便与科技工作者的经常性联系。当时,科协系统内已经开始了网上建家工作的探索。这一阶段,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从实体建设转向与虚拟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实体建设与第一阶段相似,虚拟建设也就是建立“网上之家”,以信息化手段来解决建家工作中服务组织日趋松散但数量日益庞大的科技工作者团体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科协利用网站进行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发展态势。

这一阶段,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Web1.0时代进入了Web2.0时代,传统模式的网上服务科技工作者模式工作效率已经不再高效,服务工作更加注重和服务对象的互动性,早起的实体建家模式受到了冲击,开始转向网站建家。然而,网上建家到如今也是难以为继,导致了不少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建设主体缺乏界定,建设与后期维护费用缺乏预算,建设内容五花八门,建设方式与模式各自探讨,究其原因,是国家层面缺乏统一规划,尤其是对于功能定位、内容建设等方面缺乏规约,导致各地建设自行其是,以及科技工作者参与度不高,管理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公众的互动较低。与此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技工作者的地位又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重要,国家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大时代中,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更加的需要重视。因此,如何改进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从顶层设计开始,规约建设形式与内容,尤其是,利用Web2.0网络环境下科协开展网上建家工作,形成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公众之间的多向互动,为公众科普、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科技信息支持,是今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三、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需求分析

调查发现,全国部分省市县网上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各级科协组织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科技工作者实体之家朝着虚拟之家转型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武汉市科协也是如此。如何更清楚地了解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需求,需要分析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社会需求、科技工作者需求以及群众需求,从而便于明确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这也是建设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基础和前提。

(一)社会需求

1.创新型社会需求。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虽然较之前比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国目前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公民的科学素质决定了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国家和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随着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目标的改变,创新驱动社会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由此对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加紧迫的社会需求。因此,武汉市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能够利用网络更加便捷地提升武汉市民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从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2.和谐社会需求。目前,我国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已经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形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科协应该发挥其科普主力军的作用,利用其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全社会提供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发扬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推动形成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中,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作为社会化科普平台,是推动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举措。

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内部和谐。目前,科技工作者队伍之间还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例如知识产权被侵犯、科研工作以小团体的方式展开等。通过构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可以在科技工作者之间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活动,推动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大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交流,真正使科协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

3.经济发展要求。中央书记处在听取中国科协工作汇报时,对中国科协要深入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科协根据上述指示精神,在2015年的八届七次全委会议上,提出了科协工作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目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逐步实现转型,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新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从而赋予科技工作者更高的要求,要求科技工作者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经济状况带来的新变化,找准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更好地发挥科协的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

科协通过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一平台,首先可以通过科技工作者与企业的互动交流将科技工作者的优秀科技成果进行生产力转化,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增加科技工作者经济收入的同时,推动新常态下企业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促进武汉地区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其次,通过平台科技成果信息的互联互通,发挥平台面向全武汉的科普作用,进一步加强武汉市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助力武汉市建设创新城市目标的实现;最后,通过平台的交流沟通功能和科协的人才知识优势,开展经济决策咨询,为全市经济决策提供客观、独立和科学的咨询建议,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4.制度创新需求。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国务院部门依法制定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这一主张的提出,使得社会所赋予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的责任使命随之增加。科技工作者应当积极参与适应创新驱动环境的制度设计工作,推动现有制度的创新升级,使其更适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基础。

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方式推动制度创新,使得制度更加具有科学性、现实性,促进决策科学化。科技工作者直接参与制定创新制度的手段主要是参与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从而推动社会体制向创新驱动方向改革。科技工作者间接参与制定创新制度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建言献策,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优势和身在基层的经验优势,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可靠的政策建议。根据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平台特性,科技工作者可以采用间接参与的方式推动制度创新,将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为更为全面的集体智慧,真正把科协建设成为国家级思想库。

(二)科技工作者需求

1.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工作者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生活水平,对于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科技工作者希望可以有一条方便快捷的途径与企业接触,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以促使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和产业化,同时也可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助力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转型升级。

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首先可以通过建立科技成果展示平台,发布共享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科技成果信息,为企业提供一个查找科技成果的快捷途径,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环境;其次,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可以直接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的创新需求,推荐相关科技成果,发挥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作用;最后,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为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提供思考方向,使科技工作者可以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科技成果研究。

2.知识交流互动需求。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交流互动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工作者需要一个简单高效的途径向党和国家以及科协组织反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作为党和政府以及科协组织联系科技工作者重要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这一平台,党和政府以及科协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科技工作者的需求状况,及时解决反馈问题和困难,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组织政策环境,政府也可以根据反馈早日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二是科技工作者需要一个专业优质的平台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学术问题以及进行跨学科合作。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作为科技工作者聚集的专门场所,通过这一平台,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在交流中解决疑惑,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合作,催生新的知识创造,发现和培育创新人才。

三是科技工作者需要一个放松休闲的平台进行日常生活交流,探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基本目的便是为科技工作者打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体会到家的温暖,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立可以提供一个更加方便的途径使得科技工作者可以畅所欲言,缓解工作压力,从而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创新工作中。

3.信息资源服务需求。信息资源服务需求是科技工作者在使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过程中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情况下,科技工作者的信息资源服务需求主要包括信息系统需求、信息内容需求以及信息服务需求三个方面,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系统需求是科技工作者信息需求的功能模块,也就是网上科技工作者平台的建立。通过这一具体平台,科技工作者才能实现自己的信息内容需求和信息服务需求。

信息内容需求是科技工作者信息需求的基础,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信息资源内容一方面要具有新颖性、全面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武汉的地区特色。新颖性是指需要及时发布最新科技信息,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平台迅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全面性是指平台所存储的信息需要满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领域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开放性是指平台所存储的信息资源需要面向全社会公开,从而满足广大群众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的需求,有利于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信息资源具有武汉地区特色是指应根据武汉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方向,发布结合武汉的区域特色需求的信息资源,使科技工作者根据武汉地区的产业需求进行科学研究,更好的为武汉地区创新驱动服务。

信息服务需求是科技工作者信息内容需求的保障。武汉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满足科技工作者信息服务需求的方式主要是指通过基于科技工作者以往的信息查询行为、习惯、偏好等特点,为其主动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够使科技工作者在平台获得的信息更加具有针对性、指引性和启发性,更好的满足科技工作者的信息内容需求从而推动知识重组和创新。

4.知识产权保护需求。科技工作者作为知识创造的主体,其知识产权经常遭到侵犯,因此科技工作者有维护自己知识产权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在遇到法律纠纷的时候,并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应该根据科技工作者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需求提供相对应的服务,这不仅可以鼓励科技工作人员的发明创造,提高科技工作人员的组织凝聚力,也可以对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网上科技工作者平台首先可以为科技工作人员提供全流程、便捷、透明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其次,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对侵权案件进行分析,为科技工作者的下一步行动提供指导;最后,平台还可以与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合作,直接减少科技工作者为知识产权保护奔波所造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

5.社会尊重氛围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尊重需求。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国家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往往经历艰辛付出却得不到相匹配的成果。因此,科技工作者有社会尊重氛围形成的需求,从而使他们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有利社会环境中进行知识创造。

社会尊重氛围需求的满足需要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做好人才弘扬表彰工作。一方面,平台需要大力宣传高资历、高成就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优良品德和先进事迹,通过这种典型在全社会提高群众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意识和崇拜思维,推动形成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也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访问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积极性,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平台需要宣传基层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科技工作者等普通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营造人人皆可创新、人人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科技工作者群体的壮大,也有益于科技工作者工作热情的提高。

(三)公众需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内容趋向专深化,类型趋向全方位和多层次,普通群众对于科技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全面化和复杂化。但是由于普通群众的文化素养并不如科技工作者高,所以他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较少,对错误信息的甄别能力也较差,因此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立也可以充分发挥科协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普通群众寻求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从而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提供一条简单易行的渠道。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上述《方案》将科普重点人群分为未成年人、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等,下面将对他们的信息需求进行依次阐述。

1.未成年人需求。未成年人正处在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能力较强的阶段,他们迫切需要借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科技信息资源认识世界,拓宽求知途径,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未成年人擅长接受新生事物,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便捷性和互动性使得未成年人对通过网络搜索信息资源这一行为的接受度较高。

但是,未成年人由于知识阅历浅,尚未形成正确牢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缺乏辨别信息资源正确与否的能力,因此,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立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探索知识的途径,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丰富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农民群体需求。农民群体由于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经济条件较差,加之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这一途径使用率较低。但是,在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和农民经济收入日益增长的背景之下,农民群体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对有效信息资源的获取了解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产品市场状况、优良品种开发及高新技术等实时实用信息,从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实现农业创收。同时,农民群体又是农业信息的直接来源者,只有掌握农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情况,才能加强对农民信息需求的动态反应性,因此农民群体有建立信息服务需求表达途径,从而主动参与信息服务平台信息互动的需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可以通过互动交流版块解决这一问题。

3.城镇劳动者需求。城镇劳动者种类较为丰富,既有受过一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也有受教育水平较低的进城务工人员。对于高技能人才,由于他们对科技信息资源的知识要求较高,武汉市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一平台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继续教育信息资源,以及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他们需要较为实用的信息资源,因此,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可以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等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他们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

四、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功能定位

在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过程中,如何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克服已有的不足,对其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是首要条件。

(一)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功能目标

建设网上科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网上群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科协信息化的发展,武汉市科协就紧随改革的浪潮,改变传统的工作、服务方式,搭建各种新媒体平台,构建门户网站、科普大屏、手机终端、微博微信“四位一体”的服务系统,加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和科普信息化建设。武汉市科协探索“互联网+科普”、“互联网+政策服务”以及“互联网+智库”等工作模式,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建设网上科技社团和社区,以期实现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功能和目标,加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园。与此同时,又将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工作者、公众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科协组织“三服务”的宗旨。

1.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基本主体构建的,在政府、科技组织等相关机构的引领和带动下,发挥创新主体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进行科技创造活动的平台。它是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实现经济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产学研平台的构建中,要注意三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定位和交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了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企业科技工作者发挥自己的才智,不断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动力。科研院所和高校具有人才优势,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地方,随着高校功能开始从人才教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产学研创新平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已经成为科技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产学研平台的建设也离不开科协等组织的媒介和桥梁作用,在科协组织的带领和倡导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加强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咨询活动,充分发挥了各主体的资源优势,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和实现。同时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智力保障,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技术交流是科技工作者开阔视野,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前沿发展动态,促进科技工作者沟通、合作,实现技术创新成果共享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在科技工作者交流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科技工作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尤其是在企业中的科技技术交流更是缺乏,导致有些技术创新项目被重复研究,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

武汉市科协自成立以来,积极主动地与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之间展开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近年来,武汉市科协大力加强企业科协和高校科协组织的建设,推动产学研之间的互融互通,共同促进武汉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到目前为止,武汉市先后成立了70多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批复建立了近300家企业科协,涉及农业、钢铁、光电科技、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十多个领域,覆盖全市各类高新经济开发园区,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汉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展开深入合作,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实现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发展,互动共享。

随着“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科猫APP)的正式开通,我国网上科协的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武汉市科协也紧随其脚步,于2017年8月正式入驻该平台,旨在进一步加强科协组织的网上建设,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便捷、有效、安全、智能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加强产学研等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武汉市科协通过网上建设,健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功能,直接听取各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和诉求,通过网络社区、网络社交媒体等形式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为科技工作者之间提供一个更好的科学技术交流的平台。

2.推动科协组织与个人紧密互动产生群体智慧。科协组织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是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组织,而每个组织又都是由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宗旨是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服务,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创新服务模式,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转化以造福社会和人民,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的创新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是通过科协组织为个体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讨论、互动的平台,不同个体之间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碰撞,从而会产生集体智慧,带来科学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

由于当前科协组织与个人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尤其是基层科协组织对于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还较薄弱,不少民众对于科协的认识十分模糊,对于科协组织还不甚了解,甚至一些人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的存在。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了科协组织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科协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武汉市科协在进行网上科协建设时,应当以汇聚智慧、凝聚力量为目标,创建科协成果交流平台,创新服务模式,促进科协组织与个人的紧密互动。

(1)加强科协组织与成果宣传,推动科协走向公众。科协组织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加强武汉市科协门户网站的建设,通过网站平台对当前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科技突破以及优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增强科协的影响力和公众对其的关注度。同时武汉市科协还在各社区进行信息化建设,安装社区电子信息屏,传播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给居民营造一个文明、科学的社区环境。

(2)加强网络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创新学术交流模式。举办学术年会、高层论坛、国际交流等活动,建设网上科技社团和网络社区,让更多的公民个体参与到科协组织所开展的活动中来,增强普通民众对科协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3)建立网上建言献策平台,加强组织与个人互动。搭建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和个人可以对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广发言论,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科协组织可以吸取多家建议,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座谈会以及建立科技工作者维权平台,畅通科协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交流渠道,及时将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和呼声反馈给科协组织,实现科协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互动管理,让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能够在网上找到组织,参加活动、寻求咨询,使网上科协正真成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

(4)利用当前社交媒体,开展个性化科技信息推送服务。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加强科协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互动联系,通过微博微信以及网上论坛发布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当前的科技学术前沿,吸引广大群众展开科研讨论交流,实行头脑风暴;科协组织通过借助这些新媒体平台,深入展开灵活多样的群众工作,回应广大科技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3.“互联网+科普”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展。习近平主席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科协“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名阅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科学普及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科学普及,科技进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创新型国家就会步履维艰。只有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才能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科普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互联网理念,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创新科普建设的发展模式,成为了科协组织进行网络建设所面临的新课题。

市科协大力加强科普队伍的建设,让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科学知识讲座,同时广泛建立科普基地,并对科普基地的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实现知识共享。市科协在门户网站上专门开辟了“科学普及”、“身边科普”、“都市农业科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等版块,涉及食品安全、健康、法律、农业技术等各类科普知识讲座,普通民众可通过门户网站进行搜索,就能快速学习到许多的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市科协还大力加强社区科普信息化的建设,在每个社区安装科普视屏,为市民提供新式“科普大餐”,只要在科普屏幕上一点,就能迅速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科普资讯,方便快捷。此外,武汉市科协还开通了微博,通过微博平台及时了解科协组织工作的进展、推送民众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信息。目前看来,武汉市科协以信息化为推手,以互联网+科普为引导,将互联网+农业科普等纳入建设日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互联网 +”战略的提出和应用,武汉市科协在深化改革、加强网上科协建设的背景下,科普信息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互联网+科普”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科普模式创新,加大科普力度。

(1)创立武汉市科协微信公众号,探索微信传播新模式。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和普及,微信公众号越来越成为各级科协组织进行推广宣传的有效手段。武汉市科协目前还没有建立自己微信公众号,因此在今后网上科协的建设中,应当把微信公众号的建立提上日程,并组织专人对微信公众号进行维护和运营,通过调查公众对科普微信传播内容和风格的喜好,来推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增强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特别是,围绕微信公众号,不仅需要组织有用的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科普信息的推送,而且需要收集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的科技信息需求,并基于各自特定的信息需求进行个性化科技信息服务。

(2)运用“互联网+科普”模式,打造智慧科普社区。进一步加强科普社区的建设,借鉴当前国内一些做的好的科普社区的经验,如山东省科协就运用“互联网+科普”双引擎打造了“智慧科普社区”,在科普社区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山东科普社区建设了智能科普wifi推送系统,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居民手机,在为其提供免费无线上网的同时,可以推送各类科普信息,使居民能够免费下载和阅读到科普书籍和资料;同时,针对科普热点问题,专家形成权威答案,响应快速灵活,用户可随时查看;在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科普模块,根据天气变化、季节更迭、突发灾害、疾病预防等方面,每天向居民推送及时有用的科普信息。武汉市科协在当前科普社区建设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引入社区科普wifi推送系统,或者在某些区域(高校、科研所或高校技术开发区等)试点建立wifi推送系统,增强科普社区的智能化,打造一个具有浓郁科普文化的小区,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3)举办“互联网+科普”论坛,打造“科普武汉”品牌。武汉市科协可与中国互联网行业公司进行合作,如腾讯、阿里等互联网翘楚,举办“互联网+科普”为主体的论坛,分享他们“互联网+”时代科普模式的成功经验,在论坛上互联网专家共同探讨互联网新平台的建立、科普信息化新模式的开发;同时,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利用“科普中国服务云”“科普中原云”等服务平台,打造武汉市科普服务云平台,构建手机终端、微信、科普大屏、网络“四位一体”的科普信息服务系统,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科普服务,激发公众科技创新的灵感,进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的营造,助力武汉市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

4.“互联网+政策服务”推动科技政策决策的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科协各级领导实名上网,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提供政策服务,引导科技工作者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努力成为可亲可信、知心知意的“科技工作者之友”。武汉市科协在门户网站上发布了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法律政策文件,还专门成立了武汉市科协科技工作者权益工作委员会,为科技工作者的维权提供法律政策的帮助和服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武汉市还以“互联网+”推动科技创新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开发了武汉市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管理平台,通过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有效促进了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为了进一步推进科协组织深化改革,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武汉市科协应该强化面向科技工作者的政策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从而优化科协组织的政策决策,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1)建立科技政策数据库。科技政策为科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科技工作者必须准确了解和把握当前国家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当前中央及各地所颁发的相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比较零散和繁多,普通科技工作者和民众很难系统把握,因此市科协应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定期更新、系统整理中央和各地新近出台的科技政策,建立武汉市的科技政策数据库,实现科技政策信息的互通共享,为科技工作者了解相关的科技政策提供便利,为公众利用相关科技政策服务。

(2)依托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宣传相关政策文件。武汉市科协可以设立一些政策研究项目,系统、完整、准确把握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人才政策原意,有针对性地解读中央和地方政策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政策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推文,微博也要实时更新政策信息,并且及时关注并回复普通民众在社交媒体平台下的留言,采纳吸收好的、合理的建议,使科技政策更加科学化,更有利于推动科技政策的完善和实施。

(3)建设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工作者的维权渠道。武汉市科协目前对于网上科技工作者维权渠道的建设还有所欠缺,例如市科协的门户网站上虽设置科技工作者维权模块,但该模块主要用于科协组织发布一些法律政策所用,科技工作者无法通过门户网站向科协组织反应问题和诉求,不能实现科协组织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因此,武汉市科协在进行网上科协建设时,可以在门户网站中开通用户留言的功能,让科技工作者能够通过留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同时,还可以开发类似“科猫”的APP平台,科技工作者通过注册成为科协会员,利用信息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政策服务,及时推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技政策信息,用户也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对相关政策的观点和看法,科协组织可吸收这些有价值的建议,推进政策的更新和调整,使科技政策可以更好地为科技工作的开展服务。

(二)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功能模块

加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是武汉市科协进行信息化建设、实行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利于推动武汉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复兴“大武汉”的战略目标。要把网上科协真正建成为网上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家园,需要明确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目标定位,将服务、交流、连接、共享、规范等功能集成到网络平台上,成为一个服务齐全、功能强大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

1.服务功能。科协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为广大群众和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是其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因此武汉市科协应当加强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落实“四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努力为科技工作者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提升市科协的工作水平。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加强自身建设的“四服务一加强”过程中,最根本的是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这决定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功能。

(1)信息服务功能。科协组织应当为广大市民和科技工作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如科技信息服务、科普信息服务、党政科技政策决策服务等。一方面,市科协需要广泛收集相关的信息,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到信息服务平台上,或者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让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科协组织还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信息咨询的服务,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完善、畅通的信息咨询渠道,来满足科技工作者的各种信息需求。

(2)创新创业服务功能。科协组织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依托现有的科技、人才和政策条件,建立专门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和创业提供服务的窗口和平台,为科技工作者、科技团体和公众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市科协可以在网络社区中通过开展科技论坛、专家咨询会等形式,展示当前最新的科研成果,并面向产学研创新主体提供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人才服务等,鼓励他们进行合作与交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市科协还为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功能,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创新主体对创新创业的信心和热情。

(3)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制定相关的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暂行办法,普及科技政策及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建立网上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务中心,在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有完善的维权渠道,科协组织要为科技工作者、科技团体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

武汉市网上科协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信息资源、创新创业、法律咨询和维权、以及科普宣传、教育、评价等服务功能都加载到网络平台中,为网上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交流功能。交流功能是网上科协建设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合作交流平台的建设主流逐渐从线下转变为线上。网上交流的方式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科技工作者可以和相关的专家、学者、政府组织以及公众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讨论,尤其是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来进行网上科技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武汉市网上科协建设主要功能目标之一是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

(1)学术信息交流。学术交流是科技工作者开阔视野,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前沿发展动态,促进科技工作者沟通、合作,实现技术创新成果共享的有效途径。武汉市科协在其门户网站上,应建立和完善学术交流的功能,通过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学术年会、论文评选、国际交流等线上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除了在网站平台上发布各种国内外的学术前沿信息之外,还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及时发布各种科学技术的前沿进展,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

(2)创业与就业需求信息交流。武汉市科协应该借助网络平台联系各级学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合作桥梁,为创新创业的个人和部门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产学研创新主体之间通过科协组织提供的交流平台,可以分享各自的科技项目进展和科技成果,从而避免创新项目的重复研发,不会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开展网上创业与就业信息需求交流,可以让科协组织及时了解相关的科研进展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有需求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政策咨询、会企协作、科技信息、项目和成果对接及高端人才引进等服务,增加创业与就业的成功率。

(3)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之间的科技工作者、海外留学人员通过相互的交流和讨论,能够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意,使科学研究活动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市科协应当为科技工作者之间搭建这样一个友好交流的学术讨论社区,建立网上互动和微信、微博交流等网络新平台,引导科技工作者使用网站论坛、微信、微博等进行科学技术交流。此外,也只有科技工作者之间经常紧密联系、互动,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科学风气,科技工作者们才会感受到科协组织作为“家”的温暖,网上科协才能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的感情纽带和精神家园。

3.连接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明确提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这是科协组织有力有序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指针。因此武汉市科协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枢纽型科协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武汉市科协作为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区域内外科协连接起来以及产学研创新主体、创新要素连接起来,把各类科技工作者组织连接起来,为市科协发挥组织凝聚力、实现组织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1)加强区域内外科协的连接。武汉市科协在设施网上科协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去和国内外的各级各类科协组织和团体进行交流。一方面,要促进和武汉市外我国其他省市科协组织的沟通和连接,加强省际间区域科技合作,例如,山东省科协等在建设网上科技者之家时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武汉市科协可以通过实地调研、网络调研、网络社区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在网上科协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武汉市科协需要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各学会、社区科协、企事业科协、高校科协等连接起来,改变其原有的各自为政的状态,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凝聚能力,使各协会在市科协的引导下成为一个有序发展的有机整体,提高各协会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武汉市科协的网上科协建设要站在国际高度看问题,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强和国际各区域地区的科技合作,完善国际科技合作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打造武汉市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大平台,提高武汉市科协组织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

(2)加强产学研创新主体的连接。武汉市科协应当促进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校之间的互联互动,创新武汉市地区产学研合作形式,例如创新主体之间共建研究中心、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等,实现产学研领域资源的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工作者之家APP平台,面向产学研用开放平台和数据接口,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联合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采用新机制、引入新方法,采取共建共享的模式,综合多源信息进行深度挖掘、融合,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实。

(3)加强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连接。武汉市科协要承担起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桥梁的责任,完善与广大科技工作者连接的渠道。科协组织要充当好“信鸽”的角色,既要将国家、政府、行业组织所颁发或制定的相关科技活动信息,借助门户网站、微信、微博、APP等平台及时传递给科研工作者,并尽可能实现信息的个性化推送;同时又要将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活动、科技政策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以及在科技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反馈给科协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科协组织提供的连接渠道对科学活动积极进言献策,使集体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4.共享功能。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后,武汉市科协建立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时,也应当坚持“五大发展理念”,采取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对科技学术信息、科技资源信息、科技成果进行深度挖掘之后,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发布、推送,使信息共享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都能在平台上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满足自己的共享意愿。科协组织通过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更好地促进产学研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科研活动的创新发展及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

(1)促进信息互通,完善学术信息发布渠道。信息互通是科技资源共享的前提,信息发布渠道是否顺畅关系到科技资源共享的效率。市科协组织应当承担起武汉市地区科技资源信息的汇集和发布中心的职能,担负起与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以及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科技资源信息交流的重要责任。因此,为促进科技信息的互通共享,武汉市科协应进一步加大对现代高新技术的投入,使计算机技术、现代化通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网上科协建设中得到普及,为实现科技信息的开放融合、互动共享创造条件。当前,武汉市科协公布学术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门户网站以及微博平台,学术信息发布的方式稍显单一,发布的时间也较滞后,不利于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市科协应当对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造,派专业人员负责网站和微博平台的信息发布。除了网站和微博平台外,还应拓展更多的信息发布渠道,例如微信平台、APP应用平台等,综合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及时发布学术信息,促进学术信息资源的共享。

(2)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促进资源在线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包括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科研设备及数据资源、人才资源、科研成果资源等,武汉市科协应当加强对这些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一方面,可以举办线上线下的各种科技论坛、网络会议以及成果展示会等活动,通过论坛征文、会议交流等形式对产学研科技创新主体进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学术交流,在讨论中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和观念的共享;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校、企业、行业组织的合作,集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共同实施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各种信息资源数据库,搭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科技工作者可以在线查询相关数据库资源,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科技资源。同时,数字资源平台还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在线浏览、打印、下载等服务功能,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科技资源的在线共享。

5.规范功能。加强规范功能的建设是科协组织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制度的组织就会是一盘散沙,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将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网络环境,其安全性、组织性、规范性都将受到一定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完善网上科协的规范功能建设,促进网上科协工作的有序进行、营造一个和谐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是武汉市科协进行信息化建设,推进网上科协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1)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建设。学术规范是健全科学知识生产和科学知识传播体系的保证,有利于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为了加强学术规范,武汉市科协首先要建立学术规范标准制度,用规章制度来制约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研究行为。其次,市科协可以开展学术规范系列的网络教育讲座,组织科技工作者在网络社区广泛学习、讨论学术规范制度,接受学术规范的教育。再次,注重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的宣传,完善学术教育规范宣传的渠道,善于利用社交新媒体平台进行学术道德规范宣传。

(2)完善网上科协运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与传统科技工作者之家在工作开展上有所区别,不能照搬传统的运作机制来推动网上科协的建设工作。市科协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网上科协发展的科学运作机制,对网上科协建家的工作定期考核、评价和监督,确保科协建家工作按照正确的方向,实现健康、规范、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3)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成员行为。武汉市科协要建立健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管理制度,一切工作和活动要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使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科技工作者与其他社会成员协调相处,为科技工作者营造一个和谐的学术创造氛围,使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形成良好的家风。

五、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内容规划

以国内外科协组织已有经验为基础,并从武汉市科协自身实际出发,在确定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目标定位后,需要对其建设内容进行规划,为后续建设提供基础。从已有的建设经验看,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内容规划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其中,资源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平台为渠道,服务是目标。本章通过上述四大内容的综合研究,突出Web2.0环境下武汉市网上科协工作者之家以“家”为平台、以内容为核心、以制度为保障、以服务为目标的参与性、交互性、发布性和渗透性。

(一)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制度建设

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6年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要全面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要创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机制,这些都为武汉市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整体建设提供了保障。具体而言,武汉市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制度建设包括运行制度、资源共建共享制度、安全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1.运行制度。合理的运行制度是保障科技工作者之家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在运行制度建设方面,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合作制度和工作评价制度的建设。

一是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方面,武汉市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管理制度与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管理制度密切相关。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是武汉地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共武汉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市委、市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主管机构。

(1)在领导制度上,科协代表大会和其选举产生的委员会为武汉市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领导机构。武汉市科协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由武汉市科协委员会召集。武汉市科协委员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科协常务委员会召集。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等由武汉市科协代表大会、武汉市科协委员会会议决定。

(2)在内部治理制度上,在市科协常委会的领导下设立监事会,或专委会及类似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审核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每年的事业经费预决算,并交由常委会会议通过,对科协各项工作进行监督评价,确保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合作机制。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实行多维度的合作机制。一是与政府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这在高新技术区显得更为突出。二是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强化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队伍建设,共建资源与平台,改革科协会员制度,强调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变只有团体会员的‘单轨制’,为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双轨制’”。三是与公众合作,积极向社会公众收集意见和建议,根据建议不断提高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运行效率、提高公众满意度。四是内部合作,这是因为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涉及到的部门较多,需要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建设与浪费,有效推动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发展。

三是工作评价制度。建立用户导向的工作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要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门户网站建设、微信微博运营等各个方面的绩效以及服务水平、态度等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在完善内部评价的同时,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收集用户的评价,以科技工作者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评价作为重要指标;在评价方法上,需要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客观地反映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需求与目标。

2.资源共建共享制度。资源共建共享制度是“共享体系内各政府部门、科技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公众间的责、权、利关系,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连接方式以及各环节有效协同完成其共享目标的运行方式和相关制度保障系统”,可以分为多元投入机制、协调管理机制、沟通交流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建设合理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制度,有助于激发各主体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实现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可持续发展。

(1)多元投入共建机制。强调加大政府投入,努力吸引社会力量的加入。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主要由武汉市科协进行运营管理,市科协的资金、人力等来源主要为政府投入,相应地,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资源共建共享投入来源也主要是政府,而要获得更多的发展,社会力量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吸引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的投入,不仅可以为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带来活力,而且会带来更多的社会参与和互动,更好地实现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功能。

(2)协调管理机制。强调整合人才资源、资金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市科协的领导下,各市属学会、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参与,明确责任、协调配合,使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序进行。

(3)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各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注重上下级部门之间的纵向沟通与不同机构之间的横向沟通的结合。在网络环境下,沟通交流的方式也要注重线上与线上相结合。

(4)激励约束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应当兼顾效率与公平,按照谁开放、谁受益,谁服务、谁受益,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共建共享激励约束机制。当然,各个主体在共建共享中要注重对拥有知识产权的资源的保护。

(5)评价反馈机制。强调要对资源的共建共享绩效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得到反馈,不断丰富共建共享的资源内容、改进共建共享方式,提高共建共享效率和用户满意度。这一机制也是运行制度中工作评价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3.安全制度。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也会涉及到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保障国家、机构、个人的信息空间、信息载体和信息资源不受来自内外各种形式的危险、威胁、侵害和误导的外在状态和方式及内在主体感受”。维护信息安全是网上信息服务的重要方面。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的维护不仅仅是针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所持有的科技信息资源的安全,还包括科技工作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以及公众个人信息安全等。建立合理的安全制度,是维护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制度的建设主要可以分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制度、信息安全责任制度等。当然,核心技术信息不上网也是安全制度建设需要考虑的内容。

(1)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为保证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至关重要。安全培训不仅包括安全意识的巩固加强,还包括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例如,加强对信息安全技术与工具的培训等。

管理人员的培训需要形成制度,培训定期进行,并且循序渐进。针对具有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任务的人员,需要根据其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其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2)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制度。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制度“包括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安全信息分析与共享机制、信息安全应急预警机制及其程序、因应急保障机制启动而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权利限制及其私权遭受损害时的救济措施、紧急情况下未及时报告或隐瞒、谎报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这是从整体上而言的。对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而言,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制度包括应急部门的设置与职权、应急人员的组成与职责、信息安全应急预警机制及程序等。为维护信息安全,应急部门的职权必须落实,信息安全应急预警机制与程序需要科学详细,具有可操作性。

(3)信息安全责任制度。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度,设立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并明确监管部门职责,明确科协具体部门、市属学会等的安全责任。监管部门或是人员对各相关组织的信息安全系统和信息安全措施进行评估的程序、对各相关组织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的程序和奖惩措施等,都需要一一明确。

此外,需要发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公众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相关建设组织的信息安全保障行为进行监督。

(二)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平台建设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了科协系统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所属学会发展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突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科协组织的提出,为科协组织确立了新定位与新形象。这其中,“‘平台型’是指通过改革减少科协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利用自身高效联动的扁平化组织体系,成为服务高水平前沿学术交流的平台,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平台。”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过程中,要实现服务学术交流等各类目标,都离不开平台。平台是信息发布、交流沟通、深化服务等的重要渠道。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熟悉并习惯使用互联网的特点,加强建网、管网、用网工作”。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平台主要指的是门户网站以及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交互平台等。

在门户网站的建设上,已有不少国家级、地区级的科协网站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山西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等。其中,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首页分为你听我说(主席在线、书记在线、全国学会在线、地方科协在线等)、学术交流(科技要闻、会展赛信息、学术会议、科技期刊、资源在线)、科技名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两院院士、千人计划、杰青风采等)、创新创业(双创活动、创新助力、创客之家、双创人物等)、办事大厅(科技社团、通知公告、学会年检、政策服务等)、链接天下(中国科协网、科普中国网、部委群团、国际组织)几个版块,突出了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角色定位,突出了建设精神纽带和情感家园的目标。通过比较可知,目前已建成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在服务重点、服务内容、版块设计等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也都为武汉市科技工作者之家门户网站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交互平台建设上,中国科协、山西科协、天津科协、南京科协等均已开通了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微信、微博账户。目前国内已有的相关平台主要是提供知识分享、资源推荐、活动资讯、政策介绍、交流互动等方面的服务,内容更注重时效性,服务方式上更注重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互。这些也都为武汉市科技工作者之家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门户网站与新媒体交互平台相比,更强调对PC端的使用,而新媒体交互平台则是以移动端为主、PC端为辅。移动端和PC端在页面承载量、交互方式、使用场景等方面均有区别。相较而言,移动端页面承载量较小,且便于随时随地的使用,便于利用碎片时间,用户的注意力也是分散的;而PC端页面承载量较大,不便于随地使用,用户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所以,在进行门户网站建设和微信、微博内容设计时,要根据科技工作者的使用目标、使用场景等进行区分,以便更好地发挥门户网站与微信、微博在服务上的互补作用。从当前发展看,各种平台共存互补,满足了不同的科技工作者的需求

从内容方面来看,平台建设主要可以分为资源共享平台、交流互动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咨询及维权平台、继续教育平台一共五个平台的建设。五个平台的建设相辅相成,均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围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工作目标。

1.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围绕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功能和共享功能,其具体目标是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科协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科普资源、科技文献资源、科技社团信息、科技名家信息、科研设备信息等,以减少科技工作者信息搜寻的时间成本,为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活动提供便利。

(1)在门户网站开设科普资源的内容版块,且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进行知识分享和资源推荐,将科协所掌握的科普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以更好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2)主要利用门户网站提供科技文献检索、浏览以及下载功能。用户通过题名、关键词、作者等信息的组配,检索出需要的文献,促进其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在门户网站设置科技社团信息版块,其中,科技社团主要为武汉市的各类市属学会、8+1城市圈各个城市的科学技术协会、其他兄弟城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国际组织等,这一版块提供各类科技社团的信息介绍,并提供社团网站链接。

(4)在门户网站设置科技名家版块,并利用微信定期推送科技名家信息,以通过科技名家的宣传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设立学习榜样,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5)在门户网站设置科研设备信息版块,介绍武汉市科协以及武汉市乃至湖北省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所拥有的大型科研设备相关信息,并提出租用或购买科研设备的方法、流程。

2.交流互动平台。交流互动平台主要是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交互渠道,其中特别强调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交互,实现交流功能。交流互动的内容又主要分为学术交流和其他信息交流。

(1)学术交流是交互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在门户网站中设置学术交流版块,提供相关会议、展览、赛事、论坛信息,并利用微信、微博增加与科协与科技工作者之间、不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努力解决其科研方面的问题,学习先进经验与技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发展。

(2)其他信息的交流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通过交流互动平台进行感情联络、缓解工作压力、交流就业信息等,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作为精神纽带和情感家园的作用。

3.创新创业服务平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而2014年,习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实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要任务。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突出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功能、交流功能、连接功能等,致力于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双创活动及人物经验介绍、提供创新创业政策解析服务、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

(1)在门户网站设置双创活动与双创人物版块,促进科技工作者了解相关双创活动并激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并促进其从成功案例、从双创人物的经历中吸收经验,为自身的创新创业规划道路。

(2)在门户网站设置创新创业政策解析版块,并通过微信、微博实时推送最新的相关政策及其解读,促进科技工作者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使其利用相关政策最大程度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3)在门户网站设置成果转化版块,切实为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服务。如提供相关技术介绍、技术支持,以及推送可供合作的科研院所、企业等的信息,建立起科技成果、科研项目和企业、市场发展需求之间的桥梁,帮助科技机构和人员、企业等供需双方通过中介机构快速地实现对接。

4.咨询及维权平台。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强调,科协各级领导要“实名上网,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和呼声,提供政策服务,引导科技工作者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努力成为可亲可信、知心知意的‘科技工作者之友’”。提供咨询与维权服务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要工作内容。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咨询与维权服务,对于促进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咨询及维权平台建设突出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功能,主要能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信息咨询、意见反馈和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服务。

(1)在门户网站中设置“你听我说”的版块,科协各级领导实名上网,为科技工作者答疑解惑;各个市属学会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收集科技工作者相关问题,并及时进行解答。

(2)在门户网站中设置政策法规版块,普及科技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科技工作者法律意识,并提供法律咨询功能。

(3)在门户网站中设置科技工作者维权版块,鼓励科技工作者举报学术不端行为,净化科研环境,并帮助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科技工作者通过政府、社会媒体等维护合法权益。

5.继续教育平台。学无止境,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应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与条件。除了线下培训活动之外,科协还应以网络为平台,丰富继续教育的内容、创新继续教育形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术及科研能力教育、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两个方面。

(1)学术及科研能力的继续教育与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也密切相关,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为继续教育平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应当积极推送资源共享平台中的科普资源、科技文献资源等,促进科技工作者的自主学习。此外,应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多样的线上培训课程,方便科技工作者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2)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体现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规范功能。而这方面的继续教育也与咨询及维权平台的建设紧密关联。除了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之外,学术道德网上课堂的开设也是重要的方式。

(三)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资源建设

一般而言,资源既包括各种自然物,如阳光、空气、水等,也包括凝结人类劳动的一切有用物,如各种生产资料性商品和消费性商品,还包括无形的资产,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等。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要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要“加强平台建设系统布局,形成涵盖科研仪器、科研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实验材料等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着力解决科技资源缺乏整体布局、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等问题。整合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更好满足科技创新需求……深入开展重点科技资源调查,完善国家科技资源数据库建设,强化科技资源挖掘加工、评价鉴定等”。对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而言,资源建设是其基础内容,以“家”为平台,不断丰富各类资源,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专家库建设、思想库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等。

1.专家库建设。专家库的建设有助于发挥武汉市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利于各项学术、科研活动的开展。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专家库建设,可以借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建立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建设方法。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分为公众版和学术版,其中,公众版主要包括科学家风采、人物报道、专题展览、采集进展等,学术版包括珍贵资料、馆藏介绍、研究进展和资料检索等。建设专家库,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前期准备、中期的建设、后期的维护等。当然,在建设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1)确立专家入库要求,规范入库管理制度。对入库专家需要有职称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入库专家队伍质量。专家库的建设可根据需要分等级进行,即根据专家的学术领域、科研水平或成果将其归入不同级别的专家库,便于后期管理。

(2)完善专家库基本信息,加强相关资料整合。例如,专家主持或参与的重点项目、其发表的科技文献等;已有的采访报道,或有选择地对专家进行采访报道,并将采访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归入专家库;相关领域的专家的信息整合,并提供高级检索功能。

(3)专家库要注重科学维护,其中的信息需要及时更新,以确保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专家个人信息、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发表的科技文献等都需要及时进行更新。

2.思想库建设。2012年,武汉市科协获批中国科协第二批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单位,武汉市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重点是,“充分发挥武汉科教大市的优势,按照中国科协‘四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紧紧围绕‘科’和‘人’做文章,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属学会和基层科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术交流与武汉重大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与有组织的调查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全市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实现引领社会思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的目标,通过健全决策咨询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有效服务决策咨询需求、加强决策咨询能力建设、搭建决策咨询平台、打造决策咨询品牌、扩大科协决策咨询工作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三年内初步建成一个科技特点突出、科协特色鲜明、资源共建共享、社会影响广泛、决策部门认同的思想库系统。”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是科协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思想库正是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的。

(1)建设思想库需要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征集意见建议。可定期推出一个主题,使科技工作者根据主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思路。对于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收入思想库后,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对于提出质量较高的意见建议的科技工作者,需要进行表彰奖励。

(2)意见建议的征集,可以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相结合。在召开相关学术会议时,注重将会议讨论成果收入思想库;此外,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思想库的建设,促进更多的科技工作者通过线上方式丰富思想库资源。

3.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为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资料、更便利的获取渠道。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的资源在线版块便分为会议论文、课件资源、报告视频、学科报告、研究报告、科协年鉴、年报年鉴等,这为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借鉴。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资源库建设可以分为项目库、成果库、数据库的建设。

(1)项目库建设主要是整合武汉市重大科技项目的信息,并提供按年份、组织机构、主题等关键词进行检索的功能,方便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查询检索。

(2)成果库建设为科技成果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需要对武汉市重大科技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按照一定的标准、格式存储于数据库中,提供查询检索功能,为后续的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3)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对武汉市科协掌握的各类科学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质量控制,推动科学数据的汇聚与更新,并注重对数据进行加工,形成专题数据产品,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在确保资源质量、不断丰富资源数量的同时,需要注重提供多种类型的资源,例如应加大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各种格式的资源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科技工作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四)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能力建设

服务是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目标,要促进科协与科技工作者之间、不同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要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展,要推动科技政策决策的发展,要实现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服务质量的提升。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主张用户导向,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其需要的服务。要提高服务质量,便需要深化服务能力的建设工作。服务能力的建设可分为服务队伍建设、服务技术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应用和服务评价。

1.服务队伍建设。2016年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和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不断强化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责任和担当,强化公共服务、当好桥梁纽带、夯实执政之基”。人才资源对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至关重要,人才资源建设水平的提高,是服务队伍素质提升的前提。服务队伍建设,具体可以分为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

(1)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工作人员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开展线下及线上的培训活动,并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设培训课堂,提升课堂培训水平、增强培训效果;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研修班学习,加强继续教育。

(2)在人才引进上,开辟宽阔的人才引进渠道,注重引进会管理、懂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注重人才资源与工作岗位的匹配。适当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人才引进,都需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服务技术的创新应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技术的创新应用,对服务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更高的服务质量创造了条件。针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而言,服务技术一般可以分为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推送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信息过滤技术等。

(1)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的具体技术方法包括关联分析、分类、聚类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数据中挖掘知识,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可以预测分析科技工作者的服务需求,从而主动提供服务。

(2)推送技术是一种按照用户指定的时间间隔或根据发生的事件,把用户选定的数据自动推送给用户的计算机数据发布技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可以根据用户的研究方向、最新研究课题、检索习惯等,主动将其可能需要的相关信息资源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推送,提供定题服务、智能化推荐服务等。

(3)智能代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智能代理能够在用户没有具体要求的情况下,代替用户进行各种复杂的工作(如信息查询、筛选及管理,推测用户意图自主制定、调整和执行工作计划等)。智能代理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能够随计算机用户的移动而移动,还能够通过协作和磋商来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智能代理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用户时间,同时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4)信息过滤“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来从动态的信息流中抽取出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主要可以运用于信息资源的推荐服务上,使得推荐服务的准确度更高,更能满足科技工作者的信息资源需求。

3.服务手段的创新应用。服务能力的建设、服务质量的提高,不仅要加大服务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强服务技术的创新应用,还应当在服务手段方面不断创新。在服务的主动性上,需要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服务的深度上,需要根据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更多地提供知识服务。在方式的选择上,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对应的服务,具体可以分为基础性服务、个性化服务、一站式服务和嵌入式服务。这些类型的服务并不是互斥的,其间也存在交叉关系、融合关系。

(1)基础性服务是指面向大众需求,提供基础的科技信息服务。这类服务适用对象最广泛、服务频次最高。服务内容主要为科技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及下载、信息咨询、科技成果提交等。服务方式上,一般用户在线自助便可完成。服务的满意度依赖于科技信息资源库、资源共享平台等的建设。

(2)个性化服务相较基础性信息服务而言,是更高层次的服务,即根据科技工作者的特定需求,提供更为专业的、个性化的服务,包括提供学科服务、定题服务、课题或项目专业咨询、法律咨询与维权、创新创业服务等。个性化信息服务对服务人员能力要求较高,服务手段的创新应用于服务队伍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3)一站式服务主要面对时间跨度相对较大的服务需求。例如,学科领域发展的持续分析,专家库、项目库、成果库、数据库等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或是创新创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提供持续的服务,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服务质量。

(4)嵌入式服务主要面向关键阶段,科技工作者之家需要安排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对重要的科技工作者用户的需求进行长期跟踪了解和挖掘,在服务方式上突出主动服务。例如,对重点科技项目的建设、成果转化等提供流程、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专业咨询,促进双创活动开展。这类服务对技术的创新应用要求也基本是最高的。

六、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路径与保障

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需要以科协组织为主导,多方参与,形成以平台为中心、融于群体智慧的建设路径,并从制度、标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以保障,从而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进行创新性应用。

(一)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路径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推进,不论是社会、科技工作者还是普通群众,都渴望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到具有全面性、时效性、高效性、权威性等特点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但是,网络条件下的信息资源呈现出分散式的布局,有价值的信息往往存在于多个平台,因此,整合多种信息资源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立便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单靠平台建设是不够的,需要在一定的思路指导下,以平台建设为中心,以科协组织为主导,将各种建设主体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合力的建设路径。

1.建设主体。武汉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参与主体多,不同的建设主体投入的人财物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仅仅依靠一个单位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当务之急是,应明确平台建设的构建主体和参与主体,两部分共同协作推进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平台建设。其中,平台构建主体主要负责提供平台基础设施、引导平台的建设以及维护平台的日常运作,包括武汉市政府以及科协管理人员;平台参与主体主要负责提供技术、知识、资金、建议等方面的支持,包括企业、科技工作人员以及群众。

(1)构建主体:政府及科协组织。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作为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重要途径,其建设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投资者、监管者等多种角色。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之前政府便需要作为主导者,从宏观角度制定平台建设的整体规划、组织领导组成以及时间安排等多种政策制度,在建设之中政府需要作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平台的建设,建设完成后政府也需要作为监管者对平台的运行维护进行监督,考核平台的运作质量。

科协组织是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建设者和维护者,这意味着科协管理人员的质量几乎决定着平台功能建设质量、平台所共享的信息资源质量以及平台的服务水平。因此,科协组织对平台建设的队伍结构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是平台有序建设的必要前提,管理人员队伍结构不仅需要掌握先进平台建设支撑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同时也需要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的服务型人才。

(2)参与主体:科技工作者及企业。科技工作者作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的需求决定了平台的基础架构,他们的信息需求构成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信息资源体系,他们的生活交流需求构成了平台的互动交流版块,他们的科技成果则是平台科技成果展示版块的重要来源。因此,平台的建设者应该充分了解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将科技工作者的需求贯彻到建设的每一个步骤中,同时,科技工作者也应该及时反映自己的需求,推动平台的进一步完善。

企业也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重要参与主体。企业以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为途径,与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进行直接接触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推动科技工作者经济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可以向科技工作者提供研发需求,开拓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路。另一方面,企业也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资金的重要来源,科技工作者平台作为企业联系科技工作者实现产学研结合、促进企业转型的重要渠道,科协也可以寻求企业的资金支持,形成以财政资金为主导、企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格局。

2.建设思路。(1)政府主导,需求驱动。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是市委市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重要途径,因此市委市政府必须对其进行制度引导和宏观监控,扮演主导者、投资者、监管者等多种角色。但是,单靠市委市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市委市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调动科协、企业等其他平台相关者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平台建设。

利用是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目标,在多方共建的基础之上,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平台相关者的需求驱动为建设前提,挖掘平台用户的潜在需求,并进行个性化内容推荐,从而提高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率。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武汉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建设由于尚未起步且目标人群庞大,因此首先需要制定具有指导性和总括性的前期规划,对平台的体系架构、基础功能、建设成员、资金数额、保障机制等进行统筹安排,务必做到与其他省市的网上工作者之家平台可以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交换与项目合作。

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要采取分步实施、合理配置的建设方法,按照计划分步骤的对平台的各个功能版块进行开发,确保各个版块的建设都达成预计的目标效果,从而保证平台的总体质量。

(3)互联互通,开放扩展。互联互通是指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平台的开发必须首先要与国家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以及其他省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平台进行充分衔接,保证不同平台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其次,平台内部各版块之间也要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代码标准和技术开发标准,以确保平台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保证系统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

开放扩展一方面是指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本身可能的升级需求需要扩展,另一方面是指今后可能会有新的平台需要利用现有平台的功能、数据等。因此,要满足这些潜在的开放扩展需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必须具备较强的扩展新功能的能力。平台需要充分利用软件体系结构思想,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各种功能用基于组件的软件模块实现,并为今后可能建设的其他版块留足数据和应用接口,保持平台的先进性。

(4)资源集成,突出特色。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作为一个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首要功能便是最大程度的收集科技信息,建成资源丰富、层次合理、质量优良的科技信息资源集成平台,争取满足不同身份用户的信息需求,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其次,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武汉市的科技工作者,因此信息资源的重点应为专业性强的学术前沿科技信息,突出特殊性。同时,信息资源还应根据武汉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方向,发布结合武汉的区域特色需求的信息资源,使科技工作者根据武汉地区的产业需求进行科学研究,更好地为武汉地区创新驱动服务。

2.平台架构。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建设,共分为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和门户层四个层次,以满足科技工作者、未成年人、农民等不同群体的科技信息资源需求为目标,以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技术支持,完成对科技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现,实现门户网站以及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交互平台在手机、电脑等不同终端上的应用浏览,努力提供最优化的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具体架构如图5.1所示。

图5-1  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

 

(1)基础层。基础层是指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架构的基础设施层,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基础层决定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

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目标要求平台具有大规模信息资源存储和共享的能力,因此平台必须建立在拥有强大数据存储和网络支持的设备基础之上。云计算技术能够提供快速、按需、弹性的资源构建模式,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快速地构建计算资源和开发环境,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同时,云计算技术可以以网络为载体提供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者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昂贵的基础设施,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得到不同类型实际可用的设备资源,也不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大大节约了资金资源与人力资源。因此,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基础层应采用云模式。

考虑到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具体版块需求不同,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可以采用混合云模式。其中,公有云用于构建与其他平台相同的功能模块。这些模块不具备隐私性,对信息安全要求较低,例如,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信息共享平台、互动交流平台等;而私有云用于构建武汉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特有功能模块,满足平台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平台内不宜全部对外公开信息资源的安全,例如创新创业平台中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

(2)数据层。基础层之上便是数据层,是支持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功能的核心模块,也是各个功能版块之间信息资源流通的中间节点。数据层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包括科技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现等服务,从而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元数据资源等进行整合。

数据层数据资源的采集应根据全面、细致的原则,制定数据采集标准,通过日志、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尽可能详细的数据,不仅要注重科技信息资源的采集,还要注重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其中,科技信息资源的采集应当是非涉及国家安全、机密以及非涉及个人隐私的相关数据,来源要正当,类型要全面,内容要新颖。

在数据资源的存储上,数据层存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产生的各种数据功能的实现需要建立若干主题数据库,除了用户信息库等普通数据库外,更要注重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库、科技政策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的建立。

关于数据资源的处理,一方面是要对数据的质量进行预处理,包括采用数据净化、会话识别、路径补充等技术,使采集到的数据能够更好的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要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包括实现数据标准化格式以及实现数据之间的语义关联。

数据层在数据的分析方面,需要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从而充分挖掘采集到的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是关于数据的展现,数据展现应该通过可视化技术,对数据挖掘分析之后呈现的数字串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利用。

(3)应用层。武汉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第三层为应用层。应用层是用户具体需求的执行单元,提供科技信息资源的集成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应用层主要分为资源共享平台、交流互动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咨询及维权平台、继续教育平台五个平台的建设。这五个平台的具体功能在第四章中已经详细描述,在此就不过多赘述。通过这五个平台相辅相成的建设,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工作目标,构建一体化的应用基础框架,最大的发挥平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功能。

(4)门户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第四层为门户层,门户层负责用户与平台的交互功能。在数字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用户可以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类型的终端进行Web2.0环境下微信、微博、APP、网站等多种方式的浏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界面的定制、个性化内容的推荐以及信息内容的查询检索下载等内容,增强用户的参与度。在信息共享平台泛滥的当下,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方式,打造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例如基于用户不同的终端,为其推送适合不同终端阅读的信息资源表现形式。

门户层的不同终端都应重点建设对外和对内两大信息门户体系。对外服务门户体系负责科技工作者、农民、未成年人等用户的登录,通过登录访问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五大平台,同时,每个用户通过账号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能够进行例如收藏存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内容等个性化设置。对内办公门户体系负责网站管理人员的日常办公,通过登录可以实现相关授权,进行平台的管理,同时,对内办公门户体系还可以提供管理人员的内部互动交流。

(二)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运维保障

由于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拥有参与主体多元化、信息资源丰富性、功能模块多样性等特征,因此为确保平台的规范建设和平稳运行,相关部门应该从制度、标准、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出发,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制度由于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特征,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平稳运行的基础保障,对平台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建设现状来看,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平台运行维持时间都不长远。因此,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建设,需要从政府的层面出发,发挥政府在平台建设中的调控作用,逐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为平台的运维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首先,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作为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成果科普的主要平台,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推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资源建设,为完善创新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科技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也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国家应该通过细化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信息资源来源者和科技成果来源者的知识产权,为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提供坚实的制度后盾。

其次,武汉市政府应该从大局出发,通过研究新形势下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维护的相关问题,出台《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建设指导意见》、《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时间规划》、《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维护指导意见》等统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维护的法规制度,从宏观的角度规定平台建设维护的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为建家提供制度保障,保证平台建设维护的顺利进行。

最后,武汉市政府还应该建立一套微观的具有具体可操作性的建家工作制度,例如确定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资金投入机制、人员激励机制等制度,引导和规范整个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建设成果符合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避免建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标准保障。标准化建设是平台各版块之间数据互联互通以及与其他平台进行业务协同的基础,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在进行开发之前,必须统一规划,制定详细的标准化方案,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平台各部分模块的建设,以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现象,保证建设过程的科学有序。

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开发框架与开发技术首先应该与其他省市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保持统一,与武汉市其他科技服务平台保持一致。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开发过程应该参考OAIS参考模型、《信息技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应用的总体技术要求》等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重复性建设工作,降低开发维护成本的同时提高平台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也有利于不同平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以及合作项目的开展。

另一方面,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还应该形成一套网站内部各模块共同遵守的标准体系。这套标准体系应该包括软硬件平台标准、数据资源标准以及管理标准等。软硬件标准化需要平台具备平台建设所必需的所有基础设施,并选择性的兼具部分更高层次的尖端设备。数据资源标准要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按照数据的全面性、权威性、准确性、目的性以及时效性等指标进行数据采集与整理,并采取同一种格式进行数据的存储以促进平台的互联互通。网站管理标准包括制定网站各模块的具体功能、网站绩效考评办法、网站安全保障办法、网站资金管理规范等具体管理办法,实现网站科学有序的运行。

3.资金保障。资金保障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最首要的保障,只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平台的运行才能功能完备,平台的维护才能持续平稳。从前期调查来看,武汉市科协资金在信息化建设以及维护网上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预算不足,如武汉市科协网站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版块中有很多子版块内容超过两年没有更新。因此,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必须保证充分的资金来源。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财政拨款;第二类是科协资助;第三类是企业捐赠。

武汉市财政拨款资助是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科技工作者作为国家目前创新转型的最主要力量,他们为政府转型、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政府应该保持对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长期稳定投入,进一步推动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助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促进创新型国家等目标的实现。

其次,科协组织也应该不断加大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在信息化建设以及维护网上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的资金预算。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科协要想实现自身服务能力的加强,就必须利用平台这一快捷途径更好的联系科技工作者,增强他们对科协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最后,科技工作者平台作为企业联系科技工作者实现产学研结合、促进企业转型的重要渠道,也应该改变仅靠政府拨款和协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现状,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寻求企业的资金支持,降低对政府的资金压力,形成以财政资金为主导,企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格局。

4.人才保障。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运行维护,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科协人才工作既可以推动科协科协组织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更好的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同时也是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建设一支数量与质量并重、结构与功能优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从而保证平台的技术优势和业务水平,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必备步骤。

首先,随着全球性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科技工作者独立地从事科研活动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因此,建立人才保障、加强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与企业合作,将科技工作者培养成能够将新知识运用到企业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使科技工作者能够切实发挥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桥梁作用,促进国家创新各体系的合作和协调发展。同时,建立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交流机制,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进行知识互动,激发创造性成果的产生,推动形成多领域融合贯通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随着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的加快,加强创新队伍的继续教育、建立终生学习机制从而保证科技工作者可以尽快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是促进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为了实现科协工作者的终生学习机制,国家应该颁布促进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与培训的优惠政策,科协应该聘请知名学者进行授课培训,科技工作者自己也要树立终生学习的价值观和学习观。

再次,按照“择优引进,按需引进”的原则,从国外、知名高校等地有计划的引进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所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加强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创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杜绝人才引进的盲目性,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整体科研水平,形成各类科技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合理分布的格局。

然后,通过举办宣传表彰活动等非物质手段和实物奖励等物质手段激励人才,建立形成合理的薪酬体系,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培育有利于人才产出的创新文化氛围。同时,也要加大惩治学术不端力度,营造尊重他人知识成果的优良学术氛围,为科技工作者成才营造和谐有序的学术环境。

最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保障人才还需要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对真理强烈的追求以及对克服困难百折不屈的顽强毅力等精神因素。因此,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和涵养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应当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措施。科协可以通过以人文本的科协文化氛围熏陶以及开辟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创造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人才成长环境,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推动科技工作者灵感和创造性成果的产生。

5.技术保障。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运维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数据库建设、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关键技术。其中,云计算技术负责处理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负责分析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负责传输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有效推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平稳运行和模式创新。

云计算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它通过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服务器群进行网联,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按照用户需要安全的共享信息资源。云计算技术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云计算技术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优化,使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更加高效集成;第二,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可以有效降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信息安全风险;第三,云计算技术的信息共享功能可以有效实现科技工作者之间的高效合作;第四,对于武汉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一区域性平台而言,云计算技术可以通过减少平台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从而减少建设成本,减少维护费用。

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繁杂的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这些缺乏规律的数据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或通过分析这些信息进行趋势预测,对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运行维护方向的决策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以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上设计针对用户的动态数据分析预测功能,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数据源,平台将自动生成各种走势图,便于用户从不同的角度得到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状况。同时,通过对用户日志数据的挖掘,网上科技工作者这家可以了解到用户对于科技信息的喜好领域,从而更好的进行个性化推送服务。

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融合,其移动性、多终端以及大众化等特性可以使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可以通过APP、微信等方式开拓科技信息的传播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信息需求,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灵活方便的实现科技信息的浏览查询等功能。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众化特性使得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进行访问,极大地扩展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使用人数和阶层。

(三)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创新应用

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交流互动平台与咨询维权平台等内容创新,增强普通群众的参与度与采用Web2.0模式等思想创新,服务交流连接共享规范于一体等功能创新,“互联网+政策服务”工作模式创新以及网站微信微博APP四位一体的形式创新,奠定了了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创新基础,在众多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中突出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特色。

1.技术创新。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采用了数据挖掘、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三种先进的保障技术集成应用。其中,云计算技术负责处理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负责分析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负责传输数据。这三大技术集中体现了武汉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技术创新。

云计算技术可以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降低平台的信息风险,可以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提供整合优化的科技信息资源,使平台更加高效集成,可以减少对基础设施和维护人员的依赖程度,减少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杂乱的网络数据进行趋势预测,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运行维护方向提供决策,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方便的进行科技信息浏览查询,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内容创新。从调研结果来看,虽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部分科协网站建设中都留有网上科技工作者建家的版块,但是更新内容大多以党建工作为主,仅仅起到形式作用。同时,已有的科研成果中针对当前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栏目、形式、内容以及互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没有见到。因此,如何从加强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出发,建立交流互动平台与咨询维权平台,从而真正做到从科技工作者的真实需求出发,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参与度,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

交流与互动平台以在门户网站中设置交流互动版块为主,利用微信、微博、APP等多种形式增加与科协与科技工作者之间、不同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互动平台的主要功能便是学术信息的交流,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学术交流产生头脑风暴,不仅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术疑惑,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合作。交流与互动平台也有其他信息的交流,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交流互动平台进行感情联络、缓解工作压力等、交流就业信息等,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作为精神纽带和情感家园的作用。

咨询与维权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咨询与维权服务,突出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功能,主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信息资源、意见反馈以及维权帮助,对于促进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3.思想创新。以往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的服务对象都是科技工作者,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未成年人、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等普通群众也有较高的科技信息资源需求,并且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够,对错误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差,对科技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的搜索也更加艰难。因此,如何针对公众需求的科技信息,形成新的网上科技工作者建家的思想与理念,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同时,为公众提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咨询服务可以推动全民素质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转型,因此,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创新性的将普通群众加入到平台的服务对象中,增强群众的平台参与度。

随着互联网完成了Web1.0时代向Web2.0时代的转型,传统网上服务科技工作者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很多早期网上建家工作到如今已经无以为继。但是在国家创新驱动转型背景之下科技工作者的地位又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重要,网上建家工作迫在眉睫。因此,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创新性的采用了Web2.0理念进行平台架构,服务工作更加注重与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互动性,拥有更高的用户参与度和更好的用户互动性,是适应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

4.工作模式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发展,“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形成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2016年中国科协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但是方案中仅仅提出了建设的目标,没有谈及建设的目标、方法与内容,也缺乏考核标准,因此,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运用互联网理念,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了科普建设的发展模式,对“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实践创新。

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首先通过武汉市的科技政策数据库,及时收集、定期更新、系统整理中央和各地新近出台的科技政策,实现科技政策信息的互通共享,使科技工作者更为方便的了解相关的科技政策。其次,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途径积极与普通民众交流,倾听公众呼声,采纳吸收合理建议,促进政策的科学化。最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是科技工作者的家园,因此,在建设科技交流通道的同时,建立科技工作者维权渠道,更好地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促进国家知识产权法规的完善。

5.形式创新。为了适应“互联网+”形势的新要求,拓宽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网络宣传渠道,发挥新媒体的聚合效应,提高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通过搭建各种新媒体平台的服务形式,构建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四位一体”的服务系统,从而加强了网上科协之家建设的质量。

鉴于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在页面承载量、交互方式、使用场景等方面的区别,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网站主要用于PC端,以科技信息资源的单向公开为主,辅以Web2.0环境下的交流模块。由于网站页面信息的承载量较大,可用于较为专业科技信息的阅读和科技工作者维权等操作较为复杂的、内容比较固定的模块。以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为主的移动端页面信息承载量较小,适合随时随地进行的碎片化阅读,也方便用户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进行交流互动,加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推送科技信息时具有灵活性、便捷性、及时性。所以,在进行网站建设和微信、微博、客户端内容设计时,要根据科技工作者的使用目标、使用场景等进行区分,以便更好地发挥网站与微信、微博、客户端在服务上的互补作用。

七、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政策建议

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最初形态是一种实体之家。到了90年代,信息技术在科协的不断应用与发展,科技工作者之家从实体走向虚拟,各地科协和科技企业开始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互联网+科协”的发展态势已然显现,进一步推动了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然而,全国科协系统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到底如何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2016年中国科协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但是,该方案中仅仅提出了建设的目标,没有谈及建设的方法与内容,也缺乏考核标准,因此,如何以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为案例,深入研究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内容、方法与保障,为全国科协系统提供借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课题组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的建设目标、建设定位、建设内容与方法,对于形成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具有很现实的作用。然而,这些成果如何落地,如何让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形成具有类似传统实体之家的那种作用,甚至在与公众交流方面,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在形成科技工作者精神家园的同时,构建市科技管理工作者管理平台、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互动平台,使得它的作用远远超过科技工作者实体之家的作用,这仍需要政策方面的推动。

现阶段,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主要需要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多元协作、科学运作和充分保障这五大部分协同配合。其中,统筹规划是站在全局层面上,强化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组织领导,加强组织建设和管理,保障政策的落实;资源整合,是在整合科协手头现有的物质、人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发挥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媒体、国外科技社团等各种社会力量在人力、财力、物力、宣传、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加大资源支撑的力度;多元协作,是指动员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促进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效益扩展;科学运作,就是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保障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运作的科学性,推动其价值的发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实用性强的科协平台;充分保障,指的是保障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功能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从机制、技术、宣传、服务等多方面确保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功能稳定和长久利用。

(一)统筹规划,强化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组织管理

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是利用先进的数据库建设、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致力于搭建武汉市科协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公众之间的平台,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协组织与个人紧密互动、助力科技工作者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展以及推进科技政策决策的发展,为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提供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的科技工作服务。这个目标的完成,涉及各级政府、科协、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公众等机构和个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调查情况看,武汉市科协内部多个部门参与了该项建设工作,但缺乏总体上规划,科协内部目前没有划定一个负责网上建家工作的部门。因此,有必要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过程进行统筹规划,站在全局层面上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加以规划和指导。

为了实现统筹规划,需要成立市科协成立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项目领导机构,下设协调组、技术组、资源组、财务组等。该领导机构的成立,对内有助于协调科协系统内部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对外有助于协调各个系统、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出台政策,形成合力,推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

成立了项目领导机构,就需要落实领导职责。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项目领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从市科协层面上规划建设定位、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建设路径、建设保障等,重点之一是协调市科协系统内部各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公众之间的关系。

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统筹规划,技术小组主要职责包括根据前期需求调研,规划、设计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负责完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平台功能模块、服务内容的具体设计,并实施计划;保障平台的总体运行畅通,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平台维护。

此外,因为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不仅涉及到科协管理机构、科技工作者,还涉及到公众,因此,建设过程中,协调小组需要倾听多方意见,根据专家、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以及公众的需要进行建设。一旦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则需要在进行科学论证后进行适度调整,保证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资源整合,加大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资源支撑

没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作支撑,很难顺利建设好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因此,整合好手头的现有资源、努力筹集社会资源对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意义重大。

要打好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资源基础必须做好“开源”和“节流”。其中,“开源”即整合好手头现有的一切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将现有资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社会资源,包括争取政府、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资源支持。“节流”即科学地控制成本、节约资源,主要通过做好经费预算预估成本。

1.开源。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协调组、资源组、财务组共同努力,协调资源整合,确定资源整合策略,编制项目资源管理计划,整理好手头现有资源,包括物质资源、科技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切实保障资源利用到实处,保障利用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尤其是科技界对项目建设的资源投入。

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过程中,建设项目领导机构需要分派专业人员提前编制的资源管理计划,负责组织资源的优化选择、资源库(专家库、科技文献库、专利库、思想库等)建设及其保障供应的顺畅,切实保障计划的严格实施和项目建设的具体资源需求。

2.节流。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应根据建设方案对项目规模、材料设备、人力资源、技术资金等情况进行预估并据此做好经费预算,给平台建设提供实事求是的预算参考。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机构也要注意合理配置、节约资源,进行资源动态配置和协调组合,在满足项目建设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达到节约资源成本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开源节流,加大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资源支撑,协调组、资源组、财务组等都需要参与,公共谋划,切实做好建设项目各种资源的统筹、管理与利用。只有充分运用在政策、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社会资源,才能更加优质、高效地建立起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多元协作,提升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效益扩展

武汉市科协是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主导力量,但要想建设好一个普惠的、能服务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充足的资金基础、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海量的信息资源,仅仅依靠武汉市科协的力量是很难保证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规模和质量,难以满足科技工作者的所有工作需求,也不利于实现武汉市科技工作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还需要外部力量,包括有关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的协助和支持。如何在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项目设施过程中,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采用新机制、引入新方法,采取共建共享的模式,扩大平台效益规模,创造更多的价值,是提升武汉市科协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重要方面。

1.与政府协作。与有关政府部门协作,主要是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从政策层面加大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支持力度,为网上建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推动建设计划的落实。此外,政府可以从资金、人才等层面支持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例如设立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专项基金等。

而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则可以协助政府完成一系列工作,如利用平台发布宣传政府的科技政策、收集科技界的反馈意见、增加政府部门与科协、科技工作者的互动、推动产生群体智慧、推动科技政策决策的制订和发展等工作。同时,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对于科技界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就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和大众科普等也有切实的帮助。

2.与高校、科研院所协作。高校与科研院所是科技工作者分布最为密集的单位,与它们进行协作对于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至关重要。武汉市科协要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工作中做好带头作用,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充分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发、联合建设能实现互利互惠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

在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可以发挥其人才资源优势,支持、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大学生及科研人员参与到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工作中来,这样既能为网上建家提供高素质科技人才,又能为高校、科研院所解决一部分的就业问题。

科协应积极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多使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上发布各学科前沿信息、学术交流活动通知、讨论学术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推动武汉市的整体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科协应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平台上与企业交流,促进其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效益。

另外,科协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共享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科技信息数据库、专家库,合作开发新的数据资源库、思想库。这样既做到了互通有无,还能规避数据库的重复建设问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与企业合作。与企业的合作必须贯彻落实“共建共享”的原则,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开发利用数据资源。数据是科协与企业协作的根本基础,必须把握好数据协作开发应用这一环节,武汉市科协应努力把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打造成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企业盈利增收的高效益平台。

网上建家可以与科技企业合作,建设科技成果展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换。与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建设科技人才市场,既为科技工作者寻找到好的工作机会,也为企业寻找合适的科技人才;与咨询服务公司协作,建设创新智库;与创投风投公司合作,建设科技供给服务平台,既吸引了社会资本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参与,又能让科技与资本有效对接,发挥效用。打通产学研用产业链,共建共融,共享共赢。

4.与公众的合作。将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成国内一流的虚拟之家,不仅包揽传统的实体之家的功能,也形成了适应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尤其是Web2.0以及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汇聚群体智慧,将公众的需求纳入平台建设中,从而拓宽了网上之家建设的范畴,也能够真正地将家建设到位,不仅有利于市科协的决策,也有利于将科技生产者的交流、科技成果的转化,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落到实处。

(四)科学运作,引导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价值发挥

要科学地运作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其根本在于必须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建设路线。习近平同志2012年5月16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人民日报评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遵循客观规律,努力使思想认识同客观世界相符合。”具体着眼于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科学的运行意味着必须从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建设的实际问题,满足建设参与主体的根本需求,这样才能发挥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真正价值,使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成为实用性强的需求导向性科协平台。

1.加强服务功能运行管理。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对于科技工作者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广大科技工作者能更便捷地获取科技信息、接受科技服务、办理科技事务、加强学术交流,服务功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成为了科学运行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最实际的需求。针对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存在着服务功能严重缺失、服务方式落后老套等问题,重点加强服务功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完善服务模块,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互动意愿和平台参与度。

为满足科技工作者随时随地接受科技服务、办理科技事务的需求,应在移动端、主机端建立在线自助办理业务的服务平台,使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最实用的工作助手。

运行管理中要注意保障信息及时更新,加快信息流转。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团队应当分配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来稿的审查与编发,保障科技信息的快速更新,以确保科协与科技工作者之间高效率的信息流转。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同时,应该从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获取信息的新习惯着眼,确保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载体、终端的同步更新、及时推送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公众需求信息。例如,在平台管理之中建立起便捷的沟通模块,如平台内部的交流问答模块、意见专栏,微博、微信、客户端也应当设立同样的功能;另一方面需要安排工作人员负责及时回复科技工作者的反馈,以保证科技工作者的宝贵建议和呼声不会泥牛入海。

2.保障科协在建设运行中的主体地位。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由武汉市科协牵头,是科协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运行管理团队进行设施。完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科协网站建设、科技资源整合、科技知识的传播,推动科协组织信息化的整体进程,对于科协的价值非常重大。同时,该项工作涉及的面广,参与的机构多,因此,需要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下成立运营管理团队,以科协为主导进行具体设施。该运营团队,既可以是市科协内部成立,也可以进行业务外包。但无论哪种形式,必须重视提高运营管理团队的业务素质,定期组织管理团队学习新的业务技能,或通过各类高等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等部门对管理团队进行培训,以达到提升服务技能、增强服务素质的目的。

(五)充分保障,推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功能实现

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将建立服务功能、交流功能、连接功能、共享功能、规范功能五大功能模块,以实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科技工作者交流合作、推动科协组织与个人紧密互动产生群体智慧、“互联网+科普”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展 、“互联网+政策服务”推动科技政策决策的各大功能目标。为了保障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的多种服务功能和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必须要从机制、技术、宣传、服务等多方面上努力,以确保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功能稳定和长久利用。

1.建立合作机制,保障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的形成。产学研与科技工作者都是科技界的重要创新主体,加强产学研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从合作机制的建立着眼,从政策层面到具体实施层面,建立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建立。

(1)建立政策整合机制。武汉市政府可以出台如产业发展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法规制度来刺激产学研与科技工作者的合作需求,为产学研与科技工作者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可以帮助科技工作者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级或重点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此外,网上建家时可以与风投公司合作,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形成多渠道的资金投入。

(3)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合作利益分配机制,是合作巩固和发展的关键和保障。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应当是建立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基本原则:互惠互利,各得其所;二是按投资比例分成;三是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四是设立合作人员的业绩津贴,对合作成果定期组织评奖,并作为晋级提职的依据。

2.通过技术支持,保障“管”与“用”三方的密切交流。借助现如今新的信息技术,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设可以彻底改变低效沟通的局面。科协组织或科技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方式快速的传播信息到科技工作者手中。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科协组织在科技工作者中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平台内建设科协与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平台,既方便科技工作者之间交流学术、碰撞智慧,也打通了科协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沟通障碍,更直接、更快捷地密切交流。此外,科协组织通过新媒体平台,将公众所需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推送给相关科技人员,便于解答公众的问题。因此,通过新技术的支持与应用,推动了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公众三者之间的密切交流。

3.创新宣传方式,保障科普宣传和大众创业创新氛围。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是科协的基本职能之一。加强科协工作的宣传工作,可以间接推动科普信息化、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保障科学思想的普及,对于引导广大公众理解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在“互联网+”战略的背景下,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间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完善科普宣传的信息化工作,推动大众创新创业。例如,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上宣传科学知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营造出全社会热爱科学、重视创新的良好氛围,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完善服务途径,保障科技政策决策的推动。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科协各级领导实名上网,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和呼声,提供科技政策服务,引导科技工作者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科技政策数据库建设,及时收集、系统整理、定期更新中央和地方的科技政策,实现科技政策信息的互通共享,为科技工作者查找、学习国家的科技政策提供便利。与此同时,对于解决科技工作法律纠纷、正确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也能够找到政策依据,增强科技工作者的政策意识。

此外,对于公众而言,武汉市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会通过平台发布科技政策和解读,通过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科技政策文件宣传,以保障公众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政策内容,从而为自己的科技学习、科研创新、科技创业提供信息支持。

 

课题组成员: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熊少明  安群慧  徐继平  陶  虹  陈  莉  张  婷

武汉大学
周耀林  常大伟  孙晶琼  黄玉婧  苏逸飞  史欢欢  夏  真  苇叶玲  章珞佳  姬荣伟  覃  双  董  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