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库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子库建设

武汉市区级科协组织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1/1 11:55:19
字体显示:  【】  【】  【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调研的背景及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群团改革工作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一定要牢牢把握群团改革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加强群团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贯穿改革全过程。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扩大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有效覆盖,积极转变拓展服务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净化行业风气,深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把群团组织建设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要深入把握新形势下群团工作规律,大力推动改进创新,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网上群团建设,提高做好群团工作的能力水平。

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更好适应基层和群众需要。促进党政机构同群团组织功能有机衔接,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担适合其承担的公共职能,增强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推进社会组织改革。按照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克服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由社会组织依法提供和管理。依法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监管,推动社会组织规范自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与此同时,中国科协领导在全国县级科协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切实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把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县级科协建设的新途径新方式。

我市区级科协作为基层科协,对上是武汉市科协组织体系的直接延伸,对下联系着量多面广的各类科协基层组织和科技服务组织,是武汉市科协与广大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沟通联系的重要枢纽和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共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要求科协组织把加强基层科协建设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基层科协建设已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科协工作,必须加强武汉市区级科协组织建设,才能更好地团结联系服务基层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

科协需要扩大有效覆盖。基层科协是科协组织接长手臂、形成链条、密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举措。作为紧密联系基层的区级科协,服务水平和专业度以及他们面临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科协系统接长手臂、有效扩大覆盖面的工作。通过对区级科协组织的调查研究,可以找出更快更好建设科协组织的方向。

区级科协作为基层科协既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也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在联系指导各类科协基层组织中居于关键枢纽地位,如果抓不好武汉市区级科协组织建设,科协组织就会成为一个一推就倒的泥足巨人,科协在基层就失去了对接的平台,科协也就失去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服务。2018年是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攻坚年,因此了解并掌握区级科协组织的发展,对深入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部署,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切实解决科协组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不紧不亲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实现中国科协提出的基层组织建设“四个全覆盖”目标,即在高校、企业、园区、乡镇(街道)实现科协组织科协工作全覆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是通过对区级科协全方位地调研与分析,掌握武汉市区级科协组织的基础资料,包括区级科协的现状、区级科协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情况等,为武汉市科协组织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区级科协联系渠道和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区级科协接长科协手臂、密切联系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了解和掌握区级科协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为区级科协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三是通过对武汉市区级科协组织的分析,提出区级科协组织更好地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并为科协系统、武汉区域发展服务的合理化建议。

二、调研的对象和范围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东湖开发区、武汉开发区等功能区正在积极组建开发区科协组织,并且无法完成大量数据的填写,故本次调查对象仅涉及武汉市行政区,按武汉市行政区划分共计12个区科协,包括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等7个中心城区科协,和东西湖区、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新洲区等5个新城区科协。

三、调研的内容和方法

为全面了解武汉市区级科协组织现状,本次调查从区级科协基本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区科协人员编制情况、经费与财政预算情况、治理和运行情况、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情况、科普能力建设情况、科普宣传阵地建设情况、服务和开展活动情况、科技智库开展情况、群团改革工作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深入开展基层科协工作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等13个方面,共计104道题目,对武汉市区级科协组织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按照武汉市行政区域的划分,对12个区级科协进行了问卷调查,由熟知区科协相关情况的区科协专人完成填写。除问卷外,本次调查还对大部分区科协进行了电话调查以及实地走访。本次课题研究将以调查问卷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法、信息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从理论研究入手,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课题实施分为方案阶段、调研阶段和总结分析阶段三个阶段进行。

问卷调查与电话调查及实地调研相结合。本课题将针对武汉市区级科协组织发展的相关情况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并进行区级科协实地走访调研,以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并获得真实有价值的第一手一线资料。

文献资料分析法。本课题将通过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查询,在此基础上,认真仔细的梳理、归纳和分析,掌握区级科协组织相关的研究内容,包括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理论分析与政策设计相结合。本课题将研究武汉市区级科协组织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结合武汉市区级科协组织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促进武汉市区级科协发展的政策建议,并为基层科协创新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份,回收问卷1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2份,问卷有效率100%。对于回收的调查问卷,我们运用聚类分析、重点分析等多种方法,运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状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一)武汉市12个行政区都建立健全了科协组织,并且具有非常长的建设历史,但功能区科协组织建立相对比较缓慢

区级科协组织作为基层科协,对上是武汉市科协组织体系的直接延伸,对下联系着量多面广的各类科协基层组织和科技服务组织,是武汉市科协与广大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沟通联系的重要枢纽和平台。被调查的12个行政区,都已经建立健全了区级科协组织,大部分区科协都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左右,其中成立最早的是江夏区科协,成立时间为1954年,成立最晚的是汉阳区科协,成立时间为2003年,也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但对于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等武汉市功能区,科技工作者聚集更为密切的地方,科协组织建设相对比较缓慢,武汉开发区和东湖高新区截止本次问卷调查时间,虽然成立科协组织的文件已批复,但还未召开科协成立大会,武汉市功能区科协的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全部为正处级的独立建制单位,是科协系统接长手臂、密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保障

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全部为独立建制,没有合署办公等其他形式,并且全部为正处级单位,与科技经信局、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平级。这对于区级科协科协系统接长手臂、密切服务科技工作者,扩大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有效覆盖,把群团组织建设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全部具有完善健全的党组织,并且所在区委区政府安排了相关负责科协工作的职能领导

被调查区级科协以党委形式设立的合计为2个,分别为武昌区和江夏区科协,其余10个均以党组形式设立。在问卷分析过程中电话联系江夏区科协更正为党组,武昌区未回复,无论党委还是党组,12个区级科协党组织建设都非常健全。

12个区科协在对接区委区政府的时候,全部都有相对应的区级领导直接分管领导。其中区委分管领导中有58.3%的为副书记分管科协日常工作,其余41.5%的为常委;区级科协的区政府联系领导全部为副区长。区级科协在区里的工作直接对接区委、区政府,有效的工作对接有利于区级科协得到区里的工作支持和指导,并在区里开展各项科协工作。

(四)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有一半以上没有下设二级单位,拥有自己的科普场所有利于区级科协更好地展工作

科协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科学普及,区级科协组织下设二级单位的有5个(东西湖科协、硚口区科协、蔡甸区科协、江岸区科协、江夏区科协),比41.7%的区级科协设有一个二级单位,并且以区科技馆居多;7个占比58.3%的区级科协没有二级单位。科技馆等场所是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之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逐步完善区级科协的科普场所,更好地服务所在区的科学普及,以及拓宽政府购买服务等职能。

(五)武汉市12个区科协均具有独立办公场所

在被调查的单位中,武汉市12个区科协均为独立办公。本次调查未涉及区级科协办公场地是否为科协所有。

经对部分区科协走访发现,蔡甸区科协办公在蔡甸区林业局大楼内,青山区科协办公地址在青山区政府办公大楼,新洲区科协为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等。除科协系统在区委区政府机关大楼外,科协系统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有利于基层科协相互沟通、区级科协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

(六)武汉市12个区科协中部门设置全部为一个部门或者两个部门,并承担着上级科协和本级区委区政府的所有相关科协工作

科协系统的主要工作职责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学普及、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并为其服务等。但在调查中发现,有50%的区科协只有一个部门,多以科普部命名,并承担着区级科协包括内部工作和外部工作等所有的工作职责;有50%的区科协设有二个部门,多以办公室、科普部命名,分别承担区科协内部和外部工作职责,针对企业科协、科技智库等没有设置独立部门,工作相对而言重视度需提升,科协是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团组织并列的四大群团组织,区科协内部健全的部门设置,有利于科协更好地做好四服务一加强的工作。

二、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一)武汉市12个区科协中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全部为“一肩挑”设置,并且行政级别为正处级

在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一肩挑”的占比高达100%,正处级占比100%。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区级科协快速做出反应和决策,有利于区级科协工作地开展,但同时“一肩挑”的管理模式也形成了一支独大的工作环境,合理发挥“一肩挑”优势,扬长避短可以更好地开展好科协工作。

(二)武汉市12个区科协中,科协主席、副主席设置配备完善,但本单位提拔人员少,内部晋升渠道弱

被调查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科协主席、副主席共计88人,平均每个区超过7个主席、副主席,其中每个区科协主席各1人,共计12人。副主席76人,分别为专职副主席15人,平均每个区为1-2人,其中黄陂区和江夏区为2人,其他区为1人;挂职副主席12人,每个区分别为1人;兼职副主席为49人,平均每个区超过4人,其中武昌区科协最少为1人,汉阳区科协最多为7人。按照群团改革要求,各区都配置了完善的专、兼、挂副主席,具有专兼挂成员合理搭配和各行业各领域广泛代表性,专兼挂相结合让领导班子成员的构成更加合理,代表性、广泛性增强;基层组织的地位得到提高,基层科协干部的信心和干劲有所提升。

调查发现,区级科协领导班子只有硚口区科协的主席为内部提拔,其余的主席几乎都是从外单位调入,也只有个别副主席是从内部提拔产生。区级科协内部培养机制相对不健全,不利于区级科协干部内部提升和选拔。

比较乐观的是科协专职领导班子中男女比例相对比较合理,为1.9:1,但东西湖区、武昌区以及黄陂区科协的专职领导班子全部为男性,而青山区和洪山区科协的专职领导班子全部为女性,男女比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武汉市12个区科协中专职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以50-55岁为主,但平均在50岁以下的仅有一个区,科协发展需要年轻活力

合理的领导班子年龄梯队,有利于科协系统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区科协专职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在50岁—55岁之间的居多,共有9个,占比75%,而没有一个区科协专职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40岁—50岁的只有洪山区科协一个,占比8.3%,在55岁以上的有2个,分别为黄陂区和东西湖区,占比16.7%。上述调查问题中,区级科协系统几乎都是从外部调入的科协领导,更好地说明内部组织年龄偏大,不利于科协系统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而专职领导班子年轻化有利于为组织输入补充新鲜血液,为组织培养专业性强的接班人,同时可以更好地将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结合。

(四)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主要以委任的方式为主

区科协领导班子任免方式主要包括选任和委任,其中选任的有江岸区科协和洪山区科协,占比16.7%,委任的有8个,占比66.7%,新洲区科协填写的是其他委任方式,硚口区科协未填写。

(五)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都在不同程度的参政议政,但仍有个别区科协未参与到区人大、区政协的行列

在被调查的12个区科协中,5个区科协各有1人为区人大常委,分别是硚口区、蔡甸区、黄陂区、江夏区以及洪山区,12个区中占比41.7%;有7个区科协各有1-2人为区政协委员或政协常委,其中青山区科协有1名区政协委员和1名政协常委,12个区中占比66.7%,黄陂区和新洲区既有区人大代表也有区政协委员。调查中发现江汉区和新洲区科协未参与到区人大和政协中。

政协就政府的大政方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政府出谋划策,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大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工作建议、批评和意见,具有议政职能。区级科协参与到区人大或政协中,既说明区委区政府对区级科协的重视,也为区科协的建言献策提供了平台和发言机会,更加有利于区级科协开展工作。

(六)兼职副主席在科协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每个区级科协兼职副主席,都是各个区科协经过认真筛选和考察的,而且配备人数较多并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是各行业的优秀代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强,对提升和推动科协接长手臂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各区科协的调查来看,认为兼职副主席发挥作用比较大的有5个,占比41.7%,而认为发挥作用一般的有7个,占比58.3%,没有一个认为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专挂兼”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区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科协组织体系,“专挂兼”是群团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为导向,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级选拔群团干部。

结合群团组织换届,区级科协兼职副主席大多分散在科技人员密集的各条战线和各个部门,他们是各行业科技工作的杰出代表,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履行科协领导职责,担负着“双重”使命,要他们履行好两份职责,让他们在科协组织建设、科学普及、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表率。区级科协还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让兼职科协副主席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或行业特色为科协服务,如何克服“会议主席”、“挂名主席”等现象,把思想统一到为科协贡献他们的智慧上。兼职副主席发挥的作用一般是事实,但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区级科协也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作为区级科协自己选出的兼职干部,为什么发挥不了大的作用,是自己的管理问题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将“专兼挂”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区科协人员编制情况

(一)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总编制人数平均在7人左右,部分区级科协编制较少,仅有4-5人

被调查区级科协总编制人数(包括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其他)为83人,平均每个区的人员编制将近7人,其中黄陂区科协12人,为编制最多的一个区,汉阳区科协4人,是编制最少的一个区科协。

被调查区级科协在职人数(包括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工勤编制和其他)为86人,平均每个区科协的在职人员超过7人,其中黄陂区科协有12个在职人员,为在职人员最多的一个区科协;江汉区科协有4个在职人员,是在职人员最少的一个区科协。

被调查区级科协离退休人员为77人,平均每个区科协的退休人员将近7人,其中江汉区科协有12名退休人员,为退休人员最多的一个区科协;江岸区科协有1名退休人员,是退休人员最少的一个区科协。

科协担负着科学普及、服务科技工作者等工作,涉及人群巨大,仅靠4-5人无法真正将科协工作面铺开,也无法将科协工作做好。区级科协编制为区委区政府统一编制指标,部分区科协人员配备相对较弱,如何在现有的编制条件下做好区科协工作,是科协系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科协在职人员中男女比例相对比较合理,不到2名男性中就有1名是女性

在被调查的区级科协中,仅有青山区科协4人全部为女性。中国科普研究所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状况分析”中指出,在县级科协从业人员中,全国男女比例为3.7:1,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在职人员男女比例为1.9:1,反映了武汉市区级科协从业人员的男女比例好于全国的状况。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女搭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男性与女性的思维模式有所区别,更有利于工作互补。

(三)区级科协在职人员年龄分布相对偏大,仍有优化的空间

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50岁以上的占比超过一半以上,40-50岁的占比25.3%,40岁以下的仅为17.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职人员年龄分布相对合理,但相对偏大,从人才梯队和人才培养的角度需要进一步优化。

干部年轻化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极力推动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党和政府事业在全球化时代的长远发展和高级领导干部的储备、培养,按照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年轻化、思维年轻化的要求,科协需要在优秀的年轻队伍里寻找适合科协、有利于科协发展的年轻人员补充到科协队伍中来,提升科协深入基层、接长手臂。

(四)区科协在职人员学历结构相对合理,政治面貌涉及全面,主要以党员为主

政治面貌,表明了一个人在政治上的归属,是一个人的政治身份最直接的反映,是指一个人所参加的政党、政治团体;间接表明本人思想倾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12个区科协中,中共党员占比高达89.5%,民主党派占比最少,仅有1.2%,说明区级科协队伍政治思想高度高,对科协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国家,各民主党派的组成有一定的专业特色,一般各党派成员都拥有相对应领域的专家学者,也熟悉这方面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鼓励和引进一些民主党派人士为科协事业做出贡献。

被调查的12个区科协中,主要以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为主,占比81.4%,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占比16.3%,本科学历占比65.1%,大专学历专利14.0%,其他的学历占比4.6%,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学历结构。

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是由人社部门颁发的,适用于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或管理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符合规定条件可以按照要求参加国家和省已实行考评结合的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以及公安、检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评审之外,均不得申报评审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区级科协可以鼓励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申报职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科协事业服务。

(五)区级科协聘请人员在科协工作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共聘用人员17名,平均每5人当中聘用1名。聘用人员经费采用全额拨款为主,自收自支为辅的方式。研究发现,聘请人员多以本科及以下学历为主。

被调查的区级科协中有6个,占比60%的认为科协聘请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有3个、占比30%的认为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仅有硚口区科协1个、占比10%的认为发挥的作用一般。

我国严格的编制管理使得编制核定人员有一定的限制,为深化科协人事制度改革,确保科协顺利完成工作,科协通过大量聘请人员完成相关工作,是对编制内人员的一种补充。通过调查发现聘请人员得到了各区科协的一致认同,为更好地发挥聘请人员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探索聘请人员的管理模式。

四、经费与财政预算情况

(一)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的经费预算构成主要为机关和其二级单位,并且所预算经费全部来自同级财政拨款

区级科协全部为全额政府拨款单位,其预算经费全部来自同级财政拨款,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的预算经费主要有机关和其二级单位,其中硚口区、江岸区以及江夏区的经费除机关外还分别包括一个二级单位。 

12个区级科协无一例外的都没有来自会费、创收经费等自筹经费。

(二)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2018年经费预算为5802.16万元,用于基本支出的费用将近一半

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2018年总经费预算为5802.16万元,平均每个区经费预算为483.5万元。用于基本支出占总经费预算46%,用于科技服务项目支出的占总经费的54%,其中科技服务项目支出费用主要用于科普经费,包括科普活动、报刊订阅等,占比46.3%;用于企业服务经费的占比为2.9%,用于科技智库经费的占比为1%。

区级科协经费在各级政府网站都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各区级科协在填写预算经费的过程中,有个别区科协的预算与政府网站公开的预算有出入。

虽然在调查过程中有16.7%(东西湖区、武昌区科协)的区科协认为经费非常充足,仅有青山区科协占比8.3%的认为经费不够,但所有区的科协预算经费接近一半用于内部日常办公等,其余大部分用于科普宣传。而科协用于开展企业服务、智库建设的经费少之又少。智库是科协系统三轮驱动中的一轮,适当增加智库经费,有利于智库发挥更好的作用,服务区委区政府决策。企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科协在改革过程中,建议投入一部分费用用于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有利于科协更好地延长手臂,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三)科协经费相比上一年度基本都有所增加,但增加经费主要用于区级科协基本支出

在调查中占比83.4%的2018年预算总收入比2017年预算的增加了,增加幅度平均为27.9%,对比各区级科协经费在各级政府网站都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分析增加原因主要为人员、津补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住房公积金及其他工资福利等基本支出,对于科技服务项目支出几乎为0;相对减少的为蔡甸区科协,占比8.3%,原因为减少退休人员等内部支出;江汉区科协占比8.3%的保持不变;相对不变的为江汉区科协,占比8.3%,对比“2018年江汉区科协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公开情况说明”,江汉区科协减少6.85%,原因为仍为基本支出。

分析得出科协经费增减变化,主要为内部基本支出变化,近两年对于科技服务项目经费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群团改革和赋予科协的职责,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服务项目经费,支持基层科协深入工作。

在被调查2017年经费支出情况时发现,有75%的经费支出与经费预算持平,占比16.7%的经费支出超过预算,分别为青山区、江岸区科协。汉阳区科协经费支出小于预算,在问卷中未注明原因,经费预算有需要优化和提升的空间。

五、治理和运行情况

(一)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全部建立健全了全委会、常委会管理机构,且分别平均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全委会人员总数813人,其组成主要为占比36.9%的政府部门人员,和占比63.1%的工业、农业、教育、服务等其他行业人员组成,平均每个区科协全委会人员为67.75名。

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常委会人员总数314人,其组成主要为占比36.9%的政府部门人员,和占比63.1%的工业、农业、教育、服务等其他行业人员组成,平均每个区全委会人员为26.17名。

各区科协充分调动了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参与科协工作。仅青山区科协全委会、常委会组成中只包含了工业和教育,未涉及农业、服务、事业等其他行业人员。各区科协全委会平均每年召开一次,做的比较好的是东西湖区科协,每年召开3次,而蔡甸区科协每年召开不到1次;各区科协常委会平均每年召开一次,做的比较好的是江汉区科协、江夏区科协以及新洲区科协,每年召开2次,而武昌区科协每年召开不到1次。

全委会、常委会不仅仅是一种工作程序,局限于举举手、投投票,象征性地走走过场等,而是推动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方式,起着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新形势下更需要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委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区科协全委会、常委会的功能。

(二)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在实施科协“四服务一加强+三型”中表现尤为突出

“四服务一加强+三型”,是科协系统的工作职责定位,对各区级科协其工作职责做的比较好的进行了由强到弱的分析,其中有58.3%的区级科协首选“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服务科技工作者”,占比为25%,“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占比为41.7%,“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占比为33.3%,“加强学术交流”,占比为41.7%,有50%的区级科协最后选择了“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

“四服务一加强”是对原有“三服务一加强”的拓展和深化。“三型”——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则确立了科协组织的新定位、新形象。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万千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科协肩负的重大使命。

(三)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科协系统多项工作中,科普活动表现尤为突出,成为亮点

农村科普、科普活动、创新资源运用、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企业等是科协组织的主要活动形式。在被调查的6类主要活动中,各区级科协对其做的比较好的、突出的进行了由强到弱的排序,其中有50%的区级科协首选“科普活动”,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占比为25%,“服务科技工作者”,占比为41.7%,“企业服务”,占比为41.7%,“创新资源运用”,占比为58.3%,有58.4%的区级科协最后选择了“农村科普”。

科普是科协系统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充分体现了科协承担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核心工作。其次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也在全面发挥着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工作。农村是我国相对最落后的区域,也是最基层科协组织需要服务的重点,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也是提高科协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职责之一。

(四)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超过83.3%的区级科协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品牌,但还有部分区级科协仍需加大力度

在推动科协工作的过程中,各区级科协争创自己的品牌。通过调查,各区科协共创建科协品牌26个,平均每个区科协创建数量2.17个,洪山区科协创建的品牌最多为4个,分别为洪山地区科普展教联盟、科普信息化、特色科普社区、青少年科普活动。科协品牌以科普活动居多,在创新资源利用、服务企业创新、科技智库建设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五)服务创新发展过程中各区科协创新资源拥有情况相对比较一般,发挥作用方面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高校(含高职高专)资源在武汉市主要集中在江夏区和洪山区,占比16.7%,一般的占比为33.3%,比较少的占比为41.7%,高校(含高职高专)创新资源在服务创新发展中被认为作用比较大的占比41.7%。

科研院所资源在武汉市主要集中在江夏区、江岸区和洪山区,占比为25%,一般的占比为41.7%,比较少的占比为8.3%,蔡甸区、新洲区和江汉区几乎没有,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在服务创新发展中被认为作用比较大的占比41.7%。

学会资源在武汉市主要集中在蔡甸区,占比为8.3%,一般的占比为41.7%,比较少的占比为8.3%,青山区、东西湖区、江汉区、汉阳区几乎没有,学会创新资源在服务创新发展中被认为作用比较大的占比仅为16.7%。

院士资源在武汉市主要集中在武昌区和洪山区,占比为16.7%,一般的占比为41.7%,比较少的占比为33.3%,江汉区几乎没有,院士创新资源在服务创新发展中被认为作用比较大的占比为58.3%,是主要创新资源中发挥作用最大的一项。

从调查中发现,各区资源互通互用,但其服务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六)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都在不同程度的以多种形式开展购买第三方服务,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被调查的区级科协中,已有75%开展了购买第三方服务,还有16.7%的正在策划,仅有东西湖区科协还没有开展。各区科协购买第三方服务,主要用于信息化建设和科普活动,除此以外还包括培训、法律咨询等内容。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区级科协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自我服务能力,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情况

(一)被调查的12个区拥有一定数量的科技工作者,为区科协服务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此次调查中12个区提供的科技工作者数量总数将近55万人,拥有了一定量的科技工作者。但通过调查数据发现,既有科技工作者分布非常不平衡现象,也存在对科技工作者的理解问题,比如科技工作者填写最多的是青山区为30万人,而填写最少的东西湖区只有280人。

科技工作者是科协服务的主要对象。在此次课题问卷设计过程中,对“科技工作者”的定义进行了引擎搜索,发现“科技工作者”的概念相对比较模糊,导致对科技工作者数量填写过程中出现了各自理解的概念和数量;对于各区级科协,对科技工作者的定义和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解和普及,“科技工作者”的概念模糊,直接影响着科协服务科技工作者对象的偏差和其工作的深入开展。

2007年1月,中国科协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2016年11月,国务院同意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批复,并已成功举办2次。为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技术创新,进一步规范科技工作者的定义迫在眉睫。

(二)被调查的区级科协组织建设主要是“通过科协类培训或活动”与“深入基层挖掘”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基层科协组织接长手臂的

在调查中,设置了发展科协基层组织常用的4类方法,各区级科协对其采用方式最多的进行了由强到弱的分析,其中有58.3%的区级科协首选“通过科协类培训或活动”,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深入基层挖掘”,占比33.3%,“通过其他单位或个人推荐”,占比41.7%,有41.7%的区级科协最后选择了“基层单位自发对接区科协,科协给予服务”。

中央书记处明确指出:“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比较密集,科协组织就要建到哪里;哪里有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协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科协组织是延长手臂、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是科协系统的“神经末梢”,庞大的“神经末梢”数量是发挥科协灵活度和价值的重点所在,区级科协作为基层科协组织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应集思广益、拓展思维模式在广大群众中宣传,建立更多的基层科协组织,科协只有接长手臂,向基层延伸,疏通毛细血管和末梢循环,才能真正成为党的决策咨询“头脑”。

(三)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组织,在其基层科协组织建设过程中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参与,但开展建设工作的抓手相对比较弱

在发展科协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对其进行科协组织建设辅导、讲解科协工作内容,以及授牌等工作,各区级科协在基层科协组织建设过程中对公认性最高的进行了由强到弱的分析,其中有91.7%的区级科协首选“辅导成立科协组织”,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科协工作宣传”,占比66.7%、有75%的区级科协最后选择了“统一制牌并给基层科协组织授牌”。区级科协在目前现有的科协组织建设过程中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绩斐然,并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流程,且已使用多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区级科协应不拘一格加速发展基层科协组织,积极接长科协工作手臂,形成全面的工作网络,有效扩大基层科协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在基层科协组织成立大会上,有58.3%的区级科协会到场参加,有25%的基本上都参加,分别为东西湖区、黄陂区和江夏区科协,也有16.7%的会视情况而定,分别为江岸区和新洲区科协。但基层科协组织成立后,区级科协没有资金支持的占比高达41.7%,有50%的会视基层组织情况给予部分支持。基层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一级组织,既需要有精神上的认可,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科协开展工作的动力。科协作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并列的四大人民团体之一,目前在社会上的认知度非常不高,很多人都不清楚有科协这样的组织,要么和科技局混淆,要么认为是一个普通的协会,对新加入的科协组织应该给予一定资金的扶持,逐渐将科协组织发扬光大,并积极发挥科协组织的作用和价值。

(四)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都已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基层科协组织系统,并在积极发挥作用,但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科协组织和人口众多的农村仍需加大建设力度

调查发现,被调研的11个区拥有学会共计93个(武昌区未填写),主要以新城区为主,蔡甸区拥有的学会最多为36个,隶属区级科协的学会共计36个,占比为38.7%,区级各学会发挥的作用相对比较一般。学会接受政府职能转移,是学会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社会团体的必然要求。学会承接社会管理职能是国际社会通行做法,中国科协在《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中也特别指出:“推动学会活动的社会化”等。学会具有专业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在促进学科发展、科学普及、科技进步、经济振兴和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层次的科学共同体,享有非常高的学术权威性,作为区级科协应充分挖掘学会优势和调动学会积极性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被调查的12个区拥有街道共计146个,街道建立区级科协的共计145个,占比高达99.3%;拥有乡镇共计4个,蔡甸区、黄陂区、洪山区以及新洲区分别一个,并全部建立了科协组织,占比高达100%;区级及开发区共计16个,建立了科协组织的共计14个,占比87.5%。调查发现,各区对街道、乡镇以及开发区的科协组织建设做的非常好,基本实现了科协组织全覆盖,并且对其发挥的作用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

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6万家,全国企业科协23945家(数据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803增刊),企业科协占比6.7%。武汉市2017年全市新登记的市场主体18.17万户,武汉市截止2017年年底,规模以上企业共计2555家(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2017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除去武汉开发区和东湖高新区以外的企业12个区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790家,已经建立企业科协组织的有237家,占比13.2%,数据显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喜的是相对而言大家都比较认同企业科协发挥的作用。企业是我国创新主体,也是经济的基础,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企业科协的建立速度相对比较慢,加大企业科协组织的建设是区级科协亟需努力的方向之一。在调查中还发现,各区级科协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什么是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enterprise above designated siz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6年开始使用的一个统计学术语,与“规模以下”相对,2011年1月起用于代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也是政府重点监控和支持的企业对象。掌握各区发展动态跟进企业科协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被调查的12个区拥有专业协会共计225个,专业协会已建立区级科协的共计14个,占比仅为6.2%;拥有农技协共计693个,主要分布在新城区,已建立科协组织的有9个,占比仅为1.3%。调查发现,拥有专业协会和农技协的区级科协,对其发挥的作用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其科协组织覆盖率非常低,需要进一步加大科协组织建设力度。

被调查的12个区所拥有的高校(含高职高专)资源共计98所,已建立科协组织的有37所,占比37.8%,高校(含高职高专)主要分布在武昌区、江夏区和洪山区,江夏区高校(含高职高专)科协已实现了全覆盖。2017年8月,王春法同志在全国企业科协建设推进会上明确指出:一是年内实现全国普通高校科协覆盖率超过50%,2018年实现综合性大学和理工农医类高校科协全覆盖,武汉市高校科协覆盖率距离中国科协规划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武汉市是高校相对比较多的城市之一,区级科协如何推动高校科协建设并更好地利用好高校资源服务当地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落实。

七、科普能力建设情况

(一)武汉市各区全民科学素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提升服务空间的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中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作出总体部署,到2020年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要达到10%的目标。根据最新的第10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截至2018年,已经达到8.47%。

武汉市“十三五”末期,公民的科学素质要达到16.5%,本次针对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进行了调查,除硚口区和洪山区未填写外,其他10个区提供的全区公民的科学素质平均为12.6%,其中黄陂区的最高,为18.5%,江夏区的相对比较弱,仅为6.5%。总体来说距离武汉市“十三五”末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加快全市科学普及和全民素质提升。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中发现,区级科协作为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成员单位,对所在区的全民科学素质统计不够到位,理解不够充分,比如洪山区填写为“无”,硚口区未填写等。建立区级科协公民科学素质基础数据库,可以充分理解科协工作并更好地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二)武汉市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心城区主要以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为主,新城区主要以农民和城镇劳动者为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快速提高,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各区级科协积极响应并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调查发现,中心城区比如江汉区、汉阳区、硚口区以及洪山区科协主要抓青少年科普工作,而青山区将工作重点放在第一位的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新城区的东西湖区也将青少年工作放在了第一位;新城区主要以农民和城镇劳动者为主展开工作,比如蔡甸区、黄陂区、江夏区、新洲区,而中心城区的武昌区将工作重点放在第一位的是农民和城镇劳动者。有83.3%的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提升置于所在区工作的最后一位,主要是因为武汉市为省会城市,该类人群相对偏少,为了更好地发挥武汉非常雄厚的科教实力,各区可以采取帮扶的形式,为偏远地方的科学素质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武汉市各区科普活动经费呈现上升趋势,人均科普经费3.63元,但仍然比较弱

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科普活动经费基本上都被列入到了财政预算,仅汉阳区未被列入。调查显示2018年科普活动经费共计2550.26万元(硚口区未填写),平均每个区212.52万元,其中武昌区投入最多为469.18万元,而青山区仅为45万元,出现各区不平衡发展。但总体而言,与2017年相比处于递增。

据了解,全国科普统计工作由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负责,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担。网上信息查询,2015年全国科普投入人均科普专项经费4.63元。本次调查为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数据显示,12个区平均人均科普经费3.63元,其中最高为武昌区4.61元,而青山区科普经费相对比较紧张,人均仅为1元。科普经费主要用于当地的科学普及工作,从调查数据分析,武汉市12个区人均科普数据弱于全国2015年平均水平。欧盟、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科技先行国家,把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科技传播体系纳入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他们的科研最新发现和科技创新成果会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发布,要求在重大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增加科普任务,在科研项目中明确科普任务及经费比例,而且,科普工作绩效评估与科研评价体系也有机地结合。武汉市作为科教资源集中的地区,应加大人均科普经费的投入,用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四)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已将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建到了全区人口密集的各个地方,但在质量和内容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已为2195个社区或行政村配置了2231个科普活动站(室)用于科学普及,其中总面积达168630平方米,讲座或培训场地9720个,参加活动364620人次,全年科普经费投入853万元,以财政投入为主。

已为2280个社区或行政村配置了3238个科普画廊或宣传栏用于科学普及,其中总长度达27795米。电子科普画廊总数168个,累计播出时间为112580小时,全年科普经费投入1013万元,以财政投入为主。

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等传统的科学普及方式已经得到了相对普通的认同,据调查83.3%的都认为它们发挥了比较大甚至更大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更换频率低,内容更新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议采用与更为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五)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科普队伍建设情况相对一般,虽然已为社区或行政村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科普员,但专业培训与经费投入偏低

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共有科普报告团7个(硚口区和武昌区未填),科普报告团专家人数214人。从地区来分,每个区平均不到1个科普报告团;科普志愿者团队1155个,拥有科普志愿者18612名。

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相关人员称为科普员,是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工作人员。科普人员也遍及各行各业中,比如社会各界,包括科技界、媒体出版业、城市社区、企业等等。

调查发现,武汉市12个区共为2407个社区或行政村配备了2594名科普员(硚口区未填写),拥有科普员最少的是蔡甸区13名,拥有最多的是黄陂区和新洲区,深入沟通发现有些区里填写的为群团改革中提出的群团专干人员,地方聘请以钱养事的模式,大部分区科普员为群团专干和聘用的科普员。各区科普员发挥作用不一,有15.7%的认为发挥了很大作用,分别为江汉区和武昌区,41.7%的认为发挥了较大作用,也有33.3%的认为发挥作用一般,不明显的占比8.3%,为江夏区。各区对于科普员年平均培训次数仅为2次,平均每个区3.05万元,用于科普员培训工作经费的平均每个人每年141元。科普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未将各行各业的科普人员纳入科普队伍。如何为科普员提供科普服务环境,如何让更多有热情、有能力的人投身科普,是科协目前要考虑的。

(六)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拥有2348个科普示范个体,并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拥有科普示范个体共计2358个,其中科普示范基地140个,科普示范街61个,科普示范社区496个,科普示范家庭1205个以及科普示范学校69个,科普示范体系从家庭到学校,从社区街道到基地等形成了一定的科普示范体系,并在调查中发现起到了比较好的示范作用。“科普示范”是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而在不同方面进行优秀者培养,并起到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从而用示范效应、感染、播散、仿效、滚雪球,甚至是多米诺骨牌效应(domino effect)实现提升,但今年以来科普示范活动似被忽视,究竟科普示范是否过时,是否已经不需要,还是积极探索新的活动形式推动示范效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八、科普宣传阵地建设情况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普阵地建设方式也在推陈出新,但以科技馆为代表的硬件设施科普宣传阵地依然为大家所公认

科普阵地是进行科技传播利用的场地,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目前科普阵地建设主要依托以科技馆为代表的硬件设施——科普宣传阵地、科普出版物宣传阵地、广播电视科普节目宣传阵地以及网络科普宣传阵地。调查发现最为普遍认同和使用的还是以以科技馆为代表的硬件设施——科普宣传阵地建设为主,其首选占比58.4%,其次依次为网络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占比50%,广播电视科普节目宣传阵地建设,占比41.7,科普出版物宣传阵地建设,占比50%。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科普阵地已悄然兴起。在新形势下,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部门,结合现代民众需要,实现科普阵地网络化、数据化已是大势所趋。

(二)被调查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拥有科技馆等硬件科普情况比较乐观,并且发挥着比较积极的作用

12个区科协共有区级科技馆3家、小小科技馆55家、博物馆54家、科普大篷车0辆、科普大学134所、科普社区596个、区科普图书馆160座、区科普教育基地49处、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8处、相机、投影等其他硬件288部。其中区科技馆主要分布在东西湖区、黄陂区以及新洲区;区科普图书馆主要分布在蔡甸区、江岸区、黄陂区、洪山区以及新洲区等,以上2类资源其他区科协还未涉及。

科普大篷车是针对科技场馆短缺,借鉴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提出的多功能流动性科普宣传设施,以其丰富多采的展示内容、多种媒体的教育方法、机动灵活的活动方式,弘扬了科学精神、普及了科学知识,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传播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受到了广大公众和科普工作者的欢迎,并逐渐成为科协的一张品牌名片。此次调查发现目前区级科协都没有科普大篷车,对于还未脱贫或者知识传播比较慢的地区,科普大篷车具有一定的科普价值。

(三)被调研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已经拥有一定量的科普读物

被调查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自行编印科普读物数量共有50种,其中东西湖区和汉阳区还没有编制科普读物,硚口区没有填写此项。具体科普读物如下:


 

目前只有江夏区科协编制了《人与自然》、《身边的科普》等两类科普挂图,在我国科普普及的前期,由于影像技术不发达,相对比较枯燥和专业性较强的技术,科普挂图以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形式在科学传播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普挂图还应不应该存在?还是未来结合新技术发挥其新的科普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四)被调查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广播电视科普宣传手段

截止目前为止,被调查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有部分采用了广播电视科普宣传手段,主要包括江汉区、黄陂区、江夏区、洪山区以及新洲区等5个区,涉及的科普节目有《科学讲堂》、《科学家(专家)社区行》、《科技广角》、《病虫害防治》、《基地巡礼专栏节目》、《科技之光专栏》、《户外视窗宣传》、《科普大篷车》、《农民与市场》等。在区级科协,广播电视的宣传相对来说一直比较弱。

广播电视类科普宣传始于1977年的中央电视台,在4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现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此类节目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诸如年轻人不爱看电视、不爱听广播等,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也需要走创新之路,转变思维与创新创业等现代模式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

(五)被调查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都在不同程度的利用网络进行科学普及,网络科普已逐渐成为区级科协科学普及的手段之一

在大数据、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普宣传也在发生着变化,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已经都在利用网络进行科学普及,其中东西湖区和黄陂区采用4种方式,江岸区利用科普动漫集进行科普。常见的网络科普诸如微信、QQ、政府网、电子屏、科普E站等,有些已形成品牌效应,比如科普E站、科普江夏APP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工具之一,区级科协着眼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网络科普人才培养和网络科普阵地建设。

九、服务和开展活动情况

(一)被调查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开展活动服务当地社会发展,但活动相对比较少

被调查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开展各类活动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农业科普。主要以大部分区级科协独立做活动和一般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组织的方式开展活动,就其服务企事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活动进行了单独调查,有一半的区级科协平均每年举办的活动1-4场,还有23.3%的区科协平均每年举办5-9场,举办10场以上活动的仅为16.7%。

(二)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活动是“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协职责的重要体现,是区级科协需要加强的工作之一 

“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是科协目前的工作职责,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是“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调查发现,12个区级科协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其中“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培训等推动单位科技创新活动”和“开展科学技术科普,提升员工科学素养”活动相对比较多,分别有75%的区级科协在做,其次分别为“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占比66.7%,“开展学术交流、主办科学论坛”,占比58.3%,“推动单位科技人才工作”,占比50%,“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单位与高校产学研合作”活动最少,仅有41.7%的区科协在开展。

就活动开展场次来看,以学术交流为例,区级科协每年组织开展高端学术交流1-2场的居多,占比66.6%,5场以上的几乎没有,还有16.7%的没有开展过。而从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来看,每年只开展1-2场的居多,占比83.3%,5场以上的几乎没有,开展3-4场的分别为江夏区和洪山区。

科协最大的优势是人才资源,拥有技术前沿的院士、高端人才,更有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科技活动正是为技术创新与合作寻求对接的平台,探索科技服务活动,是服务创新发展的渠道之一。

(三)院士专家工作站是科协“金”字招牌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价值所在,并积极建站为创新发展提供高端服务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非常高的学术造诣,推动着各个领域的前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是党中央要求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自主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多做贡献的一个创举,是搞好院地合作的一种新形式,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平台。武汉市科协自2010年启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并出台了《关于建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意见》。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得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并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中,截止2017年年底,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7家,并且50%的认为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41.7%的认为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基本得到了一直认同。

随着企事业单位创新意识的提升,院士资源在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调查中发现仅2018年拟打算成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就有20家,是之前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的一半之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已在各个区掀起了如火如荼的热潮。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武汉市12个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武汉地区发展相对不是很平衡,比如黄陂区有7家,江夏区6家,而武昌区、新洲区仅有一家。在抢人大战的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何时需要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截止调查时间,虽然有院士会不定期地走进企事业单位开展服务,相应的院士企业行相对比较少,大部分进企业的次数在1-2次,院士服务创新发展得到了更大地认同,需进一步发挥活动和技术攻关的作用。同时随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数量增加,带来了新的发展问题,怎样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地健康规范发展,怎样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将创新真正落实到企业中,是下一步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已被大家所公认,并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各类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全国科普日由中国科协发起,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和系统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

科技活动周是中国政府于2001年批准设立的大规模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根据国务院批复,每年5月第三周为“科技活动周”,由科技部会同中宣部、中国科协等1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同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

两类大型活动为全国范围类的科普活动,经过多年的推广与组织,目前已广泛的为大家所熟知,调查发现100%的武汉市区级科协都在组织参加这两类活动,与此同时各区级科协每年组织开展科普活动超过10场次的占比91.7%。科普活动是服务全民的一项润物细无声的技术普及,由于普及对象广,因此科普活动既要有政府的参与,也需要有民间的组织。区级科协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利用广大社会资源针对自身的专业技术进行行业的科学普及,是实现先进技术科学普及最有效的方法。

十、科技智库开展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从智库启动建设、运行以及智库建设的困难程度等5个方面对“科技智库开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设置。

(一)科技智库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武汉市区级科协有50%的区科协已经启动了科技智库建设,但作为科协“三轮”驱动中的一轮——“智库”,在基层建设过程中发展相对缓慢

智库又称“思想库”、“智慧库”或者“智囊团”,是影响并健全党和政府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既能提高国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当好领导的得力助手和参谋,又能扩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实现民主协商的多样化,还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储备人才、创新思想等。

科技智库是国家软实力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作为“智慧外脑”,智库如何精准发力,帮助国家解决这一矛盾?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又该如何发挥作用,体现科技智库的价值。

地方智库作为基层智库,它的发展对推动我国科技智库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此次调查发现,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有50%的已经启动了科技智库的建设,但仍有16.7%的目前还没有打算启动智库建设。

承担各级科协科技智库调研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该区科协参与政府决策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调查发现,无论是区级科协还是其基层科协组织,近三年每年参与课题并且平均每年超过2个的,占比仅为8.3%,有一半区级科协或区级基层每年承担或参与的课题不到1个,作为智库主要渠道之一的科协,在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中,给予的智库建议相对比较少,并未成为区委区政府建议的主要渠道之一,科技智库建设明显的是一个倒金字塔,市级以上智库士气浩大,基层科协智库参与度不高,作为科教大市的武汉,智力成果聚集的创新型城市,武汉市区级智库建设亟需加大力度为各区发展做出贡献。

(二)成果转化是智库价值的体现,但将近一半的区科协表示对智库成果转化率情况不是很清楚

三轮(智库、学术、科普)驱动推进科协工作格局重塑,智库是科协系统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科协的重要工作之一,但在区级基层科协中,对智库了解不是很透彻,对智库成果转化更是了解的不多。调查发现有41.7%的认为不是很清楚智库成果转化率的情况,有33.3%的认为转化率比较强,也有16.7%的认为转化率一般。

智库成果是智库机构所从事并生产出的具有战略性的思想产品和服务,既包括专著、报告、影像等有形产品,也可以是虚拟产品,如在政府重大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国内外重大研讨中提出的政策建议等。智库成果转化可参照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定义: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产业等活动。智库的成果转化过程中,智库机构是成果转化机制的供给方,公共部门及咨询企业等是成果的需求方。科协的科技智库既是成果的需求方亦是扮演着推动成果转化的调控角色,宏观调控智库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供给方、需求方及中间媒介,促进智库的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历来就是世界性的一项难题,而智库成果转化更是一项复杂、涉及诸多要素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智库自身的完善,还需要政府、企业、成果转化媒介等的多方参与,需要政策、法律、市场、知识科技地协同运作才能实现。科协作为科技智库的排头兵,亟需打通智库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智库的价值。

(三)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在科技智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智库建设经验不足,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我国科技智库发展迅速,各种科技智库不断涌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军事科学院等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把决策咨询作为主要职能之一,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各种专业协会、学会,甚至科技相关企业、媒体也纷纷组建科技智库,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本次调查中对“区级科协科技智库建设面临的困难”设置了四个选择并按照各区科协的实际情况进行由强到弱的排序,综合各区选项面临的最大困难由强到弱依次排序为:排在第一位的“智库建设经验不足”的占比最高,为66.7%,排在第二位的“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占比最高,为41.7%,排在第三位的“智库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占比最高,为41.7%,排在最后的“区里重视度不够”的占比最高,为75%。

国外智库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对智库的专题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美国知名学者保罗.迪克森(Paul Dickson)出版了第一本介绍美国智库形成与发展的著作《智库》,成为美国最早研究智库的专著。在我国,虽然无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门客,还是宋明清时期的文官,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明中,以“智囊”等形态存在的智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对智库的研究明显晚于英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智库的研究,而且大多数停留于研究欧美等智库发展研究。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对于智库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的博士及硕士论文也不断出现,是中国智库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标志,但智库建设经验不足,明显是科技智库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困难,也是区级科协智库建设的共性问题,而且智库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智慧和政府的支持。

十一、群团改革工作情况

(一)群团改革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自党中央对群团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以来,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高度重视,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改革工作,效果比较显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群团改革工作,并作出了重要指示。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2015年,党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对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三年来,群团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科协改革的目的是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让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而更加紧密更加广泛地把科技工作者凝聚到党的旗帜下,听党话、跟党走,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此次调查发现,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有75%的已经改革完成,还有16.7%的正在改革中,分别为蔡甸区和江夏区,硚口区未填写,占比8.3%。武汉市各区级科协积极响应国家群团改革,并作出了积极响应,66.7%的对群团改革工作表现地非常积极主动,另外33.3%的对群团改革工作表现地比较积极主动,在群团改革过程中,都认为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其中洪山区科协认为改革效果非常明显,占比66.7%的认为效果比较显著。

群团改革是在探索如何进一步释放群团组织活力,服务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为区级科协组织,应该通过群团改革拓展事业格局,强化政治引领,注重组织功能的分梳与再造,充分实现群团组织的团体价值和公共目标,在党建工作、智库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创新思路和举措。

(二)群团改革过程中,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未被列入首批深化改革试点单位,应加强自身建设和创新改革

2017年,中国科协出台了地方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试点申报指南,试点分省级试点、地市级试点和县级试点三类,评审专家从“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紧密”、“改革目标任务明确”、“改革方法措施有针对性”、“改革重点难点分析透彻”、“改革预期成果可行性强”等五个方面对申报资料进行了审核,中国科协从中择优确定省级试点单位3家、地市级试点13家、县级试点15家,其中湖北省襄阳市科协为地市级试点,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科协为县级试点,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全部没有列入第一批试点单位。

调查发现,不清楚有该项评选的高达50%,区级科协作为科协系统的基层科协,是紧密联系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基层科协,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尤为重要,区级科协应打通信息渠道,及时分析消化信息,服务自身建设和基层科协组织。

十二、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信息化建设投入持续递增,但投入金额相对值不大

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2018年信息化建设投入预算共计266.5万元,平均每个区科协22.2万元,其中蔡甸区投入48万,江岸区和黄陂区投入最少,仅有10万元。同比2017年度信息化建设投入递增的区占比75%,持平的占比为25%,没有出现递减的现象。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益突飞猛进,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已经成为国家、地区、乃至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定量的科协信息化资金的投入,有利于加快科协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二)被调查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中,员工信息化使用程度相对比较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上级科协与区级科协直接购买的混合方式

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办公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但在调查中发现仅有58.3%的区级科协员工会使用计算机软件办公且会上网。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办公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作为副省会城市的武汉区级科协信息化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深入分析得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对信息化的价值认知度不够,意识上相对落后,行动上相对迟缓,导致一些人员虽然有电脑但使用相对较弱。还有些地方由于经费有限,导致电脑配置还没有实现人手一台,影响信息化的广泛推行。

(三)各区级科协采用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手段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区科协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所采取的信息化手段,由各区科协自行填写,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共填写信息化手段33条,平均每个区2.75条。无论是微信群、QQ群,还是科普APP,科普电子显示屏,每个区级科协都在结合当地情况,利用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开展信息化服务,比如江夏区采取了科普E站、QQ群、微信群以及科普江夏APP等信息化手段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发现,100%的认为信息化建设对科协服务社会具有比较大,甚至非常大的意义。

(四)科协信息化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多数聚焦以互联网+科普和联系聚集科技工作者为目的,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制约着发展的困难

目标明确有利于科协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展和推动。在调查中发现所有调查对象都把“互联网+科普,提高全员科学素养”放在第一目标,也有50%的把“互联网+联系,聚集科技工作者”为自身的核心目标,“但互联网+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互联网+服务,打通政企沟通交流,服务企业发展”相对意识比较薄弱。青山区、东西湖区和硚口区科协已经全方位开展“互联网+”服务。

科协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困难和问题,各区级科协对其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由强到弱的分析,其中有83.4%的区级科协首选“区科协自身缺乏信息化技术人才”,占比最高,“互联网+”服务是科协新的服务尝试,目前还在尝试阶段,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导致专业人才跟不上信息化发展速度,科协相对而言信息化起步晚,人才更为缺乏,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其次依次为“科普信息化市场软硬件技术问题”,占比为66.7%、“缺乏经费”占比为66.7%,有66.7%的区级科协最后选择了“领导重视度不够”。

十三、深入开展基层科协工作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一)认清区级科协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区级科协建设

调查过程中,对区级科协自身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形成7个选项,各区级科协对其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自身问题进行了由强到弱的分析,其中有50.0%的区级科协首选“工作人员紧张”,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政策支持少”,占比为25%,“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占比为25%,“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占比为16.7%,“经费少”,占比为33.3%,“内部结构不合理”,占比为41.7%,有50%的区级科协最后选择了“组织结构松散”。

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区级科协建设,从本课题第三部分可以看出,武汉市12区级科协人员总编制83人,平均每个区不到7人;而在职人数86人,平均每个区也仅有7人。科协服务的群体是科技工作者和全民科普素质提升,服务如此庞大的两个群体,需要具有一定的人、财、物和环境支持才能更好地推进科协事业发展。

在面临困难中,各区级科协针对员工对工作氛围、工作内容提出了17条建议,平均每个区1.41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二)区级科协在服务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协地位偏低,推动力度不强”尤为突出

调查过程中,对区级科协在发挥重要作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类,给出了4个选项,各区级科协对其进行了由强到弱的分析,其中有83.3%的区级科协首选“科协地位偏低,推动力度不强”,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区级科协定位不明显”,占比为41.7%,“发挥作用载体不清”,占比为50%,有75%的区级科协最后选择了“科协项目经费不足,工作手段单一”。

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与工会、妇联、共青团并列为四大组织,主要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我国的全民科普素质等,但长期以来科协的政策少、评选少、强制力弱等导致基层科协组织发展相对比较弱,基层科协组织不太在乎科协的存在,起到的作用不太明显,进而在地方党委政府中失去了一定的话语权。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科技工作者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价值和作用,区级科协借创新创业的东风,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优势,体现出科协的作用,让科技工作者因科协体现自我价值,让科协因科技工作者大放光彩。

(三)被调研的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和发挥科协作用服务科学普及、创新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和全国“科技三会”精神,按照《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切实加强县级科协建设,把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各区级科协为推动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此次共收集建议22条,平均每个区1.83条,区级科协的建议是来自于一线的工作体会,也是推动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有力措施。但在意见和建议中,针对企业科协建设提的比较少。企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也是科技工作者集聚的地方,作为区级科协也应该重视企业科协的建设与服务。

为更好地发挥科协平台作用,服务科学普及和创新发展,各区级科协将自身工作过程中做的好的经验和建议进行了梳理,并形成了21条经验。

 

 

(四)被调查的12个区级科协更多地希望武汉市科协能够多组织培训、交流活动,并指导区级科协工作,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被调查的区级科协对市科协的意见和建议中,有3家科协没有填写任何信息,其余9家共提供自身建议19条,平均每个单位1.58条建议。可以看出各区级科协还是非常重视科协工作并为做好科协工作而努力。经过梳理,总结归纳排名前十的建议分别为培训、交流、指导工作、加大经费、扩充科普志愿者、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等。

调查发现,培训交流等需求更为迫切,是区级科协做好科协工作的真实表达,是对市科协工作指导地殷殷期盼。将本单位工作中遇到的内部难以解决的困难,希望通过市科协的指导解决,有利于将区级科协把工作做实。

 

第三部分  政策建议

 

一、建立全面了解区级科协发展现状的机制

区级科协作为基层科协,对上是武汉市科协组织体系的直接延伸,对下联系着量多面广的各类科协基层组织和科技服务组织,是武汉市科协与广大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沟通联系的重要枢纽和平台。区级科协工作做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着科协系统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也直接影响党委政府接长手臂、扎根基层的理念。区级科协是在科协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全面了解区级科协现状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对科协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共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要求科协组织把加强基层科协建设摆在更加突出而重要的位置,加强基层科协建设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科协工作,必须全面了解区级科协的现状,才能提出建设好武汉市区级科协行之有效的方案,更好地团结、联系、服务基层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

科协需要扩大有效覆盖。基层科协是科协组织接长手臂、形成链条、密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举措,作为紧密联系基层的区级科协,服务水平和专业度以及他们面临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科协系统接长手臂、有效扩大覆盖面的工作。通过对区级科协组织的调查研究,可以找出更快更好建设科协组织的方向。

区级科协作为基层科协既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也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在联系指导各类科协基层组织中居于关键枢纽地位。如果不抓好武汉市区级科协工作,科协组织就会成为一个一推就倒的泥足巨人,科协在基层就失去了对接的平台。

2018年是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攻坚年,因此了解并掌握区级科协组织的发展,对深入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部署,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切实解决科协组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不紧不亲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实现中国科协提出的基层组织建设“四个全覆盖”目标,即在高校、企业、园区、乡镇(街道)实现科协组织科协工作全覆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加强区级科协自身建设能力

(一)及时跟进区级科协组织建设

武汉市目前拥有12个行政区和3个功能区。12个区已建立完善了区级科协组织,但武汉开发区和东湖高新区等功能区截止本次问卷调查时间,虽然成立科协组织的文件已批复,但还未召开科协成立大会。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等武汉市功能区自成立之日起,就被定义为科技工作者聚集更为密切的地方,技术创新能力更强的地方,科协组织并没有因为功能区的诞生而匹配成立科协组织,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建议市级科协建立相应的区级科协组织建设制度,在各类功能区成立时完善科协组织建设。

(二)建立完善的区级科协工作考核目标

新时期,党中央赋予了科协更多的责任和使命。调查发现,区级科协工作目标相对比较松散,很大程度上由区级科协内部定任务。市科协应建立健全区级科协工作考核目标,并制定相关的考核和奖励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区委区政府也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逐一落实规范区级科协的工作指标、考核目标,并与绩效挂钩。

(三)完善区级科协部门设置与人员配置

采取增加编制或者以钱养事的模式增加区级科协人员的配置。区级科协平均人员为7人,最少的区级科协仅有4人。科协工作涉及面广,专业度强,仅靠几个人难以做好科学普及和科技工作者服务等工作。

建议增设区级科协企业管理部门。企业是科技工作者密集的地方,企业是我国的创新主体,科协四服务中。关于“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涉及到了企业。企业科协工作在科协系统中已经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企业科协工作,需要专业人到区级科协进行指导和服务。

(四)建立区级科协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强化区级科协内部人员学习、培训机制。调查发现,区级科协人员都希望有学习、培训和交流的机会,用于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

畅通区级科协内部晋升渠道。调研发现12个区级科协主要以从外单位调入领导为主,内部人员晋升渠道受阻,严重影响到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建立兼职科协副主席工作机制

作为区级科协选出的兼职科协副主席,为什么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是自己的管理问题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何将“专兼挂”真正落实到实处,如何让科协兼职副主席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或行业特色为科协服务,如何克服“会议主席”“挂名主席”等现象,把思想统一到为科协贡献他们的智慧上,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工作机制。

制定兼职科协副主席工作经费管理办法。兼职科协副主席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履行科协领导职责,担负着社会“双重”使命,要他们履行好两份职责,让他们在科协组织建设、科学普及、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表率,“以钱养事”,必要工作经费是不可缺少的。

制定兼职科协副主席工作要点。每个区级科协兼职副主席,都是各个区科协按照各区自身特点经过认真筛选和考察的,而且配备人数较多并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是各行业的优秀代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强,可以对兼职科协副主席制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工作内容。

制定兼职科协副主席考核机制。有经费、有工作要点,就一定有考核,形成合理的工作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科协工作。

(六)建立区级科协购买专业服务机制

区级科协人员编制比较少,涉及服务面广,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专业服务工作委托专业度强的第三方完成,比如建立“发展企业科协建设”服务机制,将企业科协覆盖度扩大;建立“区科协智库”,将科技工作者建议、区域发展的提案等通过第三方实施后报送至区科协,区科协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达到快速实施科协触角深入基层的目标。

三、加快区级科协综合能力提升

(一)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拓展科协服务网络

区级科协组织系统建设情况:全市学会合计83家,隶属区科协的学会计36家,占比38.7%;全市街道合计146个,街道科协组织计145个,占比99.3%;乡镇科协组织合计4个,乡镇建设计4个,占比100%;全市区级及以上开发区合计16个,开发区(园区)科协组织合计14个,占比87.5%;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合计1790个,企业科协组织合计237家,占比13.2%;全市协会合计225个,隶属区科协组织合计14个,占比6.2%;全市农技协合计693个,隶属区科协组织合计9个,占比1.3%;全市高校合计98所,全市高校科协组织合计37家,占比37.8%。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基层科协组织全覆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尤其是企业、协会等。

(二)以服务经济主体—企业为抓手,提升科协影响力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哪个部门掌握了企业资源,他就掌握了企业相关工作话语权,比如企业人才、创新、经济、产学研等。武汉市2017年全市新登记的市场主体18.17万户。截止2017年年底,规模以上企业共计2555家(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2017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除去武汉开发区和东湖高新区以外的企业,12个区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790家,已经建立企业科协组织的有237家,占比仅有13.2%。小微企业多以工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形式聚集。对于规模以上企业,采取进规一家,发展一家企业科协的原则;对于小微企业,采取新型科协组织服务小微企业的模式。区级科协与企业间通过企业科协紧密联系,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企业科协组织(包括新型科协组织)建设,为区委区政府提供第一手企业实时状态,从而提升科协在区级层面的影响力。

(三)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为抓手,推动区级科协地位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以及《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科技智库是以社会各领域重大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对象,为政府部门公共决策提供研究、咨询与服务,是政府的“外脑”。承担各级科协科技智库调研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区科协参与政府决策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 重视基层科技智库建设,完善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架构。对于我国来说,现代意义的新型智库是新时代提出的产物,需要逐步推进,需要把基层科技智库建设好,避免倒金字塔式的智库建设。智库不仅能更好地服务领导,还能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服务地方政府决策需要,更能服务好人民。

2. 多渠道提升科技智库建设成果,为基层科协奠定地方党委、政府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充分发挥科协科技智库的作用,聚集各类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智慧成果,逐渐形成地方依赖科协的局面。

3. 全面创新组织机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智库决策能力。科学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是推动创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不断强化制度体系创新、理论体系创新,充分发挥科协智库作用,服务各级党政决策。

4. 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打造高素质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科技智库的核心要素,科技智库是否能提供高价值的成果关键在人才。要广泛引进政府人才、领军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和专业性人才,建立专兼职结合的专家队伍,同时还需要对应的智库管理人才和综合性人才资源。

5. 建立健全智库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提高智库成果转化率。智库成果是衡量科技智库决策咨询能力的重要标志,智库成果能否发挥作用和价值,关键在于其转化能力,是否能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价值并有效实施。通过树立智库成果转化机制、宣传模式以及搭建智库成果平台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智库成果转化。

(四)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抓手,将科技工作者团结到党中央周围

1. 精准定义“科技工作者”概念及其范围,规范科技工作者统计口径。科技工作者是科协服务的主要对象,在此次课题问卷设计过程中,对“科技工作者”的定义进行了引擎搜索,发现“科技工作者”的概念相对比较模糊,同样在问卷填写过程中,“科技工作者”概念也理解各异,直接影响科协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偏差和其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国科协在2007年1月,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2016年11月,国务院同意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批复,并已成功举办2次,因此建议中国科协规范科技工作者的定义。

作为科协服务的主要工作对象,科协应按照规范的“科技工作者”定义,做好每年科协所服务的科技工作者数量统计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服务有的放矢。

2. 提高科技工作者社会待遇。科技工作者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科技工作者作为个体大部分都未享受到这个身份带给他的价值,无论在待遇、表彰方面,大都没有工青妇表彰的力度大、影响大,还是在其他方面科技工作者目前也只是一个虚名。建议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类比三八妇女节政策,为科技工作者放假半天,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科普场所的免费参观活动等,提升科技工作者在全社会的关注度。

3. 建立区级科技工作者建议平台。科技工作者是一群思维敏捷、洞察力强、性格相对直率的人群,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想法无法表达,提供科技工作者建议平台,有利于掌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同时对科技工作者也是一个放松自我的渠道。

4. 建立区级科协人才专家库,为地方提供人才渠道。

(五)以科普为抓手,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科学普及是科协主要工作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作出总体部署,到2020年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要达到10%的目标。根据最新的第10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截至2018年,已经达到8.47%。武汉市“十三五”末期,公民的科学素质要达到16.5%。本次针对武汉市12个区级科协进行了调研,除硚口区和洪山区未填写外,其他10个区提供的全区公民的科学素质平均为12.6%,其中黄陂区的最高,为18.5%,江夏区的相对比较弱,仅为6.5%。总体来说距离武汉市“十三五”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科普阵地建设、科普活动宣传、科普网络化等加快全市科学普及和全民素质提升。

四、创新科协活动品牌建设

(一)打造区级科协活动系列品牌

武汉市目前已有百万市民学科学等科协的自有品牌,区级科协可以紧紧围绕地方特点,打造一系列区级科协活动品牌,服务当地发展。

(二)实行区内资源、区区资源联动,实现科协资源共享

各区资源各有特色,又有区别,比如黄陂区旅游资源丰富,洪山区科教资源密集,建议区级科协采取打通区内科协资源环节,实现区区联动的模式让科协资源活起来,让科协作用充分发挥,在资源整合方面创新科协品牌。

(三)借力信息化,创新科协信息化服务品牌

各区科协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信息化创品牌,比如洪山的洪山科普君、科普中国、全媒体科普视窗;江夏的科普江夏APP、科普E站;蔡甸的社区科普互动等,鼓励各区科协通过信息化实现科普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信息化建设,创新科协信息化服务品牌,服务区域发展。

五、加强区级科协政策扶持力度 

(一)对新成立科协组织的基层单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规范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建议形成一定的制度,成立科协的单位可以获得3000-5000元的科协工作启动资金,作为基层科协工作开办经费,并由其科协组织进行管理,用于开展科协工作,进而推动基层科协开展活动,并将科协工作落到实处。

(二)对新成立的科协组织统一进行科协标识制作并授牌

基层科协组织成立时,建议由批复的市、区科协组织统一制作、颁发“xxx(单位)科学技术协会”的科协牌子,并在指定区域挂放,无论对于内部人员了解科协还是外部人员宣传科协都有一定的宣传和普及作用,为科协全覆盖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适当增加区级科协项目申报,资金扶持

项目经费是紧密联系基层科协的手段之一,也是提升科协影响力的方式方法。各区结合自身情况,增加一些区级科协项目申报或配套资金支持。比如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资金支持,增加企会协作项目支持资金等。

(四)整合区内科普资源,对区内科协组织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整合区内科普资源,一方面对区内科协组织实行免费开放,比如科技工作者日、劳动节等给予免费参观,同时对于基层科协组织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进而推动区内科协组织互动和资源共享。

 


课题组成员: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熊少明  安群慧  徐继平  陶  虹  陈  莉
武汉君成汇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冯俊莲  彭  玲  陈志斌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