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建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建设绿色智慧化工园区,助推武汉市化学工业区发展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6/30 14:16:16
字体显示:  【】  【】  【

为促进基地化、集约化发展,化工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目前武汉化工区已逐步成为武汉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动力之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园区建设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生态化工业园区,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式对武汉市化工区进行调研,旨在发现化工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可实施的对策,以期对武汉市化工区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入驻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是武汉市化学工业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入驻企业数量少,对武汉市利税的贡献率低

武汉市目前已有140余家化工企业,化学工业区成立快10年,目前已入驻化学工业区的企业14家,仅占总数的10%。被访的一家企业员工提到近两年化工园区无新企业入驻。与其他同期入选中国化工园区20强的化工区相比,武汉市化工区实际入驻企业远低于其他化工区,例如,南京市化工园区入驻企业148家,宁波化工区入驻企业118家。

(二)入驻企业规模小,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武汉市目前入驻的14家企业中,知名企业数量少,仅中韩石化、鲁华粤达、辽宁奥克、力诺集团、凯顺石化等几家知名企业,其他企业都不是知名企业,且规模小,对武汉市利税的贡献率不高。如武汉三宝工业气体有限公司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武汉联德化学品有限公司现有员工仅380人。化工区内因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80万吨乙烯项目下游产业链所需的四条产业链真正形成难度大。

二、招商引资难、创新氛围差、政策支持少是阻碍化学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招商引资难度大,入驻企业数量少

1.招商目标不明确,与龙头企业发展不配套。武汉市化工区当前入驻企业的经营范围与化工区打造的产业链目标企业不一致。如武汉联德化学品有限公司经营的工业磷酸、食品添加剂(磷酸、磷酸三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等与武汉市化工区打造的乙烯、丙烯、碳四(C4)、碳五(C5)、碳九(C9)、芳烃(C6—C8)等六条产业链并不一致,类似企业在园区内的发展受限。

2.化工区产业链招商竞争激烈,化工项目落地难度大。全国各省市投资建设的化工园区热情日益高涨,省市级化工园区已达357家。武汉化工区的土地成本和商务成本与其他省市化工园区相比不占优势,项目招商引资难度大。

(二)创新氛围差,园区发展动力不足 

1.高端人才稀缺。根据被访者提供的资料,目前武汉市化学工业区内14家企业,只有2家企业有博士,分别就职于奥格化学和武汉有机公司。奥克化学公司员工大概80人,大专本科占一半、但研究生只6人,仅占公司总人数的7.5%。 

2.校企联合效果差。目前,化工区与多所高校共建80万吨乙烯工程下游产品开发及过程强化协同创新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开发和相关技术服务。从2014年开始,园区已经开展技术合作项目40余项,多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但通过与高校教师交流,他们反映到,化工区内企业虽然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但是校企联合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因为企业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学校开展研究的难度大。二是校企合作的利益难以协调,一部分中小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愿意长期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

(三)政府政策支持少,入驻企业发展潜力小

1.缺乏人才优惠保障政策。南京市化工园区已出台16项具体人才优惠政策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武汉市化工园区仅出台7项,其中只有3项具体进行了说明。

2.缺乏企业员工激励政策。主要表现为首先企业员工职称晋升困难。化学工业区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员工的职称晋升。其次忽视科技奖评定。根据被访者反映,他们企业在报名参加武汉市科技奖时需要化工新区管委会盖章,结果管委会以没有先例为理由推脱。

三、优化园区布局、加强技术创新、建设绿色智慧园区助推武汉市化工区发展

(一) 优化园区布局,提高园区一体化集约发展水平

1.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的思路,完善园区规划,优化功能布局,着力实现产业城镇同规划、基础设施同建设、公共服务共享有、社会管理一体化,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为城市居民生产支撑的功能区,把城市打造为城市居民生活载体的功能区,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进产城一体化。

2.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积极引进关联产业、配套企业,围绕领先企业、龙头企业整合集聚相关企业,提高园区对工业的集中集聚能力,加快园区特色建设,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增强园区吸纳能力。

(二)加强技术创新,增强园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1.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节能降耗等项目。积极落实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业强基、产业转型升级等促进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安排和使用好武汉市相关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化工区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支持力度。

2.深入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速培养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实施“创业武汉”人才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一批化工类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推行职业培训制度。建立和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度,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快发展适应智能制造等新业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突出新兴职业和技能、高端职业和技能培训,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完善人才保障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转让、信息服务等活动中的收益保护,积极引导企业运用期权、股权等知识资本化激励方式稳定人才队伍,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成长机制。优先推荐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参加国家、省市重大工程,提供学术交流、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经费支持。

3.大力推动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围绕品种开发、质量提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推进企业提质增效。引导企业健全质量管理和品牌管理体系,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实施质量标杆、品牌培育等领先企业示范行动。鼓励企业以行业领军企业、国际标准和未来市场需求为标杆,针对装备、技术、工艺、产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对标提升行动,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建设智慧化工园区,提升园区管理效能和水平

1.以全局视角来审视园区的发展。将智慧化工园区及相关信息化建设纳入化工园区的整体发展规划,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智慧化工园区的顶层设计。 

2.组建专门机构统筹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过程的标准制定、进度控制和工作协调,形成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建设过程中各子项目虽可由不同部门具体实施,但应在园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体系下逐步开展。

3.建立园区动态、办事大厅、园区风采、智慧导航等模块,并实时公布环保数据。智慧门户立足于园区综合服务,以园区数据中心为核心,构架基础数据库和各类专业数据库,通过一系列智慧化管理系统整合资源,依托互联网、园区网、物联网,面向职能管理及企业提供专业化管理和综合服务。对保障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循环经济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工作人员可通过各种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服务。

建议人:


武汉工程大学    张旗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