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建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关于加快信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6/28 14:14:19
字体显示:  【】  【】  【

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指出现阶段我国将通过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围绕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发展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业,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

“十二五”以来,武汉市先进制造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并在与“互联网+”的融合方面已有较快发展。2016年武汉市出台《推进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2016-2020年)》,更加明确了互联网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目标方向。

一、武汉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凭借自身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GDP增长率连续十年超过10%,这其中装备制造业的贡献显著。作为武汉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汉在光通信装备、激光、环保工程及装备、船舶配套等制造业领域居于全国前列,在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装备、船舶、冶金装备、数控机床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重要地位。东湖高新区已聚集470多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逐步形成3D打印、工业机器人、激光装备、智能电网、数控机床、石油机械、新型显示等一批优势行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1家、累计达832家。

一是机器人行业。2016年9月,武汉•中国光谷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光谷在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方面,冒出了一批新兴企业。有华中数控、奋进电力、武汉华威科、汉迪机器人、华大电机、迈信电气等相关企业近40家。

二是高档数控机床行业。光谷高新技术开发区集聚了武重集团、华中数控、威泰数控等一批国内领先高档数控机床企业。

三是“3D打印”行业。武汉市在激光粉末烧结3D打印、激光熔覆3D打印、桌面打印机、3D打印材料等领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4.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基地”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5.通用航空装备产业。武汉航空装备黄陂-汉南-东湖高新区大三角发展格局已经呈现雏形。

二、武汉市信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

由于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和特征,且不同环节、领域、企业的应用水平差距悬殊,使得当前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侧重消费服务的互联网暂难满足装备制造业生产性需求

当前互联网服务主要是侧重消费型,重在用户体验,发展的模式也是重市场开拓,轻资源和技术的研发与整合,这种互联网基因与企业生产性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二)核心技术仍是制约武汉市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关键

大量核心技术仍严重受制于国外厂商,多数装备制造企业在开展创新应用模式的时候往往受到技术瓶颈约束,由此导致武汉市装备制造业深度应用互联网受限,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组织能力薄弱。

(三)当前武汉市装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形成通用的融合创新推广路径

武汉市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

(四)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融合供需双方存在认识差异

因行业差异与专业壁垒影响,作为供需双方的装备制造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对互联网认识存在不同。一些制造企业或对互联网创新理解不够,缺乏开放共享的精神和自我变革的勇气;或对互联网思维认识盲目。而一些互联网企业对制造业领域创新需求的理解和挖掘也不到位,固步于消费者端琢磨“眼球经济”。

三、加快武汉信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武汉市装备制造企业应在互联网平台体系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模式创新,提高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提升业务协同能力,将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逐步将企业发展成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装备制造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打造互联网平台体系,为企业实现“两化融合”发展夯实基础

企业应加强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突破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瓶颈,形成有效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集聚能力,有效整合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数据资源,汇聚共享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软件资源、知识模型等制造资源。开展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创新,为用户提供包括设备健康维护、生产管理优化、协同设计制造、制造资源租用等各类应用,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资源出租、服务提供、产融合作等手段,不断拓展平台盈利空间,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营。

(二)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

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资源,围绕重大共性需求和重点行业需要,开展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面向关键技术和平台需求,支持建设一批能够融入国际化发展的开源社区,提供良好开发环境,共享开源技术、代码和开发工具。规范和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支持技术咨询、知识产权分析预警和交易、投融资、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发展,加快技术转移与应用推广。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针对现代企业制度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结合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以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为支撑,建立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解决协作企业之间的快速组织、计划管理、物流控制和协同工作等问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链发展和区域协作

现代企业竞争已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若干企业联合起来的产业链间的竞争。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中不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操作,增强企业间的业务协同能力,从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此外,信息化对支撑和促进区域企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产业聚集优势,提升区域协作的整体竞争能力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运用信息技术开拓国内外市场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武汉市装备制造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平台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鼓励企业面向大数据分析、工业数据建模、关键软件系统、芯片等薄弱环节,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建立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平台、服务方面的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方案等“引进来”和“走出去”。鼓励国内外企业跨领域、全产业链紧密协作。

(六)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技术相结合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提升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水平。加快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现场的应用,强化复杂生产过程中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能力,实现企业各层级数据资源的端到端集成。鼓励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构建设计、生产与供应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同制造体系,开展用户个性需求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精准对接的规模化定制,推动面向质量追溯、设备健康管理、产品增值服务的服务化转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加快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部署应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鼓励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运营优化软件,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降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本。

 

建议人: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教授    黄永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