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建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工作者建议

“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理论初探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1/10 11:09:44
字体显示:  【】  【】  【

去年以来,我市首创并强力推进“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创造性发展校友经济,掀起了一轮又一轮轰轰烈烈的武汉校友回汉投资兴业创业热潮。校友回归擦亮了武汉校友品牌,打造了武汉校友商帮,促进了武汉“大学+”发展新模式,成为全市拼搏赶超发展的最强劲新动力。近期,我们组织专班通过走访大学院所相关专家、知名校友企业家、校友工作负责人等,深入探究该项工作的理论内涵和创新价值,以期通过推动生动丰富实践的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后续校友经济发展实践取得更大成效。经走访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创立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发展校友经济的成功实践,不是一个偶发性的现象,在实质上是武汉市委遵循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构筑新时代城市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在理论上符合经济学、产业创新、社会学、高教发展、城市治理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理论探索,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推广意义。

一、校友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经济、信用经济,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要与必然

校友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校友企业家既是经济精英也是知识精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以创新经济为核心、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创新引领发展阶段。中国企业开始由模仿西方欧美国家进行跟跑,向自主创新的并行甚至领跑转变,从以前的简单复制、两头在外,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延转变。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关键在于以知识为核心的创新要素。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在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回到母校、回到母校所在城市,回到知识产生的源泉,来做资源配置的重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校友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以共同生活过的城市为单位,以校园文化为共同的信用背书,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契约关系。依托学校的感情链接,实际上就是一个区块链的担保,无论是投资方来配置资源,还是提供资源、提供服务的各方,谁也不能失信。

校友经济本质上是创新经济。校友经济是以校友企业家为核心来牵动大学、社会、市场,形成生态链条,政府、社会、市场形成了一个“三螺旋体系”,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体系,校友企业家是其中最关键的因子。校友经济回答了大学、城市、企业、社会如何进行深度互联互动互促,形成更紧密、更融洽的命运共同体。

二、发展校友经济,契合了经济学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抓住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

经济学产业结构优化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创立的创新经济学理论中指出,在没有创新的情况下,经济只能处于一种 “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不能创造出具有质的飞跃的“经济发展”。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他推动经济结构从内部进行革命性的破坏,才有经济发展。而结构转型需要两大关键性要素,即资本和技术。因此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即是企业家将以前没有的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引进到生产体系中去,并进行重新组合,推动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实现经济发展的迭代升级。

从武汉的实际情况来看,2016年人均GDP为1.6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1.26万美元标准,武汉市已经达到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但在经济结构上,2016年武汉三次产业比为3.3:43.9:52.8,第三产业占比明显偏低,跟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又有较大的差异,亟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广泛的武汉校友,分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改革开放的最前线。他们是产业领军人物、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科学家,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掌握着大量资本和先进技术。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抓住了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体——企业家,也抓住了资本和技术两大结构升级的关键要素,同时又使这些要素在校友情感的催化剂下在武汉快速聚集、相互嫁接,成为推动武汉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三、发展校友经济,契合了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填补了武汉无商帮的历史空白

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其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商帮即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人缘为纽带,以互相支持、实现共赢为宗旨,并对区域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商人群体。中国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期商帮曾经极度辉煌,出现了以晋商、徽商、粤商、秦商、浙商、闽商等为代表的中国十大商帮。其中历史影响最大的是晋商和徽商,他们的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商品曾远销世界各地,推动了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商贾重地,商品经济较活跃,但历史上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区域性商帮。这一方面是因为旧时两湖地区物产丰富,外出谋生的人少;另一方面,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形成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涵养了融合、和谐商业氛围,却没有形成具有明显差异的圈子文化。“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突破了血缘、亲缘和地域性限制,以共同生活过的城市为单位,以校园文化为共同的信用背书,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契约关系,打造出“武汉校友”这个新的商业群体,填补了武汉无商帮的历史空白。

四、发展校友经济,契合了现代城市管理学的空间生产理论,推动了各类生产力要素的集聚融合

法国哲学家列菲切尔认为,城市空间是资本循环和生产关系得以维持的关键,城市空间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生产者社会关系。因此,城市的建设管理规划必须重视社会空间结构和社会要素的基础性作用,不同领域的建设要和本区内人群互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阶层结构结合起来。

武汉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对科教资源的培育与挖掘,但高校、校友、城市这三者的关系始终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找到了校友、大学的诉求点,推动形成了“武汉+母校+校友”同心圆,最快速度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最大限度激发校友回汉助汉活力,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造力,让大学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最活跃力量,走出一条“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理论阐述也要与时俱进。“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作为推进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武汉建设的战略举措,在不断探索、不断深化,必然会创造出更多的新模式、新经验,需要我们及时从理论层面来认识、阐释、提炼,从而更好地把握规律、指导实践。


建议人:
中共武汉市委政策研究室    李黎 向恒 叶林 王珏 许晓斌          
武汉理工大学              薛焱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