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探索科普活动新途径 开辟科普工作新天地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3/29 14:49:31
字体显示:  【】  【】  【

——武汉市蔡甸区社区科普工作浅析
蔡甸区科协   
    今年6月,中国科协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全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会议以及颁发的《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意见》,进一步总结了全国社区科普工作的经验,明确了社区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工作目标,提出了今后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描绘了我国城镇科普工作的宏伟蓝图,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本文结合蔡甸区本地社区科普的实际,就社区科普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一些浅析。
    一、概况与特点
    (一)概况
    蔡甸区地处江汉平原东端,南望长江,北临汉水,版土面积1093平方公里,是著名的知音故里,莲花水乡。
全区现有城镇社区28个,分布在12个街乡镇和4个园区,辖59538户,177561人。其中蔡甸城关社区10个,占社区总数的34.3%,辖31223户,110402人;集镇社区18个,占65.7%,辖28315户,67159人。社区居民户数、人口约占全区总户数、总人口的40%。现已建成科普示范社区7个,入选全市十强最美社区1个。待建新社区13个,到2014年全区社区可达到41个,大约50%左右的人口将成为社区居民。
    在全区现有的28个社区中, 16个社区科普机构建立健全,科普队伍阵容整齐,阵地设施完善,活动开展经常,经费有一定保障,占全区社区总数的57%; 8个社区有科普组织,有科普队伍,有活动阵地,有活动内容,有少量科普经费,占全区社区总数的29%; 4个社区科普组织不够健全,队伍不够稳定,设施不够完善,活动不够经常,经费时有时无,占全区社区总数的14%。
    (二)特点。
    1.科普队伍从小到大。全区社区科普组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撤县建区逐步建立, 2014年区科协首先在蔡甸街五层、马号两个社区成立科普站,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授牌。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到目前为止,全区社区建有科普活动站28个,面积达1628平方米,科普网络6个、科普工作领导小组25个、科普协会14个、有科普宣传员113人、科普志愿者618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普队伍人数不断增多,素质不断提高,一般能够适应科普工作的开展。
    2.科普场所从无到有。科普场所随着社区工作的不断发展,全区社区现已建立科普学校24所,面积达1505平方米;科普图书室39个,藏书34480册;科普宣传栏35个,面积达404平方米。蔡甸街齐联社区是一个由城中村转型为城镇社区,社区党委、居委会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投入2万多元,在辖区内建起了30米长的科普画廊及科普文化广场,并着力转变科普方式,增加科普内容,扩大科普效果,不断满足居民学习科普知识的需求。
    3.科普能力从弱到强。近几年,本区紧紧抓住创建全国和全省科普示范区千载难逢的机遇,区、街乡镇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区辖区内入驻单位的作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改变了过去社区科普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功能不全的状况,科普队伍的建立、活动设施的配备、科普阵地的巩固和科普服务功能的增强,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更优的科普服务。社区居民学习培训有了场所,开展科普宣传有了阵地,“站、校、网”,“组、会、员”充分发挥作用,各地科普能力逐步由弱到强。跃进社区在上级科协的帮助下,不仅建起了科普学校、科普图书室和科普宣传栏,还办起了小小科技馆、科普文艺宣传队和“四点半”学校,使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中老年人到亲水平台唱歌跳舞,中小学生到社区科技馆、科普学校读书学习,科普活动红红火火,老百姓安居乐业。
    4.科普活动从少到多。过去社区科普活动是听上级布置安排,活动断断续续,时有时无。近几年,特别是全区认真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列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每年各社区结合区、街乡镇开展的科技周、科普日和科技“三下乡”活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来。2012年全区社区开展科普知识培训101期,科普讲座62期,科普宣传270场次,科技咨询900多人次,受众达近10万人次。蔡甸街茂源社区是区科协辖区内的一个老社区,他们针对辖区内区直部门多、人员分布广、市民与农民插花居住等特点,充分利用蔡甸广场、水务、土地等部门门前广场,举办电教晚会、放映电影、文艺演出和科普知识培训等活动,把科普工作搞得扎扎实实,有生有色,社区居民从科普活动中寓教于乐,受益匪浅。
    5.科普经费从缺到有。经费投入缺乏是制约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社区自身经费都显得捉襟见肘,开展科普活动只得东拼西凑,显得苍白无力。现在全区大多数社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整合科普资源,开展科普活动舍得花钱,舍得投入。据初步调查统计,2012年全区28个社区中用于科普活动经费511714元,人平经费达2.88元,较十一五前增长近五倍。
   6.科学素养从低到高。1993年撤县建区为蔡甸科普事业带来了春天,各种科技培训、科技讲座、科普宣传、科普咨询等一系列活动如火如茶地展开,激发了社区居民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男女老少踊跃参加社区各项科普活动,从中学习食品安全、节约用水、安全用电、科学养生的科普知识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居民们的科学素质,改变了过去许多封建落后的旧俗和愚昧无知的陋习,现在大家更加注重饮食讲营养,健身讲科学,持家讲节俭,邻里讲团结,形成了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
    二、问题与原因
    (一)问题
    尽管全区社区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确实也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四重四轻”。
    1.重劳动就业安排,轻劳动技能培训。一些社区对辖区下岗待业人员和低保困难家庭十分关照重视,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寻找就业渠道,安排工作岗位,发放低保补助;而往往忽视“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不够重视,使一些劳动者无一技之长,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即使找到一份工作,也不能如愿以尝,且收入低,待遇差,使得许多家庭一时摘不掉贫困的帽子。
    2.重邻里矛盾化解,轻科学思想教育。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少社区对邻里之间产生的各种矛盾比较重视,能够及时劝说调解,而不分析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居民科学素养不高,一遇到矛盾缺乏科学思想引导,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而必须从源头抓起,不仅要向居民普及科学知识,还要向他们灌输科学思想和方法,让他们用科学思想和方法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讲究文明礼貌,注重道德修养,让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武装居民的头脑,促进邻里团结和社区和谐。
    3.重文化体育活动,轻科学知识普及。最近几年,各地大力实施“883”行动计划和建设幸福社区,各个社区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运动,文化体育设施大大改善和完善,居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唱歌、跳舞、跑步、打拳等文体活动孕育而生,但科学养身知识的宣传普及不够,有的社区一年也难以组织居民进行医疗卫生、科学养生知识的学习咨询,使得少数人有病不找医生,病重乱投医吃药,甚至信神拜佛,求上帝保佑,甚至闹得家庭不和经济困难。
    4.重民生工程投入,轻智力投入支撑。随着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社区建设的重视,各项资金投入不断增多,社区对道路硬化、生态绿化、环境美化、卫生净化更加重视,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但对实施《纲要》,提高社区居民自身科学素质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办法不多,致使有的社区科普活动不能很好的展开。抹牌扯皮的多,读书学习的少,显然居民科学素质难以提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缺少智力支撑。
    (二)原因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尽管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认识不高,思想难以到位。有的领导认为科普工作是一个软任务,可多可少,可有可无,可急可缓,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做多做少、做好做坏无关紧要,因此有的社区科普活动不能经常开展,队伍难以稳定,工作无法到位。
    2.社区干部热情不高,工作难以开展。现在尽管社区工作人员比较多,但任务也确实繁杂,上级各个部门每年布置到社区的工作几十项,书记、主任每天迎进送出,接待应酬忙不完,且工资待遇低,福利条件差,他们有苦难言,说自己坐的是公务员的板橙,做的是挨霉受气的事情,拿的是城镇最低工资,所以有的人做科普工作缺乏激情,寡助无力。
    3.居民科学素质不高,活动难以参加。有的居民自身读书少,文化水平低,对参加科普活动不感兴趣,再加之有的社区居民居住比较分散,特别是有的集镇居民分居多处,集中组织开展活动十分不便,尽管社区组织一些科普活动,但难以惠及这一部分人。
    4.科普经费不足,工作难以创新。经费不足是制约开展各项活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社区科普工作更显得尤为突出。因为经费短缺,所以有的社区科普设施难更新,活动难开展,工作难创新。
    三、建议与对策
    1.加深对社区科普工作的认识。各级领导尤其是分管科技科普工作的领导要认真学习宣传最近召开的全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社区科普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党与群众骨肉联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认真实施《纲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从最基础、最基层抓起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做好社区科普工作不是可有可无,是管非管,无关紧要的事,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计义,花大气力,下真功夫,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社区科普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卓有成效地深入下去。
    2.加快社区科普组织建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乡村变为社区,农民变成居民,社区的范围在扩大,建立新社区已成为城镇工作的一部分,这为我们开展科普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科普组织和科普活动也要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不断向这些新社区延伸。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巩固健全原有的社区科普组织,而且要积极跟进,在新建社区中及时地建立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使科普工作的重心逐步由乡村向城镇社区转移,使科普组织不留死角,科普活动不留空白。
    3.加强社区科普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由于工作的不断变化,社区分管科普工作的领导、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队伍人员变更交替比较频繁,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各地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科协组织要组织社区干部进行科普业务工作和科普知识的培训,组织有关人员到科普工作开展得好的社区进行考察学习,不断提高社区干部做好科普工作的能力。要创造条件进一步关心支持社区科普工作人员,社区科普工作人员基本是兼职,做科普工作纯粹是履行义务,对这部分人员,上级科协组织每年要在科普经费中列支一部分对他们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补贴。

    4.加大对社区科普工作的帮扶。对条件比较差、科普工作难以开展的社区,各级科协组织要给予重点帮扶。一是从领导力量上帮。应指派专人定时间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督促社区科普工作有所改进,面貌有所改变,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二是从基础设施条件上帮。动员和组织本社区辖区内的社会力量,帮助添置或下拨一些必要的科普设施,如电脑、图书、宣传栏等等。三是从业务指导上帮。各级科协组织要组织人员经常深入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和指导社区干部开展科普活动。四是从资金上帮。社区科普经费不足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领导重视支持外,要切实纳入各级政府特别是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每年要划拨一部分用于社区科普事业,并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逐步提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