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农村科普工作现状调查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2/28 14:03:14
字体显示:  【】  【】  【

新洲区科协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新洲区作为一个农业大区,要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搞好农村科普工作,加强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一、我区农村科普网络基本情况
    新洲区科普网络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网络体系。全区10街3镇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95万人,598个行政村(社区),版土面积1500.66平方公里。全区13个街镇均成立了街镇科协组织,由各街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主任)担任科协主席,农业服务中心书记(主任)兼任科协秘书长。598个行政村(社区)都配有科普宣传员,挂有科普服务站牌,建有科普宣传画廊,村村都有科普图书专柜。
    区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作为一个群团组织,担负着全区科技工作者的管理、科学技术推广、普及等工作任务,除区委、政府的科普职能部门外,各行业结合各自特点先后成立了区农学会、区传播学会、区林学会、区畜牧兽医学会、区水产学会、区水利学会、区农机学会、区蔬菜学会、区能源学会、区青少年辅导协会、区卫生学会、区财会学会、区计生学会等等区级学会。同时还结合我区农业“五大板块”还相继成立了一些专业技术协会,如区农业局新农新技术推广协会;汪集、李集家禽养殖协会;双柳、三店、邾城蔬菜协会;涨渡湖的养鳝协会;阳逻的水产养殖协会;徐古、辛冲的食用菌协会;区农机局农业机械服务协会等协会组织。科普网络建设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科普推广体系。
    二、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科学致富、科技兴农在农民中已经形成共识,学科学、用科学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许多农村适用技术已被一些农民所掌握。但同时还应该看到,目前农村科普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加强改进的问题。农村科普工作存在基础较弱,普及率较低、科技贡献率较低等问题。表现为普及科学知识面窄,生产方面的知识多,生活、生态方面的知识少;方式方法上停滞在常规的科技下乡和流于形式的科普活动上,与农民的联系不紧密;科学普及率以及农村人口参与率不够,农民整体科学素质不高;先进的农村适用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总体效益不理想,科技贡献率比较低;科普工作组织载体和科普带头人的培育力度不够等。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产业结构高速的不断深入,适应于农村生产生活的新技术不断创造发明,需要不断推广和普及才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前排推进。目前农村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基层领导干部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
    新洲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一些基层干部,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外界新科技过程漫长。尤其是一部分基层干部对科技知识的学习存在差距,老传统、老办法、老经验指导农民生产,科技意识不强。还有的很少深入农户、田间地块指导工作.另一方面,涉农部门安排在街镇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需要技术的地方没有技术人员,给基层领导造成无人可用,无人可派的现象,致使科普工作对农村经济发现展的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导致基层领导对科普工作不够重视。
     (二)科普示范园区较少,农业技术协会发展滞后。
    街道科协由于投入困难,加之一乡一品的优势不明显,自办的科普示范园不多。各产业部门结合产业发展开办的科普园内也仅仅是近几年才逐步有所发展,由于资金投入较少,时间较短,很难从根本上发挥出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街镇农业技术协会发展滞后,协会间发展不平衡、规模小、层次低、组织松懈、管理不规范、内部运行机制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很大程度上依赖“能人效应”来决定协会的生存。有利则合,无利则分,协会与会员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协会没有积累,指导服务较难。另外,协会内部还缺少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自我发展的机制活力不够,其影响辐射及带动的能力不足。如家禽养殖协会,成立时坚持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但协会内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协会与会员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致使产品难于进行市场定位,难以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对接。协会成为农民增产致富的桥梁作用难于发挥。
     (三)农村劳动者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经验主义”在短时间内难于彻底扭转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科普推广。
    做好农村科普工作不仅要改变农村的硬件环境,更重要的改变农村的人文环境。目前农村的封建迷信等愚昧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部分农民凭经验做事,抱着一些陈规陋习不放手。科普推广队伍也存在责任心不强,推广科普的方法简单,造成部分技术在当地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科普队伍中教条主义的现象依然存在,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科普的推广和发展。
     (四)农村科普资源仍然匮乏并缺乏创新。
    当前,对农村科普资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农村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比较缓慢,科普信息还不能实现共享,一些街镇、村(社区)虽然建有科普画廊和橱窗,但缺乏宣传挂图,并且更换也不及时。科普的观念陈旧,手法老套,形式单一,对广大农民群众缺乏吸引力。
     (五)农村科普工作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
    虽然贯彻落实省委8号文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作为区级科普经费尽管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却因财力有限难以按标准足额落实到位(现人均0.6元),街镇这一级没有单独列支科普专项经费,大多采取的是实报实销,而村(社区)这一级没有任何保障,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科普工作的推广。同时,街镇的科普工作人员都是兼阵,少数地方只是挂个名,致使科普工作出现“断链”现象。
    三、搞好农村科普工作的建议
    根据农村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就如何在农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普意识,进一步健全科普推广体系和科普推广队伍。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形成抓科普就是抓经济工作,就是抓社会进步的共识,既要带头学科技知识,又要把科普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选配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抓科普工作,切实健全街村一级科普网络,充实乡级涉农部门人员,挖掘和培养乡士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到基层工作,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使农村科普工作形成领导重视,组织健全队伍稳定,人员素质较高的工作局面。
     (二)结合产业布局,做好科普园区建设,加快农业技术协会发展。
    农村科普工作要紧扣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产业调整和布局,不断创新科普观念,科普思路,科普手段和科普方法。在体现科普公益性的同时把科普工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农村科普工作在立足农、林、牧、畜、鱼等实用技术的同时,也要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生产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来。结合产业发展做好主导产业的科普示范园、科技示范户的建设。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产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园、科技示范户、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协会的作用,以此为载体推动和加速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
     (三)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的力度,为科普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目前新洲区农村普工作比较薄弱,要搭建社会化的科普服务平台并使其长期有效的发挥作用,除科普队伍的建设外,资金短缺已成为最大的“瓶颈”。党委、政府要制定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将科普经费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公共财政框架,按省市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足额落实到位,集成资源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公条件,加强乡村科普活动室建设,为农村科普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街镇也要按照比例列支专项科普工作经费,保障日常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工作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工作队伍,是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主要基础。要把科普工作落到实处,通过科学技术的普及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首先要提高科普队伍的素质。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到先进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科普工作,加强学习,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着力解决好基层科普人员的待遇问题,对科普工作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激发广大科普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五)丰富科普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普及的需求日益高涨,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农民十分渴望依靠科技致富,提高生活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需求日愈强烈,在农村科普工作中,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为契机,围绕“三农”,以现场培训、科普展出、科技三下乡、农村科普长廊等形式开展区域性,综合性的科普活动,制作科普VCD碟片,组织发动群众订阅《科技报》等科普读物,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工作。
     (六)培养典型抓示范,充分发挥科普辐射的带动作用。
    要推动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促进科普和经济发展的结合,必须进一步做好“协会+农户”、“协会搭台,农户唱戏”的发展模式,围绕区委、政府的发展思路,注重特色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集产、供、销、科技引进、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在涉农部门的支持下创造了科普示范园,科普示范样板,科技示范户,并培养出一批科技致富的典型。通过科普示范基地的创建,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将最先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传播给农民,从而打破农民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起到辐射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
    总之,通过壮大科普队伍,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创建科普示范园区,开展农村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等措施,充分整合资源,全民动员,齐抓共管,农村科普工作必将取得长足发展,科普工作也必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047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